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唐山十三农民兄弟事迹

| 吴泽

感动中国唐山十三农民兄弟事迹篇1

“当志愿精神融入自己内心,在自己行动中自然流露时,就是志愿者时代真正来临的时候。所以,我们做志愿行动,没有考虑其他。”宋志永这样说。

“该做就要去做,这是志愿者的最高境界。”宋志永又说,“我们应该为奉献者奉献。”

——题记

---------------

时隔多年,我依旧记得2009年5月“感动中国人物”——唐山十三农民兄弟来天津大学作事迹报告的情景。那年我大一,作为学校天外天新闻中心的记者采访了他们。

当时,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救灾志愿者——唐山十三农民兄弟的代表宋志永、王宝中、王金龙带着他们在抗灾一线的见闻感受,来到天津大学与天大学子分享抗灾路上的点点滴滴。

河北唐山玉田县东八里铺村的农民志愿者,一共是13人: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德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宋久福、尹福、杨国平、王金龙。其中年龄最大的是王加祥,62岁;年龄最小的是王金龙,19岁。

在没有上级号召,也没有组织要求的情况下,他们自发奔赴湖南冰雪灾区和四川地震灾区,为受灾群众排忧解难。13位可爱的农民兄弟以他们英勇的行为感动了13亿中国人,2009年初,他们当之无愧地荣膺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大爱质朴,滋润神州。当被问及获奖感受时,唐山十三农民兄弟的“领军人物”——35岁的宋志永直言,在支援灾区的过程中,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付出了很多,因此,他首先把获奖的消息告诉了家人,与此同时,荣誉带来的压力也让自己更多了一份责任,这便是奉献社会的真心与回报好心人的责任。

清水做的“水煮鱼”

当被问及援救灾区时的困难时,宋志永提到了很多光荣背后的艰辛。尤其是饮食问题,曾深深困扰过13位农民兄弟。灾区没有热水供应,他们只能生吃碗面,肠胃饱受疾病之苦。但他同时表示,这些困难也是救灾过程中的珍贵回忆。

其中,永哥特别提到了一道“水煮鱼”。

“我们在四川也吃过‘水煮鱼’啦。”原来,在救援灾区过程中,13位唐山志愿者发现一座干涸水库,水库中有几条鲫鱼。这在当时无疑是雪中送炭。他们用废墟中挖出的铁盆做锅,用干柴做灶,以清水做了一次四川“水煮鱼”。

十几厘米定生死

在灾区,他们遇到过许多危险。在奔赴湖南灾区修复高山电缆的路上,汽车车轮一度打滑。“当时,司机在踩油门,车就滑向了山涧。停了车后发现,车轮离悬崖只有十几厘米。当时就出了一身冷汗。”十几厘米就决定了几个人的生与死。

宋志永还提到,在北川救灾时,他们住在一栋房屋里,外边下着大雨,并且不时发生剧烈余震。但是,面对危险,他们依然选择留在灾区。“当时想的就是多救几个人,个人生死考虑的很少,不是有一句话吗,倒下我一个,还有千千万万个我站起来。”

救灾经历使我们更坚强

宋志永认为,救灾经历使他们变得更加坚强。在北川,一位父亲的行为让这些志愿者感到了最大的震撼。这位父亲恳求志愿者对其女儿施救,义士们于是立即行动。在废墟中奋战许久后,仅仅挖出了一具尸体。凭借衣服,这位父亲认出了这具尸体就是他的女儿。当时,所有人都流泪了,只有这位父亲面色平静。他用被子裹起尸体,静静离开,没有流一滴眼泪。13位农民兄弟从这位父亲身上,看到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坚强。正是这位“最坚强的父亲”的行为激励着13位农民兄弟,在救援中,他们共救出了25名被困群众。

满屋财宝金不换

“当志愿精神融入自己内心,在自己行动中自然流露时,就是志愿者时代真正来临的时候。所以,我们做志愿行动,没有考虑其他。”宋志永这样说。

面对好评与奖赏,13位农民依然保留了质朴。在灾区时,濮存昕曾想捐给他们5000元,并表示:“这5000元,必须给你。”而宋志永的回答是:“这5000元,我必须不要。”宋志永还提到自己的“满屋财宝”——灾区人民寄给他的各种纪念品。他表示,这些东西才是“金不换”。

