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王进喜英雄事迹

| 吴泽

感动中国王进喜英雄事迹(精选篇1)

时间总是走在我的感觉前面,两个礼拜的日子或在忙碌或在等闲中不知不觉过去了。可当我下班后走在马路上听见不知何处工地上轰鸣的机器声响起时,脑海里依旧浮现着电影“铁人”中的一些场景,尽管这些声音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却都给我一种超越时空、让人天马行空的错觉。

在这部献礼片中,铁人王进喜给人的印象特别深,质朴真情的言语,简单感人的动作,将那个年代所有石油工人甚至所有工人的那种无私奉献、敢打敢拼、不计个人得失的务实精神尽情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这种展示恰似一种娓娓道来却又汹涌澎湃的“视觉冲击”,是让人的身心得到一次全面升华。

说起王进喜,第一感觉都会让人想到他那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抒怀,以及他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自己身体充当搅拌棒时的感人场面。我顿觉得浑身血脉贲张,激情澎湃。是啊,为了国家的财产,他们舍生忘死、义无反顾的跳下去。这种场景一直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虽然我们都是血肉之躯,但就是这种精神,呼唤着我们。每当吹响建设的冲锋号时,我们的热血沸腾,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不论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汉赋,还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唐诗,抑或“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宋词,总能让我穿越历史。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五千年的荣耀犹如一幅长卷,此时彼时,此地彼地,在错位中让我感到中华民族的自豪。当1960年的大庆在现代电影技术下如此逼真的展示在我面前时,我同样会错位的感觉到自己是否正处在那个时代,那个场景,在那艰苦的环境下我同样会挥洒自己的热血青春,同样的为了理想、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奋斗。在建设和谐社会、在实践前提下,这种精神,我们要大力提倡,时时以先辈的精神来激励自己,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去实践,为国家、为民族、为企业,成为一个新时代的“铁人”。

感动中国王进喜英雄事迹(精选篇2)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大庆,它有着非常光辉的历史。我的家乡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他就是被誉为“铁人”的王进喜爷爷。10月17日我们外国语学校组织初一年级的全体同学,徒步从外国语学校到铁人纪念馆参观。这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徒步走这么长的路。一开始走的时候,我感觉微风轻轻拂着脸庞也轻抚着树叶,有的金黄的树叶打着旋从树梢飘落到我们身上,像是与我们玩耍。明媚的阳光轻柔的洒在我们的身上,使我们的心情也像阳光一样明媚。走了一些时候,风好像不再那么轻柔了,像刀子一样割着我们的脸。阳光也没有了刚才的柔和,只剩下刺眼的光芒,让我们睁不开眼睛。刚开始轻快地脚步,也变得沉重的。但是,远远的看到纪念馆门前铁人手握刹把的巨大雕塑时,我们又来了精神。向我们的目标快步走去,铁人纪念馆终于到了。

在登上铁人纪念馆楼梯时,我留意的数了一下它的台阶有47级。我从前听说47级台阶代表着铁人的一生47年。我不禁想起他曾经说过的:“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的确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入纪念馆。步入大厅就能看到一面墙,。那是以王进喜爷爷打头的老石油工人们的棕色的石雕。每个人雕刻的栩栩如生很是高大、宏伟。引得我们驻足观望了很久。紧接着我们进入左侧通道。首先是铁人生前一部分遗物的展厅。王进喜爷爷实在太节俭了。他有一顶狗皮帽子又破有旧,真不知带了多少年呀!上面沾满灰白色的粉尘,给我直接的感觉就是他当年跳入泥浆中溅上的泥土。那件棉工服,早已破旧不堪,我看到衣角部位都露出白色的棉絮,蓝色的衣服表面都被洗的发白啦!看来已经穿了很久。王进喜爷爷就是这么节俭。党组织想尽办法对困难职工给予补助,像王进喜这样全家10口人的困难家庭每月有30元的补助,王进喜自己从来不花,他把这些钱省下来都补助给困难职工了。为我们树立了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形象。

