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我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因为今天我们要去自然博物馆参观。
到了那儿我们就解散了,我和周欣蕊、范彦辰一组。我们先来到了一楼的恐龙展厅,一只巨大的恐龙的骨骼化石立刻映入了我的眼帘。我上上下下,仔细地打量了一番,“我不是在做梦吧?”我小声嘀咕道。这怎么可能呢?这只恐龙居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它叫井研马门溪龙,体长22米——35米,体高将近四米,其中脖子就占体高的一半,它也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我跟这只井研马门溪龙相比,都成一只小虫子了,我惊讶得眼睛都瞪圆了。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动物之美”展区,这里面的动物标本全部是美国的肯尼斯·贝林先生捐献的,它们来自世界各地。一进到展厅里,我就看到了一只鸵鸟,她好像很生气,使劲地向前奔跑着。我再往下一看,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你们猜我看到了什么?四个狒狒正在抢鸵鸟的蛋,其中一个狒狒抱着鸵鸟蛋,回头看着鸵鸟,它旁边的狒狒也在回着头,前面还有一只狒狒,它在回头看三个兄弟们,在最后面还有一只狒狒,它一直在鸵鸟后面跟着,好像要吃掉鸵鸟似的。那鸵鸟生气得眼睛都快瞪出来了。再往里走,我们还看见了角长在鼻子上的大犀牛、凶猛的鳄鱼、可爱的梅花鹿、穿着黑白条衣服的斑马······它们每一个都栩栩如生,让我仿佛置身于动物的海洋。
随后,我们去了有鲜艳鱼儿的海底世界、稀奇古怪的昆虫化石……
我们还没有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路上,我仍然沉浸在游览的回忆中。
走进博物馆观后感篇2
11月29日,天气晴好,我们一行人起得很早,相约从__出发去参观国家博物馆改革开放----年的展览。
到达国家博物馆是九点多,不算晚,不过人已经很多,排了很长的队伍。
我和小伙伴一起按照导览图一个展厅一个展厅全都走了一遍,政治改革、经济飞速发展、神舟系列飞船、交通运输技术的大跨越,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实现绿色发展,重视生态文化的建设。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交通技术的提升,因为我的家在祖国南方,每回假期,放假回家和开学回校都需要坐很久的火车,我个人也经常往返京津,因此对于火车和城际高铁的发展感受比较深。我国从最开始从苏联引进技术建造铁路,到如今自己研发核心技术,高铁制造已经比较成熟,北京和__之间,之前的和谐号列车一般需要34分钟,现在的复兴号列车只需要30分钟,且每间隔五到十分钟就会发一次车,十分方便了两地人们的出行。
看了这次的展览,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中国在----年的时间里,卧薪尝胆,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次出行让我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不仅仅是综合国力的增强,还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各个小的方面。
观改革开放---年展,骤然发觉,原来“伟大”并不只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转型阐释。四十年来,国家通过一系列方针政策,引导社会和人民不懈奋斗,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以展览的形式具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采用小细节小物什来书写宏大变革,通过视觉冲击而直达心灵。四十年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人民的衣食住行中,更体现在国家科技国防的探索与发展中,展览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可上九天揽月”的载人航天飞船以及“可下五洋捉鳖”的蛟龙一号载人深潜器的模型展览,那曾经是无数中国人的梦想,如今通过几代人的努力而化为现实,尽显大国气象与浪漫。
从小物件看大变化,在参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览中,的感受就是科技成为了改革的动力,---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是航天器的高端,还是人工智能的实用,亦或是VR虚拟现实的梦幻,都体现了在科技的巨大推动下,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收音机到智能语音交互系统,从自行车到新能源汽车,所有的变化都是科技的巨大的力量的体现,改革开放四十年,从一个科技实力相对薄弱的国家,到现如今的科技强国,科技推动中国昂首挺胸地前进。
走进博物馆观后感篇3
研究历史是我最大的爱好。每到假期我都会踏上探索历史之旅,这个寒假也不例外,我参观了位于玉皇山脚下的南宋官窑博物馆。这里曾经是南宋最重要的窑址之一,许多著名的瓷器作品都出自这里。
一进场馆大门,我的目光就被一堆瓷器残片吸引住了,这些昔日的御用瓷器原本可以成为我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它们终究没有经受住金元的铁蹄,而被毁于一旦。我们继续参观,看到有些青瓷残片的命运要好得多。现代工匠们用灵巧的双手,将它们重新拼粘在一起,恢复了它们往日的姿态。随后我们欣赏到了真正的南宋官窑,领略了中国各大名窑的风采。在参观中我还观察到了一种现象,早期的唐代青瓷颜色偏黄,而南宋时期的官窑颜色掌握的就恰到好处。后来我才知道,瓷器的颜色与烧制的温度也有关,随着科技的发展烧制的温度就会更精确,瓷器的颜色也不会太过偏差。走出了青瓷的世界,我们又去欣赏了美丽的康雍时期的外销青花瓷,这些瓷器可谓是中西合璧,但也各有特色。康熙青花较为饱满,而雍正青花更加生动。