为奉献者奉献

宋志永没有忘记,一位不知名的老大妈拿出微薄的退休金,帮助自己缴纳电话费,这就是中国人最朴实、最简单、最美好的爱心。“力量是相互的,最真实的,”他坦言,“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从他人那里得到了人间可贵的温情。”

王宝中回忆说,在抗击冰雪灾害的过程中,“我们生活在感动与被感动中”。当离开郴州时,上千名当地百姓自发为他们送行,并为他们送来了苹果、鸡蛋等。正是这种人间温情,更坚定了十三农民兄弟“为奉献者奉献”的决心。

起早贪黑抢修电网,不畏艰险救出25名地震幸存者,中国农民式的救灾震撼人心,感动天地。

而更令人感动的是,在地震救灾结束之后,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促成246名灾区学生到唐山就读。回到唐山,他们给予了这些灾区孩子无微不至的爱。此外,他们还在唐山发起了基金会,建立爱心网站和特教中心,让灾区学生走出地震阴影,早日迎接阳光,同时引导发动更多志愿者做志愿活动。

“该做就要去做,这是志愿者的最高境界。”宋志永说,“我们应该为奉献者奉献。”地震救灾结束后,他两次回到灾区,进行他的“感恩之旅”。他还倡导天大学子积极投身到志愿者的活动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兄弟的含义

地震摧毁了美丽的家园,但中华民族的脊梁一样挺立,众志成城的精神依然存在于人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是唐山十三农民志愿者及无数个像他们这样的人,在2008年撑起了中国的脊梁。在国家遇到的巨大灾难面前,他们以无声但却有力的行动,宣告了民间志愿救灾时代的来临。

“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他们的颁奖词,至今读起来,仍让我心潮澎湃。

感动中国唐山十三农民兄弟事迹篇2

他们是唐山13名普通的农民,靠实实在在的行动“感动了13亿中国人”。2008年,无论是冰雪成灾的湖南郴州,还是震后残垣断壁的汶川,处处都能发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行动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13位农民,13位义士。

2008年2月份,南方部分省份发生特大雪灾。千里之外的唐山玉田农民宋志永坐在电视旁,看新闻一直看到凌晨4点:“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都在支援我们,南方遭了雪灾,我们应该去支援他们。”

腊月二十九,一支由宋志永等13名农民组成的应急救灾小分队悄悄成立,后来被全国称为“唐山13义士”,他们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其中有三对兄弟,两对父子。大年三十,13个农民坐着租来的面包车,开始往湖南赶。

2月8日阴历大年初二一大早,13个农民终于赶到郴州。由于不懂电力技术,他们主动担负起扛器材、抬电杆、拉电线的体力活。从那天开始,一直到2月22日,宋志永和他的伙伴们每天开着车早出晚归,转战宜章、桂阳等地,先后帮着竖起了7座高压线塔架、7根电线杆。更多的时候,他们往返山上山下运送电线、塔料。在抢救现场,他们有的手被冻伤,有的脚被扎伤,但都咬牙坚持,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出。

2月23日,农历正月十七,13位唐山农民兄弟完成了在郴州的救灾任务,当他们离开时,13位唐山农民兄弟成了郴州这座城市的荣誉市民。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得到消息的宋志永打车辗转数千里,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很快投入了当地抗震救灾活动。随后,其他12位农民带着家乡人捐的善款和爱心衣物,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灾区。

在灾区的日子里,小分队救出了埋在废墟下的25名生还者,挖出60多具遇难遗体。“宋志永爱心志愿小分队”穿的红马甲,成为醒目的“爱心名片”。在他们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志愿者来到地震灾区参加救灾重建,形成“宋志永现象”。