感动中国王进喜英雄事迹(精选篇3)

《铁人王进喜》影片把我们带到了建国初期那艰苦卓越的年代,铁人忘我拼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震撼之余,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历史赋予我们沉重的责任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铁人为榜样,艰苦奋斗,永不服输,敢想敢干,勇于创新,以学生为本,爱岗敬业,做祖国的称职的园丁。

影片中,石油大会战期间,铁人的脚被砸伤了,但他还是拄着拐杖,脚上打着绷带,坚持奋斗在工作第一线,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钻井发生井喷,在这关键时刻,一位同志提出去安达找领导要重晶石粉压井,铁人听了大吼一声“等你们去安达找领导要回重晶石粉压井,钻机早掉进地球里头去了”,铁人当机立断,采用水泥来压井,大家投入了大量水泥,但是池内的水泥一时也不能和泥浆混合,铁人一看急了,扔掉拐杖,奋不顾身的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泥浆,最后在他的带动下,在场工人也都纷纷跳入池中,井喷终于被止住了,铁人却病倒了。看到这我无语凝噎,在座的同事也都掉下了感动的热泪,铁人也是人啊!寒冬腊月,就是一个健康的年轻人跳进冰冷的泥浆中都受不了,何况是一位脚上有伤浑身是病的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卫油田,作为祖国接班人和培养接班人的我们岂能够躺在前辈用鲜血跟生命创造的舒适的摇篮中,不思进取,我们要把铁人的精神带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努力拼搏,把铁人精神发扬光大。“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地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铁人这种以苦为乐,不向恶劣环境低头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这首没有经过任何刻意修饰雕琢的语言体现出了铁人对祖国、对民族、对工作、对同志充满激情,是一个有信心,负责任的人,正是在铁人这种以苦为乐,不向困难低头精神的带动下,大庆油田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在那种要啥没啥的环境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

哲学的角度看,铁人是一名不折不扣、勇于创新的实干家。干起工作来,不仅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而且肯动脑子,用心去干好工作,他是油田第一个提出用小钻机代替大泵的人,以前用大钻机干的活在他那用小钻机就能代替,并能打出双眼井。所以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更要学习铁人的这种钻研精神,勇于创新,大胆改革,从而节省人力、物力及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

从政治的角度看,铁人是一名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的优秀党员。他是先进的文化的代表,是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是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利益的代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始终起到了党员的先进带头作用,关心同志,吃苦受累走在大家前头,在文化革命期间,他坚持真理,主动向上级汇报情况,恢复生产,为国家挽回了巨大的损失。不管站在何种立场,从任何角度看,铁人王进喜都是一名崇高而伟大的人。

铁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气冲云天;在地位和荣誉面前,他掷出了“我要的是工人阶级的地位,全国人民的荣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上的地位”,铿锵有力,落地有声,“铁人精神”是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我们要以“铁人精神”为榜样,在工作中,忘我拼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好更快发展中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为祖国的明天培养栋梁之才而奉献青春热血!

感动中国王进喜英雄事迹(精选篇4)

“铁人”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感人的是王进喜不顾一切为我们挖石油,在我们中国石油短暂的局面,他以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政治热情投入到为祖国找石油的工作之中。

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们到大庆参加石油大战会,到达萨尔图车站,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而是询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记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出来,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面对极端困难和恶劣的环境,没有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他组织全队职工把钻机化整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奋战3天3夜把井架竖立在荒原上。打第一口井时为解决供水不足,王进喜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就50多吨,保证按时开钻。打第二口井时突然发生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决定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他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过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制服井喷。

我看了这一段,王进喜只是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们祖国有多少这样的共产党员,他们为国出力,不怕牺牲自己的身体,他不怕苦不怕累,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国为革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党的阳光下,我们要像王进喜一样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感动中国王进喜英雄事迹(精选篇5)