走出了场馆,我们进入了陶艺学习中心,开始自己制作陶器。制作陶器看似容易,其实却困难重重,我做的满身是泥,最终还无功而返,真是有些遗憾。
这次参观让我对历史文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浓厚的兴趣,我要在下个假期继续探索历史,把整个历史长河灌输到我的脑海中。
走进博物馆观后感篇4
上海自然博物馆位于地铁13号线,它特意建立了一个站点,并设有多个出口,给予前往观光游览的人们提供了快速而又便捷的绿色通道。
上海自然博物馆,门票30元,人好多,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朋友,也有许多是中国各地来的参观者。走进博物馆,首先看到了两具高大的恐龙骨架,超大无比的大恐龙一下进入眼帘,那仿真模拟的深沉高亢的声音在整个空间回荡,似乎一下子把观光的人们拉回到了很久很久几万年前。。。
展厅里还有许许多多动物的标本:金丝猴、大熊猫、金钱豹、虎、亚洲象、梅花鹿、羚牛、扬子鳄、白鲟、狮子、长颈鹿、袋鼠还有恐龙蛋等等,那动态十足的摸样,栩栩如生。
生命的长河奔流不息,绵延至今40亿年,谁也不能窥其全貌。全球的生物星罗棋布,编辑海洋、天空、陆地,谁也无法令它们聚首。今天,古今生物跨越时空,济济一堂,如同生活明的长河汇聚凝结一瞬。一件件的珍贵的标本待给我生临其境,感受生命的多彩,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生命是什么?浩瀚精深的宇宙又是什么?你可以在这别有洞天的博物馆里找寻,追溯,甚至可以亲身体念遨游星空的感受与美轮美奂的奇异过程。
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各场馆错落有致,是根本看不过来的,当我们依依不舍离开的时候,参观的人流还络绎不绝进入。
上海博物馆的参观之旅是集视觉、听觉、触觉的自然科学的一次盛宴。她让我获得了不少新的知识,也让我经历了一次全新的体验。
走进博物馆观后感篇5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每次到北京都有不同的收获。20__年11月去北京参加纪念铁道兵成立60周年大会,有幸参观了鸟巢、水立方和中国国家大剧院。20__年11月来北京参加铁道兵文化联谊会有机会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真感不虚此行。
感谢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都海江,这位曾在铁建工作过的热心人亲自安排,我们才有了这次参观的机会。20__年11月17日下午,我们如约来到位于首都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气势磅礴和中华民族复兴发展的历程。
都馆长的安排使我们免除了排队安检的繁锁。在参观大厅里他简要的向大家介绍了国博的情况。如今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3月至底,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了为期3年的改建扩建,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硬件设施和功能为世界一流。在众多的展厅中我们只是对“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馆进行了粗略的参观和了解。
漫步在古代中国的10个展厅中,2500多件展品见证了远古时期到明清间历代王朝更替的主要脉络。如仰韶文化鹰形陶鼎、四羊青铜方尊、秦兵马俑、唐三彩淘釉、明万历太后凤冠等中国古代文物精品,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使我们更加敬仰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詹拥睦史文化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踏上了“复兴之路”。经过修改完善的《复兴之路》是国博中的精l,也是案霾喂壅弑厥芙逃的展览。它通过陈列的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揭示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这是目前唯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展览。陈列共分为五个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的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条“复兴之路”上,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讲解声声入耳,看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油画、文物,我仿佛听到了秦王扫六合的马蹄声,听到了甲午海战的枪炮声,听到了解放全中国的军号响。我和战友们肃立在一座座雕塑旁,仿佛看到了虎门炮台、武昌起义、太行山上栩栩如生的群像,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民族复兴的脊梁。尤其给我们铁道兵战友印象最深刻的是青藏铁路多媒体互动场景,空间模拟的一辆火车,有车头工作舱,有座椅,墙上的电视是动态的草原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开往西藏的列车之上。
走进国博参观之后,我思绪万千,既感慨幸福得来之不易,又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由然而生,如今我们的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实现祖国伟大的复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任重道远,不可松怠。
走进博物馆观后感篇6
今天我去参观了国家博物馆,真的是感慨万千。
