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字

| 新华

在高中的时候,我以往是贝塔斯曼书友会的一名会员,那时我每隔一段时间能够免费收到书友会一些免费介绍新书的资料,也就是在那时,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当时它是作为为数不多的影视制品向会员推荐的,从其中的简介中,我隐隐感到这是一部充满温情,感动的电影。虽然我对《放牛班的春天》也很感兴趣,可是自我一向没有机会看到它。

之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渐渐淡化了对这部电影的印象,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再次与这部电影不期而遇,一下子唤起了昔日我对它的期待,也让我在心底暗暗庆幸,自我几乎错过了一部电影。

电影的开始很平淡,两个老人的相遇,对以往年代的怀念,电影采取了倒叙的手法,有点像《泰坦尼克号》。情节也很简单,讲的是一个教师与一群学生的故事。

当麦神父在电影刚刚开始就因学生的调皮而受伤时,让我们没有见到那一群学生便感受到了他们是多么不容易被管教,所以当马修教师首次进入教室便被捉弄也就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了,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当教室乱作一团,院长进来维持秩序并大声质问时,马修教师对孩子们袒护的态度。也许这正是他试着走入孩子们之间的第一步。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理解,交流与宽容。孩子们的调皮捣蛋也许只是天性使然,也许是缺少倾诉的对象,但并非不可救药。尤其像孩子与大人们之间这样的情景更容易出现代沟和隔膜,院长简单粗暴的体罚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相反,可能只会引起同学们更强烈的叛逆,也只会在孩子们的童年里留下一片阴影。而马修教师则试着走入他们的内心,于是在第一堂课上,他就让每个人写下他们的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尽管结果五花八门,但这样的方式却让孩子们认真的思考了自我的未来。同学们也由此感到了新教师的与众不一样之处。

马修教师与院长不一样,他不会随便的体罚学生,那怕学生们真的让他很生气。相反他往往在不一样场合维护着孩子们。然而即使要惩罚学生,他也会采用不一样的方式,就好像他让乐格克去照顾麦神父而不是将他送到校长室去理解体罚一样,所以当我们看到乐格克因自我的错误做法而流泪时,我们也就感到了马修教师的做法的真正目的。

应对一群桀骜不驯的学生,马修教师也明白简单的体罚并不能在孩子们中间树立起真正的权威,所以在他与孩子们的较量中,他也针锋相对,让孩子们心服口服。就好像他给莫杭治画画像一样。马修教师的做法让他感到无奈,同样增加的还有心中对教师的服气。

电影的经典部分自然是马修教师将孩子们组建成一只合唱团,充分的给与他们才能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音乐中建立自信,赢得尊重。也让他们对自我的未来不再迷茫。莫杭治也在之后进入到音乐学院学习,使他的将来也逐渐清晰。

不可否认,马修确实是一位好教师,他总是想法设法的帮忙孩子们,没有私心,有的对工作的热情。记得一位企业家说过:“一个人最难办到的就是没有私心。”但在马修教师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与之相比较的是院长的行为,院长想得最多的仅有自我的升迁与仕途。尤其是最终院长在回答是自我创立的合唱团时,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院长的卑鄙,而马修教师的不与辩解也让我们感到了他人格的伟大,因为他们是两种不一样的人:一个是热衷官职,一个淡泊名利,关心的只是孩子们得学习与生活。

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马修教师因得罪院长最终得到的是被解雇的命运,这也让我们不由想起了电影开始时马修教师的自叙:当自我在一系列领域受挫之后才来到的这所学校--。也许以前也正因为马修教师的正直行为才不断被人排挤。

这也无疑是对社会某种现象的的讽刺!虽然马修教师走了,但他却成功的走入到了孩子们中间。于是在最终的电影画面中,在马修教师站在楼下头,头顶不断有纸飞机飘落,在身边慢慢盘旋。马修教师的脸上不再有被解雇的失落,带有的是会心的笑容。

