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观后感400字作文
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在阿米尔受别人 欺负的时候总是哈桑站出来保护他,尽管哈桑比他还要瘦弱。天一性一,懦弱的阿米尔无法成为父亲心目中那样铮铮铁骨的男子汉而被父亲所轻视,但父亲的朋友拉辛汗却 不认为阿米尔一无是处,在他的指引下,阿米尔愈加显露出他所具有的写作天才,并且在不懈的努力下最终成了一个很好的小说家。除了写作之外,阿米尔斗风筝也 是个行家里手。同样,哈桑在这方面也毫不逊色,于阿米尔,并且哈桑还能向雷达一样准确的追到被斗败的风筝然后按当地的规矩将“战利品”占为己有。
在一次盛大的风筝大会上,阿米尔和哈桑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两个少年都十分开心。哈桑也兴奋的朝最后一个“战利品”追去。但在途中哈桑却 被一伙不良少年堵截在小巷中蹂一躏强一暴……尾随哈桑的阿米尔目睹了发生在哈桑身上的一切,却没有勇气站出来保护哈桑而眼睁睁的看着哈桑被他们强一暴……
风筝大赛的冠军让父亲对阿米尔的态度有所好转,但阿米尔却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一皮袱。再也无法面对哈桑的他为了永远躲开那熟悉的目光,在一天借口陷害哈桑父子俩偷东西,把他们赶出了自家的大门。
随着战争的爆发,阿米尔跟父亲去了美国。在那里他和父亲一道辛勤的工作学习,从一无所有逐渐建立了他们的家业。阿米尔在美国也找到了自己终身的伴侣。许多年就这样过去,过往的一切似乎都被尘封。然而,拉辛汗从阿富汗打来的一个电话却打破了所有的平静。
现在阿米尔意识到过去的从来都未曾过去。他始终无法摆脱对哈桑的歉疚。而现在到了他该为哈桑作些什么的时候了。为了赎罪,为了哈桑,他再次踏上睽违二十 多年的故土。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然而此行却让他发现了一个惊天的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上演,人生如戏剧一样反复轮回,不过不同的是,这一 次阿米尔毅然的选择了勇敢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400字作文篇2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风筝,它拴着正直、勇敢、善良、忠诚。它是象征我们人格的风筝,让我们勇敢地追寻那支风筝。
《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年少时的阿米尔是阿富汗的一位富家少爷,他本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但他却也存在等级观念和宗教种族观念。因此阿米尔捉弄哈桑之后,尽管心怀愧疚,但仍然得到自我辩解和自我原谅。但在一次风筝比赛后,因为阿米尔的懦弱间接地逼走了哈桑,不久后看书也随父亲去美国。成年后的他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叛而再次踏上故土。却发现了一个惊喜谎言。他一点点探索,在战争中的阿富汗,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已经离世的哈桑的儿子,找回了那支他曾丢弃了的风筝。
这本书让我深深地震撼,原本的阿米尔是懦弱的,无法保护也无法面对自己的伙伴。好在他还是找回了失去的心,可是,在生活中并不是每一次伤害都可以弥补的。有的风筝是再也找寻不到的。所以说阿米尔是幸运的。
这也使我联想到学习,当我们遇到难题时,有时是懦弱地远离难题,有时盗取别人的方法解决难题,难题于我们而言,难道不是一次好的锻炼机会吗?正确的应该是迎难而上。抓住成长的机会,抓住即将远走高飞的“风筝”。
细细想来,我们似乎比阿米尔更幸运,他与哈桑再也回不去了,他的“风筝”是残缺的,而在这“风筝”的背后,附着的是人性、是诚实、勇敢、善良的品质。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只有不失去我们的“风筝”才算一个真正的“人”像年少的阿米尔,他那懦弱的表现使他的“风筝”丢失。即使后来不顾一切的救赎,得到的也只有残败的“风筝”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而罪恶导致的善行,却是最大的救赎。
在那飘荡的风筝上有着对人命运的掌控。无论因什么,为什么,我们都应牢牢地抓住它,即使错过了花满枝桠的昨日,也不要错过今朝。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400字作文篇3
我强烈推荐看《追风筝的人》,真的很好看!电影也很好看!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以风筝为线索,讲的是男主人公阿米尔与朴实坚强的哈桑之间的故事,以追风筝展开的故事情节,将友谊、赎罪、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被书中的很多情节都感动到了。阿米尔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哈桑是他的忠诚仆人(但其实也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哈桑对阿米尔很好,什么事都愿意为他做。但在阿米尔心中,由于阶级的关系吧,他始终没办法把哈桑当作很好很好的朋友。哈桑在一次帮阿米尔追风筝的过程中被几个坏小孩欺负,阿米尔当时是目睹了这一幕的,但是他并没有勇气挺身而出,阿米尔无法忍受自己的懦弱、不够义气带来的折磨。