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事迹简介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志愿军某部通讯员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 [34] ),原名黄积广 [1] ,四川省中江县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通讯员 [2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在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时,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机枪眼英勇牺牲 [35-36] 。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 [3] ;所在部队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4]
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年,“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基座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 [5] 。2019年9月25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联合授予黄继光“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6
人物生平
1949年春,中江县解放,黄继光参加了民兵。
1951年3月,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1年7月,黄继光作为志愿军第15军第135团2营6连通讯员,进入朝鲜参战。
1952年4月,黄继光随部队到朝鲜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同年7月,黄继光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前身) [8] 。期间他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一次 [5] 。
1952年10月19日晚,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攻击597.9高地,战斗中,在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时 [35] ,黄继光负伤后跃起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地堡机枪眼牺牲 [10] 。
人物事迹 播报早年生活黄继光,原名黄积广,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 。自幼家境极为贫寒,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
1949年11月,黄继光的家乡解放了,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 [8] [11] 。他还积极参加清匪反霸斗争,被选为村儿童团团长,曾带领民兵活捉逃亡地主,搜出伪保长私藏的枪支弹药,被评为民兵模范 [12] 。
抗美援朝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后来征兵的营长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破格录取。黄继光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到朝鲜前线后,被分配到某部2营6连任通讯员。
1952年4月,黄继光所在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黄继光后勤工作出色。1952年7月,黄继光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8] [11] 。
作战背景1952年10月14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开始向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进攻,上甘岭战役开始。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上,是志愿军防线中部的大门,也是扎进侵略军心窝的一把钢刀。在仅4平方千米的高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炮弹。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发射炮弹40万发。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空前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
在常人难以想象的火海弹雨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能够打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志愿军中有无数像黄继光这样的英雄 [9] 。
英勇牺牲
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美军激战4昼夜后,于1952年10月19日晚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黄继光随营参谋长来到六连。六连接连攻占三处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零号阵地有美军的集团火力点,要攻上山头必须首先打掉这个火力点。营参谋长连续派出3批爆破组,但爆破手都在冲击途中伤亡了。时近20日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这个火力点,夺取零号主峰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而六连伤亡很大,能够参加攻击的只有几个人了。
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任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营参谋长批准了他的请求,命令他带领2名战士执行爆破火力点的任务。黄继光带领战友冲了上去,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2名战士1名牺牲,1名负重伤,黄继光也多处负伤。
美军照明弹将阵地照亮,几个火力点交叉扫射,封锁道路。黄继光毫不畏惧,趁手榴弹爆炸烟雾,拖着受伤的身体继续匍匐前行。接近美军中心火力点时,用力甩出最后一颗手雷。手雷在离美军不远的地方爆炸,美军火力点被炸掉半边,美军的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黄继光也被这巨大的爆炸震昏了过去。但在部队发起冲锋时,美军火力点内残存的机枪又响起来,向志愿军冲锋部队疯狂扫射,部队攻击再次受阻。枪声中黄继光醒过来,但他没有弹药,便忍着重伤剧痛,艰难地爬到地堡射孔,毅然跃身而起,张开双臂,向火力点直扑上去,用胸膛堵住美军正在扫射的枪口,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冲锋扫清了道路而壮烈牺牲。在黄继光英勇精神鼓舞下,部队迅速攻占了上甘岭高地,全歼守卫的美军两个营约1200多人。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战友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9]
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名单
钱伟长:视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
孙水林、孙东林:信义兄弟
才哇: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
郭明义:家中几乎一贫如洗却资助180多名特困生的好人
王伟:冲入泥石流救23条生命的军人
王万青:扎根草原42年的上海医生
王茂华、谭良才:冲入火海救出5名孩子的平民
何祥美:三栖尖兵
刘丽:资助了37名贫困学生的“洗脚妹”
孙炎明:患绝症后仍拼命工作的警察
海地中国维和人员:特别奖(特别致敬)
K165次列车乘务组英雄列车:特别奖(特别致敬)
中国志愿者:特别奖(特别致敬)
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 奖 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人物介绍】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
其重要贡献有: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经典之作.1947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了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1948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写出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称为“钱伟长方程”.解放后,致力科学理论和工程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奠基人之一
2、信义兄弟——孙水林 孙东林
【获奖名片】信义
【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人物介绍】
孙水林,男, 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
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
3、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才哇
【获奖名片】铁汉
【颁奖词】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人物介绍】
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住玉树州粮油公司的才哇在一阵山摇地动中懵了,回过神来以后他立即冲出了家门,开车赶往扎西达通村,他要去救自己的村民.在路上,他看着四处坍塌的房屋和被困的受伤群众,马上停下来投入到救人当中.
