感动中国的观后感作文

| 新华

写观后感可以帮助个人提升写作能力、记录个人成长、帮助他人、交流思想以及提高审美能力。感动中国的观后感作文怎么写,这里给大家分享感动中国的观后感作文,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作文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作文篇1

“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2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入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2018年,张定宇被确诊患上了渐冻症,这种罕见病目前无药可救。患者通常会因为肌肉萎缩而逐渐失去行动能力,就像被慢慢冻住一样,最后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迈着病痛的双腿,身为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的张定宇曾经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还有几百个病人等着你,你不能说我不行,不需要取舍。”就在张天宇夜以继日带领全院医护人员救治患者的同时,在另外一家医院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妻子却感染了新冠病毒,入院接受治疗。张定宇分身乏术,妻子住院期间只去探望过一次,病愈出院后也不能常在身边照料。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张定宇率领的金银潭医院医疗团队为患者建起了一道生命屏障。

面对主持人白岩松“现在身体状况怎么样”的提问,张定宇说,目前他的身体情况比一年前还要略好一些,真该尝试中医的治疗方法,“走路稍微平稳一点,可以踩自行车了。”

回头去看去年的那一段,是什么样的日子?张定宇说,我是一个医生,也是一个医院的院长,我们是一个拯救病人的岗位,所以现在回头看壮烈也很平常。“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据央视网消息,获得“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荣誉的有: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员陈陆,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创办爱心厨房温暖无数人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战功赫赫的志愿军英雄王海,疫情中志愿服务、守护医护的快递员汪勇,与时间赛跑的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毕生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叶嘉莹,向绝壁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毛相林,不畏艰险丈量祖国山河、六十七年初心不改的国测一大队。

《感动中国》把这一年的特别致敬献给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的抗疫英雄。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作文篇2

我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作文篇3

翻开今年的颁奖词,简单、准确、优美的风格扑面而来:杨振宁的“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彭士禄的“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朱彦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江梦南的“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寥寥数语,感人至深。

颁奖词为什么总能打动人,是刘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在他看来,获奖人物的事迹是感动的核心,同时观众心中还要存着对真善美的追求、欣赏,才有可能被感动。“腊梅生得再好,还需要赏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颁奖词打动人心的秘诀,在于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综合部制片人孙金岭,贡献了节目的定位语“一部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他认为,《感动中国》有两大独特气质,一是节目气质,一是历史气质。通过一年一度的广泛评选,通过庄严仪式,将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声音在时间中定格,在记忆中凝固,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气韵悠长、绵延不绝的历史组成部分。

记录真实,在20年的岁月中传承发扬中国精神力量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作文篇4

【1】

有一个深爱摇滚音乐的少年,高考的时候填报了一所医学院校,毕业后就职于北京某公立医院,一直做到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不知从何时起很早就没有了奇装异服和披肩长发,摇滚少年长成了一身白大褂的仁慈大叔。在医院期间,他看着一个个植物人的处境,心里无比纠结。一旦被医院确诊为植物人,医院一般不再治疗,劝其出院。出院去哪?养老院不收,也没有能力收。回家又能怎样?家人既没精力也没经验24小时护理躺在家里的植物人。家里出现一个植物人,天都要塌下来似的,他们实在不知如何应对,又找不到一家专门安养植物人的专业场所。

我们就从他四十不惑开始,走进他的故事。

他叫相久大,5年前的2015年,不惑之年的他从公立医院辞职,卖了一套房,抵押了一套房,筹集资金500多万元,在北京密云远郊建起中国大陆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专门安养植物人的机构——北京密云植物人延生托养中心。

【2】

植物人是一个很悲怆的概念。中国目前约有100万植物人,且每年以约10万人的速度增长。

溺水、一氧化碳中毒、车祸外伤、脑血管疾病等,都有可能导致人进入植物状态,成为植物人。一旦成为植物人,就目前的医学水平,是没法将其唤醒的,更不可能让病人回归正常生活。

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有一个叫曹庆的人,在台湾专门建立了植物人赡养院。建院前,就植物人的问题,有两种意见:安乐死或赡养。经过大量问卷调查,结论是:95%的人主张赡养,只有5%的人主张安乐死。这种普遍的民众心理意愿,是曹庆建立植物人赡养院的一个主因。

植物人如果任由家庭不专业的看护赡养,大多只有几个月的生命期,他们不是被憋死,就是被饿死。如果在专业的赡养院托养,生命期可以长达10年,甚至更久。

【3】

台湾的曹庆可以做,我为什么不能做?这是相久大涌现出来的第一个念头。

他毅然辞去高薪安稳的主任医师职位,开始筹划建立中国大陆第一家植物人安养院,他实在不忍心看着一个个植物人早早地被憋死或饿死。

面对采访的记者,相久大最动情、说得最多的是,“植物人也是活着的人,应该有尊严地活着,有尊严地离开。”