于是事后阿米尔为了让自己不要那么愧疚就以骗父亲说哈桑是小偷为名想办法赶走了哈桑。阿米尔以为这样做他就不会那么痛苦了,但是不是的。成年后的阿米尔一直都被童年的回忆所唤醒,他的懦弱,他的自私一直折磨着他。他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来弥补哈桑。他从美国回到阿富汗,尽管那个时候他知道回阿富汗可能意味着死亡,丢掉性命(那时候阿富汗在打战)。但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都应该那样做的,愧疚感会让一个懦弱的.人重新变得勇敢。他回到阿富汗发现哈桑已经死了,但是找到了他的儿子。阿米尔带着哈桑的儿子,替哈桑承担起了一个父亲的责任。阿米尔与当年侮辱哈桑的那伙流氓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中找回了当年的勇气,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也为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的哈桑之子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义。
我想很多人都会很喜欢哈桑这个角色,他在里面的地位是一个弱者,他需要被保护,但是他却很勇敢很善良,他很忠诚地在保护着他的主人,尽管他的主人并没有像他一样对友谊对朋友毫无保留付出,奋不顾身。也许是阶级地位的关系,让阿米尔无法像哈桑对他那样对哈桑。阿米尔儿时的懵懂、无奈、矛盾以及对父爱的渴望,让他犯了一个又一个错。但哈桑小时候在阿米尔心里种下的善良的种子还是在阿米尔心中发了芽的。阿米尔最后还是做回了我们心中渴望见到的阿米尔。在成年的阿米尔身上,我们能看到小时候的哈桑的影子,那么正义,那么勇敢。人都会犯错,但只要能够真心悔改,我觉得没什么错误是不可原谅的。人生是一个过程,有痛苦有快乐,我们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只风筝,在命运的安排下我们追逐着,义无反顾,在幸福与痛苦的反复交替中渐渐地感悟着生命的真谛。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400字作文篇4
窗外的烟火绚烂,鞭炮声还是很密集。在除夕夜里我心潮澎湃的合上了卡勒德·胡赛尼的书《追风筝的人》,我知道今夜很难睡下了。
故事发生在三十年前阿富汗,一个饱经战乱困扰的国家,阅读过程中文字所表达的那些温情和悲苦,宽宥与救赎,施恶和抗争,无不让我为之疼彻心扉,那个叫哈桑的仆人之子为了他的小主人阿米尔,到离世也不知道的自己的哥哥:为你,千千万万遍!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是一位侨居国美国加州的阿富汗人,同时他也是一名外科大夫。《追风筝的人》是他第一部半自传体小说。
他经历了政变后的国家改制,苏联入侵阿富汗,和艰辛的巴基斯坦和美国的流亡之路。已经在美国有着幸福家庭和成功事业的阿米尔,2001年夏天的一天,拉辛汗的遥远的电话的召唤,让他去走一遍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拉辛汗是阿米尔爸爸生意的合伙人,第一个把他当朋友的成年人,是在文学道路上给予他鼓励最多的人。拉辛汗也洞悉一切真相:关于阿米尔父子种.种谎言,背叛和秘密。
故事通过12岁的富人之子阿米尔的眼光,描绘富家少爷与仆人之子喝着同样的乳汁,自小就一起成长,情同手足的友谊,可是阿米尔因为爸爸定义自己为缺了卑劣的性格而变的敏感,猜嫉,1970年的阿富汗时局动荡、宗教信仰的分歧、民族间的摩擦已经初显端倪,历史大背景下的温馨闲适的富足生活渐行渐远。
这些孩子们是感觉不到的:12岁之前,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哈桑玩耍。有时候回想起来,我的整个童年,似乎就是和哈桑一起度过的某个懒洋洋的悠长的夏日。哈桑的心目中阿米尔少爷就是他的一切,甚至他出生后学语的第一个词汇就是:阿米尔。就是这样的哈拉尔文盲指出了他的写作情节破绽。
内心困扰着梦魇的阿米尔,心灵上也承受了巨大的埋怨、羞耻,他选择了一种卑劣的逃避。他心里面以为这就是一个少主人对于奴仆关于正直和忠诚的考验。在劝说自己父亲辞退哈桑父子无果之后,阿米尔选择了更卑鄙的栽赃手段,把自己生日礼物放在哈桑简陋的房间里,哈桑父子的隐忍离去,让阿米尔终结了年少的负罪和遗忘。也从此少年灵魂背负了此生负罪感。
哈桑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400字作文篇5
看完之后,一阵心痛涌上,难以自己。这是一部让我有些想哭的电影,只是最终没有哭出来。影片的最后,Hassen的儿子Sohrab终于露出笑容,Amir说,为了你,我一直追下去都愿意。这句话结束电影,正好象征着Hassen和Amir的和好如初,一段公案到此结束。
关于犯罪与忏悔,罪恶与自我赎罪(自我救赎)的电影有很多,罪总是有意犯下的,才需要救赎,也才能被谅解。Amir小时的表现,让人觉得,童言无忌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在这个意义上,救赎也是找回童年本真的一种方式。找回那个被变成大人的自己故意遗忘的世界,就是找到了真的自我。赶Hassen走,也是因为他无法在其面前面对自己,Hassen的存在,时时刻刻提醒着他,自己是一个这样卑鄙、软弱和背叛的伙伴。只有他走了,他才不需要痛苦的面对自我,逃离片刻。
有趣的是,Amir是以作家的身份完成忏悔与赎罪的。这种安排,就让反思和良知落实到了实在人生的现实方面,和作家的身份认知,角色,定位也很合拍。换句话说,如果他不是作家,没有那么明确的自我意识,救赎还会可能吗?