在最终马修教师蹬车离去时,佩皮诺主动要求与他一齐走,当我们听到电影中的一个声音告诉大家那一天是周六时,我们也豁然想到在电影开始时的哪一个小小的伏笔,告诉我们佩皮诺每周六就会到校门口等待父亲来接他。同时我们心中也涌起了一阵感动,马修教师被解雇这个看似不完美的结局也在这时变得圆满。

这部电影其实告诉了我们很多东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的是理解与宽容,同样重要的就是尊重。尊重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平等,理解与宽容则能让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共鸣!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字篇2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可以让人看后,从中感受到爱。1949年,马修去一所管教寄宿学校担任音乐老师,一来到这,就好像看见了孩子们的地狱,看见了学校里各种体罚学生的方法,十分残酷,觉得孩子们十分可怜。

他用音乐里包含的爱去感染孩子们,让孩子们今后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看过这部电影后,我想,老师们的慈爱关怀和宽容——就是无限的爱吧。

对于学生的恶作剧,马修从来没有真正的讨厌他们,一位优秀的老师——马修告诉我们,想要让学生学习好,就要将爱,一滴不漏地洒在学生们的心里,要把无限的爱释放出来。

看着这部对学生充满了无限关爱的电影,我联想到了现在,老师看上去只想让我们学习,但他的心里却充满无限的爱。老师是如此地爱我们,但我们却认为老师只是一个教学的机器,回复老师的,只是一个又一个冷漠而没有一点热情的眼神和回答。

每一次我们考取一百分后,却会觉得老师脸上的笑容是因为他教学的成果。其实不然,老师的微笑,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爱不是白费的,自己对孩子们洒下了无限的爱。这么看来,我反而觉得这样的学生才是冷漠无情的吧。

生活中的老师可能没有电影中的老师那样充满乐趣和温柔,也许老师看上去会有一些冷淡,但他们拥有无限的热情,对学生充满了关爱。我们一定要尊敬老师,让老师得到应有的回报。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字篇3

初次观看《放牛班的春天》是在二00四年,也是这部电影刚刚上映的时候。今年酷暑的一天,我百无聊赖,于是,打开电脑重温了这部十多年前的老电影。影片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回到故乡料理母亲后事而遇到老同学贝比诺,贝比诺送给他一本孩提时代的日记本,由这本日记他想到了曾经的音乐老师克莱蒙马修以及与之有关的童年故事。

1949年的法国乡村,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人们的物质条件比较落后,那是一座类似于收容所或者感化院形式的学校,马修则是刚进学校的代课老师(这使我想到了自己当年刚开始代课时的样子,满腔热情却缺乏教学经验),刚到那里他并没有受人尊敬,他亲眼目睹了学校管理阶层以粗暴与武力对待战乱之后的孩子们,面无表情、冷酷严肃的校长;对学生大声咆哮,动不动就拳打脚踢的箫老师;对刚上任的马修持轻蔑态度的朗老师以及犹如洪水猛兽般的学生们,所有的人都给他制造了层出不穷的恶作剧,还给学校蒙上了疯人院般的阴影。但是,看似憨厚老实的马修老师却是沉静镇定的,他决定用音乐打开学生的心门,执着而坚毅。其实,放牛班的春天与放牛根本没有关系,而是一群像牛一样疯狂有冲劲有叛逆性的孩子的人生轨迹转变在自己生命的春天里,代表着那群孩子心灵的希望与重生。而马修老师就是那位循循善诱的放牛人,用实际行动与无私的爱拯救了一群无可救药的学生。虽然最终他被校方解雇,但他在影片中的高大上的表现,为我开辟了一条教育捷径。

马修老师是善良的,因为他在接受校长的任务时提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不体罚学生;

第二、让他自己来处理犯错的学生;

第三、不能透露犯事学生的姓名。

假如这三项条件摆在我的面前,也许我不一定能做到,有可能大部分老师也不能做到。当学生犯了错,打架、骂人或者在班里无端生事,作为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可能会采取三部进行曲:

一、了解事情来龙去脉,不单单问犯错的学生,还会询问班上同学,直到水落石出为止;

二、事情明朗后通知家长了解或沟通;

三、针对该生所犯事件在班里进行通报,以绝后患。

如果摊上后果严重的事件,还会上报校领导,由领导进一步教育。到头来,涉事学生只会像风箱里的老鼠那样两头受气,在学校被批评不说,回家后还有可能遭到家长毒打,对学生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而马修老师却不是这样的:学生皮埃尔是个顽劣分子,生长在单亲家庭,马修出现之前,皮埃尔是班里的带头大王,每次犯错都会被校长关禁闭,即使马修接手班级后还是不例外。但是例外终究还是出现了的,皮埃尔的单身母亲平时工作繁忙,也有一说是皮埃尔的母亲不务正业,所以皮埃尔异常叛逆,她很少挤出时间来看儿子,在皮埃尔关禁闭那天,却正好来了,马修非但没有把皮埃尔在校的种种劣迹抖落出来,更没有将皮埃尔被关禁闭的事情告诉他母亲,因为他不想令皮埃尔的母亲伤心与失望,更坚信皮埃尔会学好的。最终,马修成功了,不但用音乐解救了逆变中的孩子,还培养出了一个世界著名音乐家,也就是影片中的主角皮埃尔。

马修老师是冷静的,不意气用事,学生在他背后大声嚷嚷秃头、编成各种各样的歌嘲讽他,而他没有沿着原来老师的老路走,揪耳朵、暴打或者关禁闭,而是一步一步引导直至扒出问题的根底,再不失时机的进行管教。这种机智的手段不管在哪个时代、对哪种学生、解决怎样的问题,都是值得老师借鉴与运用的。

马修老师也是有爱心的,影片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活灵活现的,整个班级的学生没有哪两个性格是相同的。最可怜的就是贝比诺,一个二战后的孤儿。因为孩子的天真,所以他始终认为父亲会在星期六接他回家,每个星期六他都会驻足校门口等待,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重复了好久好久,他成了一个沉默孤僻的小孩,马修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命运。贝比诺是班里最小的学生,也因此而受到蛮横同学的欺负,吃饭时常常遭受旁边同学的讹诈,所以他只能有一顿没一顿的无奈地饿着,幸好马修老师及时发现了这一现象,解决了贝比诺的吃饭问题。贝比诺性格孤僻内向,不会唱歌,每次合唱练习时,马修会把他带在身边,利用教学中的空余时间单独辅导贝比诺。因为马修的同情与关爱,小贝比诺才慢慢走出失去双亲的阴影。所以马修老师离开时贝比诺义无反顾地跟着他,因为他知道只有马修老师才能给予他父亲般的关怀与教育。

不可否认,任何时代的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那个时代的马修老师更是伟大的,即便这个角色是导演虚构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的教学中需要马修那样的的仁爱与宽容,五六十年前的法国能有人做到,我们的周围肯定也会有更多人付诸实际。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字篇4

故事发生在法国,有一个制度严格的男校“池塘之底”。父母们把自己在普通学校经常惹是生非的孩子送到这里,希望他们能得到更好的管束。

但事实上,这所学校的校长哈珊是一个不近人情、眼里只有自己勋章和奖金的自私之人,对待孩子就像对待囚犯,种种条条框框逼得“坏孩子”变本加厉,稍微好一点儿的也开始叛逆。孩子们经常受到体罚,不是被校长用棍子打,就是被关禁闭,孩子们独自承受着不安和惊恐。

有一天,一名音乐教师克莱芒马修来到了这里。初来乍到,就目睹一场惨案:马桑大叔的眼睛重伤。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他去上课时,教室里乱翻了天,孩子们丢着纸飞机和粉笔,相互扯着衣服;捣蛋鬼莫杭治在黑板上画他的肖像……当他知道了伤害马桑的学生,领着他去校长办公室,却在外面听见棍子的暴击和学生的哭嚎。他没有把学生送进校长办公室,而是宽容了他。