然而,困难之大是他未曾料到的。

就说选址吧,他从北京天坛医院门口一直选到密云远郊,几乎没人愿意把房子租给他,人们认为植物人就是“半死的人”,会带来晦气。直到最后,他才在密云水库边上租到一处中式四合院。

资金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卖掉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以为够资金周转的了,结果是装修改造、购买设备、添置病床、培训人才、员工薪酬等,一下子就见底了,他只好拿另外一套房子去抵押贷款,前后已投入500多万元。

开始的第一年他只有一个病人,第二年才有第二、第三个病人,可谓举步维艰,人们都在观望、怀疑,寻思着这样的举动有没有意义、值不值得?

最难的恐怕要算他这个延生托养中心的资质认证问题。他的托养中心既不是医院,也不是养老院,同时也不属于残疾人康复疗养场所,如何认证还是一块空白,相关部门也不知该如何操作。另外,植物人没有列入残疾人系列,也没有单列出来看作是一个需要特殊倾斜照顾的群体,一直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成立这样一个中心要想寻求一些优惠或补贴,没有政策上的依据,一切只能靠相久大自己的一己之力运作。

路是人走出来的,螃蟹总需要有人先吃,相久大不畏困难甘愿做这样的第一人。

【4】

什么叫延生托养?相久大说:“延生托养就是托养植物人,延续植物人的生命,让植物人有尊严地活着,有尊严地离开。”

有记者问相久大:“一个人的生命以这种安养的方式活着,有意义吗?”

相久大毫不犹豫回答:“当然有意义。首先,植物人也是活着的人,他们有活着的权利,他们应该有尊严地活着,有尊严地离开。其次,植物人安然地活着,对家属是最大的安慰,安养一个植物人就是安抚一个家庭。”

有家属也表示,自己非常清楚变成植物人的亲人是不可能醒过来的,但是,看着亲人安然地躺在那里,人还在,生命还在,心里就有一种莫大的安慰,花多少钱都值。

刚开始的一两年,相久大的延生托养中心只有一两个病人,到第三、四、五年,陆陆续续托养了70多位病人,其中安详体面地送走了40多位,目前依然安养着30多位,感动了不少家属,引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这些顶级媒体的关注。

一位来自河南农村的李大姐,丈夫脑溢血后变成了植物人,被相久大的延生托养中心免费接收安养,她也跟着过来留在中心做勤杂工。两年后丈夫走了,许多人劝她离开到外面环境好的单位去挣钱,但她义无反顾地一直留在中心帮忙。她说,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是相大夫帮了她,现在相大夫的中心很缺人手,她不能无情地离开。

经央视和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的关注报道,相久大的延生托养中心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前些天他的托养中心拿到了来自民政部门的批文,终于有了官方认证,相信很快会得到相关的优惠和扶持。

【5】

相久大的延生托养中心,人员流动非常大,人员也不容易招聘。

在延生托养中心要护理的是永远醒不来的人、生命边缘的人、半死的人,这里对护士的要求并不比一般医院对护士的要求低。这里的工作主要是: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病人的健康和精神状态,给病人吸痰、喂食、拍背、翻身、排便、洁净身体等,而且早晚轮班24小时监测观察。

这样的一份工作,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人员流动大、人员难招聘可想而知。

目前相久大的延生托养中心有26位护士,昼夜护理着30多位植物人患者。相久大对护士的要求是六个字:专业、自律、向善。

他们都是在相久大带领之下的生命边缘里的摆渡人。

【6】

相久大的延生托养中心曾经免费或者减少收费接收安养过一些贫困家庭的植物人,但是目前它还不是一个纯福利的慈善机构,相久大和托养中心的员工同样要生活生存。

就托养中心的收费问题,相久大接受过采访。

相久大说,他们的通常收费是,安养一个植物人一个月1.5万,一年18万。

按照他们的专业投入和专业护理,确实需要这个价钱,只是如此昂贵的费用一般家庭实属难以承担。

现实情况较多的是,一些富裕的家庭希望能够延续亲人的生命,不在乎花这笔钱。还有就是一些工伤、交通等事故造成的植物人,有承担责任支付费用的第三方。

然而,这些并不是相久大的理想。相久大的理想是:台湾曹庆的模式。

台湾曹庆植物人赡养模式是全免费全赡养的慈善福利机构。他创立了创世社会福利基金会,有23个赡养分院,下面还有369个工作室。这369个工作室每天只做一件事,就是游说民众捐款支持赡养植物人。他们收到的大多是小额捐款,但积少成多,也能够维持赡养院的运作,使所有植物人都可以得到专业的护理赡养。

结语

相久大以一己之力撬动了一个被人遗忘的沉重的生命角落,接下来,希望千千万万的人、无数的人伸出热情的双手,助力他托起植物人的生命尊严,托起植物人的安养梦。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作文篇5