地震灾区许多校舍成为废墟或者危房,孩子们面临着暂时失学的威胁。13名农民决定,尽最大努力,带一批孩子回唐山读书。2008年6月16日,四川安县灾区246名川娃,由宋志永接到了玉田银河中学,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学校专门腾出两层教学楼,为川娃们单独编制了二至五年级各两个“川班”,抽调10多名优秀教师为他们授课。200多名孩子在唐山生活了1年,随着震后灾区重建,2009年7月26日,最后一批川娃返回家乡。

“别人需要的时候无怨无悔地帮助别人,得到的这种理解和感动对自己来说,就是一种充实,一种力量,什么都无法跟它相比。”这是13位农民亲历两次救灾的感受。现在,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做终身的志愿者。

感动中国唐山十三农民兄弟事迹篇3

他们是唐山市玉田县13位普通的农民,却感动了全国“十三亿人”,他们被称为“唐山13义士”。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在灾区一线,处处能看到他们的身影。领头人宋志永说,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做终身的志愿者。

“不可能天天发生大灾大难,真正的志愿精神也不应该只发生在大灾大难面前,而是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这是作为志愿者宋志永数年的体会,也是他这些年来一直坚持的。

2008年10月,抗击南方冰雪灾害归来后,他建立了“宋志永爱心网站”,通过网站宣传全国各地需要帮扶的弱势群体。2009年4月,宋志永爱心志愿服务队捐资12万元,在唐山市慈善总会设立宋志永爱心志愿服务基金,专门为唐山市乃至全国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提供支持。在平常的日子里,宋志永会带领他的爱心服务大队去慰问孤寡老人和困难户,定期组织清扫大街、清理生活垃圾等活动。

令宋志永欣喜地是,他的志愿者伙伴近年来迅速发展、不断壮大,正成为一种越来越强大的社会力量。“目前,我创办的爱心网站上注册的志愿者一天比一天多。其中,来自河北省农村的注册志愿者就达到了2000多人。”宋志永说。

为了让志愿精神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生活,宋志永和他的12位农民兄弟,于2009年6月联合成立了“宋志永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宗旨有两个:一是带领村民通过科技致富,二是从事志愿服务。宋志永说,专业合作社是一个社会团体,理事会成员就是一起抗震抗雪灾的13位农民兄弟。“我们将会以产业园为依托,将部分利润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将孝亲敬老和志愿者精神发扬光大。”

农业产业园是该合作社办的一个支柱产业,其中一部分资金就是通过入社人员集资而来。目前,园内的万头养猪场已初见收益,今年他们还要盖13座蔬菜大棚,种植高档绿色蔬菜,预计收益将达到200万元。“我们将每年从合作社的收益中拿出30%左右的资金作为公益基金,用于志愿服务。”宋志永说,有了资金支持,志愿服务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就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别人需要的时候无怨无悔地帮助别人,得到的这种理解和感动对自己来说,就是一种充实,一种力量,什么都无法跟它相比。”这是宋志永和他12位农民兄弟作为志愿者的切身感受,也是未来他们的人生方向: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别人。

感动中国唐山十三农民兄弟事迹篇4

2008年初,正值隆冬时节,一场罕见的冰雪灾害肆虐华南地区,特大雪灾使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路堵了,树折了,电线上都结了厚厚的冰,不少地方停水、断电。

“我们都在家舒舒服服地过年,南方人民受灾了该怎么过?”唐山农民兄弟宋志永,满脸沧桑,朴素的话语中充满了关切和挂念。

宋志永,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村民。1976年,4岁的宋志永遭遇唐山大地震,震后第3天得了肺炎,高烧不退,是上海的医疗队挽救了他。老父亲临终前嘱咐他:“咱要还人家的情,别的地方有困难一定要帮。”

当了解到湖南大多数电力设施都在山上,抢修施工难度很大,又缺少人手。宋志永对老母亲说,决定要去灾区支援救灾。60 多岁的老母亲说道:“去吧,妈不会拦你的,该是咱报恩的时候了。”

在唐山,像这样经历过灾难也见证过真情的人成千上万,唐山人最见不得别人受难。

13名来自唐山的农民兄弟自发组团,没有上级号召,也没有组织要求,自备了铁铲、铁锹、铁镐、扫把等简单工具,租了辆破旧的中巴车,在万家团圆的除夕夜顶风冒雪、不远千里奔赴郴州参与救灾。,大年初二上午,他们赶到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成了湖南电力安装工程公司一支编外“搬运队”。