他与校长约法三章:一,不体罚学生;二,犯事的学生由他来处理;三,不透露学生的名字。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善良和对学生的尊重。

后来,他成立了合唱团,给每一个调皮的孩子适合的位置,让孩子们在合唱团中展示自己。渐渐地,在他的感染和引导下,学生们学会了团结,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敬爱。

影片结尾,校长哈珊最终被调职,马修也离开了学校,带上了班里最小的孩子皮埃尔……

看完影片,我陷入了思考。是什么让孩子们发生如此惊人的转变?毫无疑问,是马修。

马修和校长、其他学监不同,他来到这里,并非为了严管学生,拿那点工资。他清清楚楚地知道,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有义务和责任去让孩子们变得更好。

他的言行让孩子们珍惜他、爱戴他、信任他。他用音乐激发孩子们的潜能,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被需要,马修自己也持着永不放弃音乐创作的信念。

影片中,当马修被校长开除时,他满心期待着孩子们会涌到铁门前向他告别。然而没有,孩子们怕受到惩罚,这样的谨慎让他心疼。当然,孩子们并没有让马修失望,在他走到教学楼旁,过道的窗口里飞出一架架纸飞机,上面写着每个孩子的名字。他们伸出一双双小手在窗前挥着,表达对马修的敬意、感谢和依依不舍。马修的眼睛湿润了,他弯下腰拾起几架纸飞机当作纪念。这段记忆,是最有价值的。

马修成功了,他的成功告诉我们:有时候,严厉的呵斥与板子并非最好的教育良方,善良、体贴、理解和尊重才是灵丹妙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这样的心理去对任何一个人、去做任何一件事,那么,每一天都能体会到不一样的乐趣。

如果之前孩子们的心灵是一片荒漠,那么,是马修用爱和音乐把他们的心浇灌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洲。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和老师担当的正是马修这样的角色,让我们获得知识,懂得做人,吸收无限的正能量,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而我们,也要用爱待人,以爱献人,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字篇5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给同学们一种温暖的爱和美好自由的电影。

克莱蒙·马修老师在一所寄宿学校担任代课音乐老师,在这里他仿佛走进了一所地狱。克莱蒙·马修自己亲眼看见了学校各种严厉的惩罚,孩子们却无法求助。克莱蒙在学校的日子里懂得了孩子们的心灵,在孩子中组建了合唱团,每天费心劳神地让孩子们练习歌唱,给孩子们写乐谱,这就是克莱蒙老师对学生们的仁慈、关怀和宽容——无限的爱。

孩子们在老师的关爱之下,他们逐渐懂事,逐渐成长。孩子们既喜欢上了老师,也喜欢上了音乐。克莱蒙对孩子们的爱,毫无保留地放在了每一个的身上。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不禁联想到了我们常常对老师的教导表示不耐烦。为了我们身心健康成长,老师们经常提醒我们,反复地教导我们,是为我们好,希望我们以后凭着渊博的知识,扎实的生活技能走向美好的生活,走向美好的未来。可我们呢,而是用一种冷漠的眼光望着老师,每当想到这些,多么地让人惭愧啊!

老师的爱,就像那明亮的灯光,照亮着我们的心田。我们应该懂得尊敬老师!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0字篇6

昨天偶然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爱的教育》,让我感触颇深。与《放牛班的春天》几近,都讲述的是有关学校教育的一些小故事,平淡中不乏深刻,琐碎中饱含着伟大。

作为教师首先要懂得爱,要爱自己的事业,更要爱自己的学生,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努力启发学生善良积极上进的`本性。马修老师不希望,甚至可以说是不舍得自己的任何一个学生受到惩罚,因为他懂得惩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师还要具备很强的责任感,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关注,被信赖,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不能放弃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被丢弃。不能像校长一样以牺牲任何一个学生的前途为代价来达到自己物质生活的提高,学生不是奴隶,更不是赚钱工具。一个教师教会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做人的道理。教师从事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塑造的艺术。

1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