周四下午,我们观看了《铁人王进喜》记录片,这部纪录片再现了铁人王进喜工作的片段,介绍了他如何从一个讨饭娃成长为新中国石油工人的楷模。

王进喜同志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做事却不蛮干,而是巧干、实干,他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把一个在玉门油田有名的“豆腐队”带成油田第一名。看到国家因为缺少石油,公共汽车上还背着煤气包,他忧心忡忡,要求去大庆参加大会战,要求多打油井,多采石油,摘掉中国贫油的面貌。想想铁人当时工作的环境,在西北时黄沙满天,在东北时冰天雪地,即使环境再艰苦也阻挡不了他报效祖国的决心。在大庆打油井时由于缺水,他带领同志们砸冰取水;当设备由于缺少运输工具无法及时运到目的地时,他心急如焚,不等不靠,带领同志们肩扛手抬,硬是把那些“铁疙瘩”提前运到了工地。当发生井喷时,由于水泥搅拌不均匀,井喷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他不顾受伤的脚第一个跳入井喷的漩涡中,用自已的身体当“搅拌机”;在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他们连饭也吃不饱,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停下手中的工作,而是自力更生,开荒种粮;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里想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石油的开发与生产。

铁人虽没有豪言壮举,但是他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不畏艰难困苦,永于创新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对于我们这些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当代青年,这部记录片不仅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感动中国王进喜英雄事迹(精选篇6)

“把我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这是铁人王进喜的话。

王进喜十五岁时当上了石油工人,他勤快、能吃苦、各种杂活抢着干。后来,王进喜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不久,又担任贝乌五队队长,带领工人为中国石油做出了大贡献。

他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他说“我从小放过牛,知道牛的脾气,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他乐于助人,勇于奉献,他说“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我一直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早晨,我会把同学们的椅子从桌子上搬下来,放学时,我会把教室里的灯和窗户关掉,班级里有东西打碎了,我会及时把它打扫干净,轮到我们组做值日时,因为我个子高,力气大,我会挑同伴够不到的活,如擦窗台、擦黑板、拖地等,在家里,我有时间了就会帮洗碗、洗衣服。

就在前几天,学校组织学生给南疆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衣物,我把我自己和哥哥的衣服整理了一大袋,爸爸妈妈担心我提不动,准备开车送我呢,可我坚持自己提到了班里,一路上有好几位叔叔阿姨要帮我提,我都拒绝了,东西很重,我提得很吃力,但想到爸爸妈妈说南疆很多孩子都吃不饱,穿不暖,我就不觉得累了。还有一次,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一位叔叔因腿部受伤上台阶行走困难,我立刻跑上前去,扶着叔叔过了台阶,叔叔夸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但今天我读了铁人王进喜这篇课文后,才觉得我平时做的这些事是多么微不足道呀,我们都应该向铁人学习,做一名勤劳、勇敢、愿意为他人服务、为国争光的好学生!

感动中国王进喜英雄事迹(精选篇7)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提起王进喜,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起他的这句名言。1923年,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50年春,他通过考核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提起王进喜,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起他的这句名言。

1923年,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50年春,他通过考核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1959年,他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都背个大气包,他奇怪地问别人:“背那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烧的是煤气。这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他。王进喜后来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黑龙江大庆展开。王进喜从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

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拿下大油田。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喜说:“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3天3夜,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耸立荒原。要开钻了,可水管还没有接通。王进喜振臂一呼,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场端了50吨水。王进喜带领全队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

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克服重重困难,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王进喜的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一天,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却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奋不顾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井喷终于被制服,可是王进喜累得站不起来了。房东大娘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呐!”

然而,常年的过度劳累使得“铁人”的身体比常人提早垮了。1970年11月15日,王进喜因胃癌晚期不幸病逝,年仅47岁。

临终前,他用颤抖的手取出一个小纸包,交给守候在床前的一位领导。纸包里面是他住院以来组织给他的补助款和一张记账单,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一分也没有动。王进喜说:“这笔钱,请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难。”

曾经发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誓言的王进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

4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