13名兄弟每天起早贪黑,履冰踏雪,冒着生命危险扛器材、搬材料、抬电杆、拉电线。手被冻伤,脚被竹茬刺破,肩头红肿溃烂,因水土不服造成频繁腹泻、感冒、发烧……所有这些伤痛丝毫没有牵绊住他们抢险的脚步。他们全身心扑在灾区,只在辗转工地的出租车上抽时间共用一部手机向家人传问候报平安。一位身患癌症的郴州老人临终前托家属给他们送来2000元慰问金,他们将这2000元和其余的3万余元捐款全部捐给了郴州红十字会和福利院。

这13名农民兄弟是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只有19 岁。

他们是中国13名最普通的农民兄弟,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是中国13名最坚强的农民兄弟,在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伤痛之后,自强不息努力发展;他们更是中国13名最懂得知恩图报的农民兄弟!

2008年的中国,悲怆接踵而来。5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千里之外的震痛让唐山13兄弟们坐卧不安,再次立刻成立志愿者小分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千里赈灾路。

20多天里他们穿梭于北川、安县重灾区的废墟中,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把手都刨烂了,他们毫无怨言。最终小分队救出了25 名生还者,刨出 60 多具遇难者遗体。他们为生还者喜,为遇难者悲。他们穿着的红马甲,成为醒目的“爱心名片”。

面对灾区失学的孩子,宋志永力促将他们送到唐山学习。宋志永和志愿者们凑了1万多元交给校长,临走时和孩子们一起唱起了国歌,这位黝黑粗壮的唐山汉子终于忍不住放声哭了一阵。宋志永说:“跟着我干的这些兄弟都不富裕,可我一说为孩子们捐款,一下凑了1万多元,我的心直颤哪。”“图啥?图个心里踏实。一条生命值多少钱?几万元换得回一条生命吗?账不能这样算。”

在他们的感召下,一批批志愿者来到地震灾区参加救灾重建。

自1976年唐山经历了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地震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根植在每位唐山人朴实的内心。在2008年两次救灾中,唐山13兄弟对“感恩”进行了完美的诠释。他们的行动无声有力,融化了南方的漫天冰雪,抚平了地震中无数灾民的创伤。 这一群普普通通的农民,称得上是中国的“脊梁”。

唐山13兄弟感动了中国13亿人。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大爱,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兄弟”。

感动中国唐山十三农民兄弟事迹篇5

2009年,国家评选出了“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在这份名单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就是“唐山十三农民”。

那么,这十三位唐山农民究竟有什么特殊的贡献,能入选这份荣誉名单呢?

时间回到2008年初,南方遭遇了一场50年不遇的罕见大雪,铁路停运,公路关闭,航班停飞,甚至很多地区的百姓停水停电,生活陷入了困境。

河北唐山玉田县东八里铺村的村民宋志永,在电视上看到这一幕后,脑海中闪出了一个想法,就是找辆车,带上几个人前往南方救灾!

当晚,他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张宁,张宁虽然觉得丈夫这是在冒险,但是她也知道丈夫的脾气,他认准了的事,就没有回头路,自己只能支持。

其实,在宋志永的心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年唐山大地震时,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援,自己作为唐山人,理应报答全国人民!

2月6日一早,宋志永就去村里找人,他先来到村委副主任王宝国家里,等他说明来意后,王宝国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随后,宋志永又接连走了好几家,一个上午下来,就有12个人同意一起去,其中有两对父子:王宝国与王宝忠,杨国明与杨东;两对兄弟:杨国明与杨国平,王得良与王金龙;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尹福与王加祥;此外还有宋志先、曹秀军、宋久富。

其中,王加祥年纪最大,那一年62岁,王金龙年纪最小,只有19岁。

人齐之后,宋志永花6500元租了一辆面包车,大家都带上铁锨等工具,当天下午就出发了。

经过25个小时的车程,他们在2月7日下午抵达了长沙,在得知长沙灾情已经得到缓解后,宋志永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受灾程度最严重的郴州。

2月8日一早,宋志永等人来到了郴州市电业局大楼,当时,电业局正在进行着一场恢复居民用电的会议,宋志永等人越听越焦急,当会议结束后,他们立刻来到领导面前,说:“给我们分配点活儿吧,我们是唐山的农民,不懂什么技术,但可以出力气!”