在深层的意义上,Amir的忏悔对象并不仅仅是Hassen,也包括他自己和他的父亲与家庭,更不能忘记的是他的故土。忏悔的完成,再一次把他和故乡的关系确立起来,从流浪的异乡人,又变成祖国和故家文化角色,的一员。这个深层隐喻,不过是通过童年的旧事来作为媒介完成,最后,他终于和家乡,和自己的故国取得了谅解,重建了精神联系和文化血脉(虽然,他不得不回到美国)。
但是,这一切的完成,都是以他认识到Hassen是他的弟弟作为直接线索的。换句话说,如果Hassen不是他的弟弟,只是那个童年的仆人,他还会赎罪吗?在他心中,他会发自内心的认为他应该忏悔吗(对一个仆人忏悔?)?要知道,Hassen对他的爱和保护,以及甘愿忍受的时候,并不知道Amir是他的哥哥。即使知道,这种爱也不会打折扣,因为他是孩子啊。可是Amir来赎罪,却是长大后知道他们的身份之后。如果没有这一种身份,结局又会是怎么样呢?
或者,没有这种身份,就不会有这部小说,这部电影和这个凄婉动人的故事了。就像《西游记》里,孙悟空取经的时候如果继续和大闹天宫一样厉害,真不知八十一难和整个西游的故事该如何完成。但是即使这样设想,问题仍在。严格的说,赎罪的问题,要真正解决,首先得搞清楚这个胡塞尼的身份前构是不是必要的,有多大的意义和重要性,。
这也是我唯一不能释怀和满意的。想一想,如果自始至终,身份问题不存在,那么,报恩与赎罪的巨大的不平等就会自然的凸显出来。一点故日的主仆之情, Hassen却得付出回报生命的代价,而Amir在他死后,只要赏给他孩子几个钱,就会心安理得。太史公在《史记》里也写到这类故事,富人的一顿饭,穷人却得报以一条命(况且,穷人的贫穷,在某种程度上,恰是富人话语奴役的结果)。天道不公,何至于此哉?或许,值得安慰是,虽然故园风雨如磐,处于劫难,风筝总又一次飞起来了,希望和爱还是燃烧了。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400字作文篇6
为了远离哈桑,远离自己内疚的源头,阿米尔做出了无数疏远哈桑的举动,甚至将自己的生日礼物藏在哈桑的毛毯下,以此栽赃哈桑偷窃。面对父亲的审视和对峙,哈桑无言的承认了自己的盗窃行为,并主动要求离开,离开这个赖以生存的家。
至此,我们才明白:其实哈桑早就知道阿米尔看到了他被凌辱而未伸出援手,可是单纯善良的他还是选择一如既往的相信阿米尔、深爱阿米尔、为阿米尔奉献自己的一切,正如他常常对阿米尔说的:“为你,千千万万遍!”