展览分几个部单元。“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国列强欺负中国人民和人本侵略中国的这两部分。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了,帝国主义国家往我国大量的运送鸦.片,使社会变的腐.败,使中国人民失去健康。后来林则徐虽然消灭了鸦.片,但帝国主义仍不放过中国,跟中国打仗。而中国输了,就跟帝国主义签定了很多不平多条约,让中国的土地不再完整,况且中国每年都要赔钱给帝国主义。中国人变得非常穷,满大街都是饿死的人。而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站起来反抗。1939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但国Min党并没有站起来反抗。国土大面积沦陷,日本人占了中国的很多部分。随只中国人民也开始受欺凌。日本帝国主义大面积屠杀中国人。而中国人则没有放弃,而是举起武器去打败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日本投降,澳门和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以前一直以为现在的所有都是利索应当的。但是这次观看中过的复兴之路后,我的想法完全变了。中国人民真的很伟大!当帝国主义来欺负中国,人们都没有饱饭吃,但没有人低头!而是掀起革命,让帝国主义知道中国人民是不能欺负的!当日本来临时,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不光是政府,人民也没有放弃!日本人大四的屠杀中国人民,想磨灭大家的意志!但是我们的意志不但没有被抹杀,而是变得更坚固!我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赶走了帝国主义。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站起来了!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中华民族终于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了!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中国中人民终于能抬起头来面对帝国主义了!那些峥嵘岁月我们并没有白过。中人民可以不再受欺凌了!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受的耻辱,应该用自己的努力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现在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是以前的人用鲜血和意志还来得!
随着时间的洗礼,中国已经穿越了几千年,那些曾经的事件也早已成为历史。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总让人感到繁华的街区后有一种莫名的空虚。而今天参观了博物馆后让我意识到了肩上的责任。
清朝末年,是一个让中国人感到心痛的时期,外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用鸦.片这样的毒物来买断中国市场。中国苦难的命运就此上演。我看到了陈列在玻璃柜中的一份份厚厚的不平等条约时,我的心中有着巨大的哀痛,当我看到泥塑的苦难者脸上那一双双无助的眼睛是,有给予了我无数震撼,我从哪眼神中读出了一种希望的渺茫,生活的苦难,但同时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里千山只等闲。”这是一种怎样的豪迈。在这个展馆里,到处都响着激昂的红色歌曲,看着革命正处于蒸蒸日上的照片,我也觉得热血沸腾了。仿佛看到了星星之火,烧到整个中国。终于,在---的领导下祖国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不只是为了不再受屈辱而自豪,更是为了一个个面对亡国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中华儿女骄傲自豪。
在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科技等方面都相对落后。正是有了像钱学森一样的一批爱国人才,不畏艰辛万难,坚持研究,这才成就了中国今天的辉煌。他们的精神让我感动,那种“志在强国,淡泊名利”的献身精神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一种高尚的品德。
现在21世纪的中国早已不是人人可欺的弱国,曾经那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国耻训诫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直至如今,我国仍在努力,为了给百姓一个安定快乐的生活。
走出博物馆,几句话涌上心头,只要心中有希望,面对名利坦然对待,就总会有迎来曙光的那一天。而,还是中学生的我们,唯有此刻立志,努力学习,在不久的将来也为祖国贡献出一份力量!在这里,我衷心的祝愿祖国能够越来越昌盛。
走进博物馆观后感篇7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古村公园博物馆,我很开心。
下了车,我们进入了博物馆。一个小姨走过来,给我们介绍了各个地区的风俗。首先我们来到宝山亭,看到小球在管子里波动,根据音乐形成一个音条。然后,阿姨带我们去了一张桌子。学生们摸着屏幕敲锣打鼓。他们非常高兴。然后,我们走到一个古老的亭子前,参观了它。旁边是一个玻璃柜,里面有几块刺绣布。然后我们来到了中国馆的第一个区域,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古代和京剧。到了二曲,看了很多中国传统美食,听了普通话、河南方言、陕北方言等几种语言。在第三区,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鱼塘,参观了音乐亭、陶园等等。然后我们去了欧美,看了《奇幻之旅》。旅途中,不时有宝物向我们扑来,还有同学伸手去接!最后,我们来到了非洲。刚进入这个区域,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一些动物模型。再往前走一点,一些鼓站在地上,我们拍手敲门。
这次访问真的让我难忘。我希望下次能再来!