父母的恩情如山长,似水深,默默无语,却总在我的身边相依相守,温暖着我的心田。

四年前的那个春天,我不经意的一跤,摔得右臂臂弯处火辣辣的疼。尽管我咬牙忍住,可还是汗如雨下,阵阵心颤。见到爸爸妈妈,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般滚落下来。

爸爸立刻抱起我赶往医院,妈妈跟在后面一路小跑,一直安慰着我。到了医院,挂号、拍片、正骨、打石膏,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满脸汗水的脸颊,我竟安然的睡着了。

月上中天,睁开惺忪的睡眼,爸爸妈妈正一边一个趴在我脚下的病床一角休息。月光洒在他们的身上,我的心中却翻卷着一股暖流。在医院养伤期间,他们轮流来照顾我,为我擦脸、梳头,陪我散步、吃饭、聊天。

妈妈特地买了好多的鲜牛奶和奶酪棒带过来:“你的右臂骨折了,要想恢复得快些,就要多补充钙质,这样才有助于骨骼的恢复!”听了妈,我使劲地点了点头。

这次右臂骨折,让我吃了不少苦头,爸爸妈妈关心、忙碌的身影也深深地烙进了我的脑海。每每回忆起这些饱含“爱”的瞬间,总有一阵暖流在我的心头激荡。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作文篇6

1983年,杨振宁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

“我想我对于中国和美国都有一些认识,而且都有浓厚的感情,在这两个大国初步接近的形势下,我认识到我有一个做桥梁的责任,我应该帮助建立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虽然_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值得学习的东西。秉持着伟人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杨振宁继续为中美交流事业出力,他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始终不忘宣传祖国,经常组织进行各方面交流,为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年邓公访问美国时,作为华人代表,在邓公的接待宴会上,杨振宁再一次上台发表演讲,表达了他对祖国领导人的欢迎之情。

在充当中美桥梁时,杨振宁也没有忘记教育以及科学的重要性。他始终认为,美国科技之所以如此发达,最主要还是这里为科学家们提供最丰厚的条件,始终都在吸收并培养全球优质人才。

所以在国内他大力提倡中科大少年班的组建,并通过多个途径组建学术研究基金会,8年时间便募集了上千万港币,为中山大学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资金保障。

20_年,81岁本该在美国颐养天年的杨振宁,选择回到中国定居,仍然坚持在学校为学生们授课。直到百岁高龄,杨振宁依旧活跃在国内学界,为学术的发展和进步继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

从钱学森到杨振宁,_亲自接见并给予一定的优待,无不在展示着我党面对人才的政策。回顾我党历史,就是一部聚集人才、团结人才、培养人才、壮大人才的奋斗史。无论是建国初期对干部、科学家的重视,还是如今“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方针,我党始终坚持着对人才的培养和重视,这也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

身为新中国的接班人,无论年龄大小,身处什么位置,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自身的学习,唯有努力提升自我,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作文篇7

不畏艰险丈量祖国山河、六十七年初心不改的国测一大队。

六十多年了,吃苦一直是传家宝,奉献还是家常饭。人们都在向着幸福奔跑,你们偏向艰苦挑战,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穿山跨海,经天纬地,你们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猎猎风旗。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国测一大队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国测一大队自1954年建队以来,坚持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他们徒步行程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他们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血汗乃至生命绘出祖国的壮美蓝图。

国测一大队的历史,就是一部挑战生命极限的英雄史。建队以来,有46名职工牺牲,还有许多人姓名难以寻找,连一块墓碑也没来得及立。他们的生命传奇唯有大地作证。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作文篇8

1954年,叶嘉莹迎来了人生的新的转机。在老师的推荐下,她到台湾大学教诗词曲,做专职教授,得以重回她最爱的古典诗词世界。她把对古诗词的那种挚爱,沁透在每一堂课中,很快有了名气,被多民学府聘为兼职教授,并被邀请到海外讲课。

刚到北美,举目无亲,语言不通,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女儿需要养育,还有八十多岁的老父需要供养,加上丈夫多病不能工作,全家的日用开支全靠她一个人。她不得不硬着头皮四处求职。几经辗转,最终留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刚接受邀请讲授中国古典诗词的她,还不会英语,面对北美的学生,她必须尽快学会用英语讲课。就这样,已经人到中年的她,白天要上课教学,回家要操持家务,还要遭受待业在家的丈夫的谩骂与呵斥。

她只有在家人熟睡之后才能自学英文,每天要查英语单词到凌晨两三点钟。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刻苦学习和辛勤钻研,叶嘉莹已经可以流利地用英文讲述中国文学了,西方学生也都听得很入迷。

通过钻研,她发现了把西方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学解释结合起来的方法,在诗词研究的道路上为自己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217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