看到这里,我的泪水早已止不住的往下流,一滴一滴洒在书本上,为哈桑,也为阿米尔,更为他俩之间脆弱而珍贵的友情。面对好友的抛弃与背叛,我们还有谁能像哈桑那样选择无声的原谅、选择一如既往的奉献?看到哈桑背着破旧的行李,暗自离开的身影,我多么希望故事能够从头来过,多么渴望他俩之间还是当初那对无忧无虑的少年玩伴,一起追逐儿时的梦想。
可是生活往往是如此残忍。多年之后,已是成年的哈桑为了照顾阿米尔的老宅,毅然拖家带口从相对安全的老家来到塔利班政权中心。面对外面动荡不安的时局和炮火连天的危险,哈桑衷心的守护、打理着阿米尔的宅子,并坚持住在破旧的茅草房,不愿住进舒适的客房,理由竟是“如果有一天阿米尔少爷回来,看到我鸠占鹊巢,他会怎么想呢?”。
这一句简单、纯朴的话让我的心灵为之颤动,哈桑,那个有着兔唇、地位卑贱的仆人,此刻在我们心中却是那么高贵,那么纯洁无暇,令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400字作文篇7
“为你千千万万遍”一句如此简单的话语,在我脑海中一遍遍回放。哈桑,我为你的忠诚致敬!小巷中的一回头,牵引着整部小说走向高潮。
本书描述的是阿米尔和哈桑这两个小男孩的故事。在一个冬天里,雪花纷飞,却没有人感觉到冷。因为在这个日子里,放风筝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当最后一只翱翔的风筝的线在你的手中时、当最后一只被你割断线的风筝也被你紧紧握在手里时,你就成功了。你的胜利,会为冬天的火焰增一把柴,让它燃起更耀眼的光。阿米尔就是这样一个小男孩,他燃起的是浓浓的父爱,燃掉的是友谊与真诚。他永远都没有忘记哈桑握着风筝、滴着血的样子!
那之后的一个夜里,下着大雨,水珠模糊了车窗、泪水沾满了眼眶。他们离去的身影,渐渐地从阿米尔的视线里消失。拉辛汗曾说,罪过并不可怕。因为只有罪过,才能让人去赎罪。读这样的文章,总能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益如同一把刀子,砍断了你与友谊的连线。阿米尔是为了父爱,然而,我又是为了什么呢?虚荣、报复,还是仇恨?我与她们的分割,也许只是得到100分时的骄傲、被弄伤了的抱怨,或其他两人不与自己玩的悲伤。我们这是何必呢?
这些年来,我如此地期盼得到外界的认可,但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正因为如此,我要抓紧属于自己的友谊——美好!其余的人,我何必去刻意地争取他们的认可呢!我要创造自己的友谊,抓紧自己的风筝,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400字作文篇8
为你千千万万遍”看电影之前不止一次听这句台词,以为是爱情片勒,好吧,我承认我又肤浅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忽然想起了傲慢与偏见里女主的台词“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两人已经穿越了坟墓,站在上帝的脚下,我们是平等的。”是的,我们是平等的,爱情上是平等的,友情上也是平等的,可是真的就平等么?无论是这个世界还是人的心里,总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我们总是调侃一句话,某某虐我千万遍,我待某某如初恋,说来简单,谁又知道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人生难得有人为你倾尽所有,信任你,尊重你,爱护你,当知道且行且珍惜。
在孩子的世界里,是看不到世界纷乱,人心纷繁的。他们心灵的一方净土只有阳光倾城,花开满园,那里是人性至善的地方。可是,这至善之地却未必会开出万恶之花。
当人性至善遇到人性至恶呢,又会是怎样的光景呢?依稀还记得最后一次两个小男孩见面时,哈桑的眼神,那眼睛里没有怨恼与仇恨,只有留恋与不舍。他倾尽所有,只为这一个朋友,可是换来的确实陷害与生疏。在那个还存在等级地位的国度里,哈森站在阿米的脚下,可是在灵魂的天平上,哈森却是高高在上的。也许只是因为这样,哈森才会遭到阿米的妒忌与陷害。
世间最可怕的事情不是丑陋,而是因为丑陋而让自己产生对美好的畏惧之心。阿米对哈森的远离就是源于自己的恐惧,对美好的恐惧,哈森的美好让自己的丑陋与鄙薄显露无疑。其实又何止是阿米,谁不是这样呢?如同一步之遥中项飞田非要致马走日于死地,所以阿米必要要让哈森远离,这也是人性。有人说,这是由于阿米的懦弱,其实我看来也不是懦弱的问题,而是一种嫉妒与恶意的逃避。许多东西都是越逃避反而越是避无可避的。只有真正面对的时候,自己才能够变得足够强大,去克服你内心本有的恐惧。
美好是因为克服美好的恐惧,只是一句歌词,却是很有道理的。直到最后,阿米重回故园,重拾自己的勇气,面对自己的内疚与羞愧,救了哈森的儿子,也救了自己的灵魂,完成了从人性至恶的超脱和对灵魂的洗涤。
最后,要感谢哈森自始至终对友情的信任与坚持,让我看到这个世界尽管充满丑陋与背叛,但是依旧值得我们去努力与奋斗,也告诉我们就算在看不到阳光的地方,心里也该开满太阳花。不要因为这个世界的冷漠与自私而改变自己善良的初衷,这是最高尚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