走进博物馆观后感篇8
今天,我和同学曾天睿一起去参观了杭州低碳博物馆。
早上我们很早就出发了,九点就到了低碳博物馆,而博物馆要半个小时后才开馆。我们就沿着博物馆的大楼逛了起来。这座大楼有点怪,下面小上面大。我和曾天睿发现有一串自行车像一座桥一样连起来。那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向“自行车桥”跑去,原来是一座提倡绿色出行的雕塑。
九点半到了,我们进入了低碳博物馆。在一楼大厅,我们发现了有一个电子屏的展台,上面有博物馆大楼的模型,下面的屏幕上介绍了大楼有很多特点,比如下面小上面大可以起到自然遮阳的作用,大楼还采取了别的节能措施。上楼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动扶梯没有开,就想走上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自动扶梯启动了,我想这个也是一种节能的措施。二楼展示了很多能源的采集方法,我和曾天睿还当了一次煤炭工人,用风镐采集了很多煤。三楼就更好玩了,除了有很多新的绿色能源的介绍外,还可以当驾驶员,自己动手驾驶自行车、汽艇,汽车和动车,最夸张的是我们还可以开飞机!我和曾天睿轮流开着各种交通工具,狠狠地过了一次当驾驶员的瘾!同时也了解了各种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后我们又回到一楼,没想到一楼的另外一边还有好玩的东西:有一个镜子迷宫,进去以后里面都是镜子,我们用手小心地摸着墙,好几次都差点撞在镜子上。在迷宫里走了好久,终于走了出来。旁边还有一个大水池,里面有很多水利工具,这个又是我们喜欢的游戏。最后我们看了一场环幕电影《带我去月球》,才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今天参观低碳博物馆真是太有意思了,我们在里面玩得很开心,也学到了很多低碳科学。我们的地球需要大家来爱护,低碳生活就是爱护地球的最好方式。
走进博物馆观后感篇9
寒假来了,终于有足够的时间依照自己的兴趣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真好。
恰好深圳博物馆有特别的展览——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专门展览青铜器的。青铜器,古时称“金”或“吉金”,是重要的文物研究门类之一。最近我特意去市民中心东翼的博物馆新馆,参观这些神奇的“铸史”。
说到博物馆,我并不陌生。还记得我第一次去博物馆是在小学一年级,那时,我刚知道博物馆这个地方,恰好父母带我去参观。第一次相遇博物馆,我以为那里挺好玩,就邀请相好的同学一起去。我们俩因为学识浅薄,并不知道那玻璃罩下的一件件文物有何价值,有什么意思。即便我从小对历史有兴趣,喜欢听历史故事,我还是走马观花,并没有仔细参观。
记得当时看那一件件文物,我只看好看的,尤其是那些玉石宝石,而青铜器陶器因为不光鲜耀眼而被我忽略了。岁月流逝,我日渐长大,一年又一年的学习与积累,使我对青铜器有了新的认识。虽说它没有玉石金子闪亮好看,但也有自己的价值与美。我渐渐喜欢上了青铜器,也喜欢去博物馆了。
如今,我再次来到博物馆展厅,看到一件又一件青铜器,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用途不同,我倒觉得亲切起来。
看到在《国家宝藏》上介绍的文物,妇好尊,我不由得心生敬意。尊的主人妇好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文武双全的女战神,战绩辉煌。我想象着她辅佐商王武丁的传奇,似乎她的智慧和勇气能穿越时空,令我敬佩。
再往里看,各式各样的器具都依次展现,小到拇指大小的摆件,大到一人无法举起的大鼎,有吃喝用的器具,也有战场上的刀剑。我在想,在科技水平极其低下的古代,我们的祖先怎么会创造出如此神奇的物品?相隔几千年,我该怎样参透其中的奥秘?
展品大多刻有铭文,我凭借自己对文言文的一些了解,细细读起那文字。依据铭文,我大概知道了器物的主人是谁,它是用来干嘛的,那时发生了什么事。我还能从中知道很多我未学过的知识,我也更有兴趣了解这些古代文物了。
再看外形,这些青铜器无不做工巧妙,其细腻的纹路让我惊叹,真的难以想象在那个落后的年代居然能造出如此精巧的器物,这不能不令现代人折服。
参观博物馆,欣赏吉金铸史,我在青铜器里认识古代中国。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辉煌文化的各类器物,实在值得我们去珍惜,去传扬。这个寒假能参观这么“遥远”的展览,我深感幸运,以后假期也会多多亲近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