领导感激地说:“谢谢你们啊,石榴湾大桥附近的供电线路正在抢修,那边人手特别缺,你们就去那里吧,我找人给你们带路。”

当他们抵达石榴湾大桥附近后,供电线路正在紧急抢修中,数百人都在忙碌着,宋志永等人二话不说,立即投入到了救灾行动中。

尽管来湖南之前,他们已经做了准备,但是许多突发情况还是让他们措手不及。

比如第一顿饭,是郴州市电业局提供的,湖南菜最大的特点就是辣,宋志永等人吃完后,都感到身体不适,宋志永后来还打趣地说:“那个辣啊,这辈子我都忘不了啊!”

还有郴州的大山,不仅险峻,而且都很高,王宝忠后来感慨地说:“郴州那边的山还蛮高,上去一趟,下来一趟,费劲得很!”

最后就是路滑,大雪下了多日,让郴州的道路都变成了“滑雪场”,一不留神就会摔跤,宋志永等人都记不得自己摔了多少跤了,总之,每天回到宾馆,大家都不敢坐,一坐就屁股疼。

在郴州救援的半个月时间里,宋志永等人没有休息过一天,他们的衣服、鞋子一直都是湿的,连当地一起参加救灾的工作人员都看不下去了,劝他们说:“老乡,累了就歇歇嘛,身体吃不消的!”

但宋志永笑着说:“这可不中,咱们来这儿就是干活的,你说对不对,加祥叔?”

加祥叔就是年纪最大的王加祥,当时已经62岁了,豪爽地说:“对咯,咱们来这儿就是干活的,这些活儿,咱们干完再歇也不迟!”

后来,他们住的宾馆老板陈国松感激地说:“他们实在是太拼了,天不亮就起床,随便糊弄几口就去救灾了,等到晚上回来时,脸都红通通的,衣服没一件干的,真是太谢谢他们了!”

他们的救灾行动,很快就引起了各大媒体的注意,他们不仅在郴州当地出了名,更是被全国人民所熟知,大大小小的媒体纷纷找上门来,要求采访他们。

宋志永是个急性子,宁愿多干点活儿,也不愿坐在镜头前接受记者的采访,但他还是耐着性子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2月22日,救灾行动宣告结束,宋志永等人结束一天的忙碌后,回到宾馆收拾行李,等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这才围坐在桌前,喝了半个月来的第一口酒。

2月23日早上,在数万郴州百姓和当地领导的欢送下,宋志永驾驶着面包车缓缓驶入了京珠高速公路,踏上了返程之旅。

郴州救灾结束后还不到三个月,宋志永等人又迎来了更大的挑战,就是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

当这场举世瞩目的大地震发生后,还没等宋志永开口,12位老乡就赶到他家,说:“志永,带上家伙事儿,咱们去汶川!”

就这样,13个人又坐着那辆面包车,不分昼夜地向汶川疾驰而去,成为最早进入北川救灾的志愿者之一。

抵达汶川后,大家顾不上休息,扛起铁锨和担架,就投入到了紧张的救灾行动中。

据统计,宋志永带领的救援队,共抢救出了25名幸存者,挖掘出了近60具遇难者的遗体,功劳非常大。

这两次义务救灾,让“唐山十三农民”成为了举国皆知的英雄人物,在当年年底被评为“中国2008年十大责任公民”之一。

2009年,“唐山十三农民”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面对这些荣誉,“唐山十三农民”都看得很淡,正如宋志永所说:“咱们干这事儿,不图个什么名声,就想出一份力,尽尽心意。”

这就是我们可爱又可敬的唐山农民,请我们再次记住他们的名字: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忠、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

43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