在紧张运送了近30多名受伤的各族群众后,他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急急忙忙赶回家去.可那个时候,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亲戚们帮助他料理亲人后事的场面,看着刚从废墟中挖出的3位亲人的遗体,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当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救灾晚会上接受采访时,他最大的愿望依然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玉树,回到他的村民身边.
【获奖名片】 传人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人物介绍】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5、舟曲之子——王伟
【获奖名片】砥柱
【颁奖词】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掩埋了哭喊.妻儿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个最漆黑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
【人物介绍】
王伟,27岁,陕西省大荔县埝桥乡游斜村人,____甘肃总队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队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 2010年8月7日晚11时20分,雷电、暴雨笼罩着舟曲县城,27岁的王伟正在单位值班,不敢一个人住在家的妻子当晚睡在娘家.屋外的雨越下越大,王伟立即向中队领导汇报雨情,准备应对突发事件.____哨响起,73名____战士带上雨披和应急灯开始清点人数.____完毕不久,营房开始晃动......
11时48分,王伟带领25名官兵冒雨冲入泥石流现场.天像裂开了口子,雨水砸在王伟脸上,周围一片漆黑,即使打开应急灯,能见度也不足5米.扶着倒塌的碎石,凭借着记忆与呼救声,王伟与救援队战士搜寻着生还者.没有任何工具,王伟和救援官兵徒手掀开瓦砾,他与战友营救20多个小时,让23条生命逃离了死神的威胁,而自己怀孕2个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却遇难,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噬.
救灾的那几天,王伟总会习惯性地掏电话、看妻子的未接来电.
6、草原曼巴——王万青
【获奖名片】仁者
【颁奖词】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 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门吧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有的内容百度屏蔽,上不去.抱歉了 .找全文可以去搜狐王码博客.
【人物介绍】
王万青,男,汉族,66岁,上海人,中 共 党 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2003年退休.
1968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州玛曲县工作,在贫穷落后的玛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其间,他放弃了多次回上海的机会,凭着对玛曲人民、对藏 族同 胞的深厚感情,艰难地通过了生活关、语言关,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高原.40多年来,他视 藏 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融的民族团结佳话.
7、烈焰之中筑大爱——王茂华、谭良才
【获奖名片】 炽爱
【颁奖词】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作答!一对狭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
【人物介绍】
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
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8、三栖尖兵——何祥美
【获奖名片】神兵
【颁奖词】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抢,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
【人物介绍】
何祥美,男,汉族,29岁.江西崇义人,现人民解放军73653部队73分队上士.
1999年12月入伍时,何祥美只是一个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村青年.当兵第6年,南京军区抽调了一批训练尖子组成狙击手集训班,何祥美幸运入选.从此,开始了一个传奇的军旅生涯.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何祥美已经让自己成为一名具备“三栖”作战能力的全能战士.
三栖尖兵的美誉是艰苦的训练换来的.
业务精熟,不忘理论学习.刚到部队时,何祥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他见缝插针看书学习,所有的节假日
都有效利用起来,经过3年艰苦努力,他通过全军法律专业自学考试的全部15门课程,拿到大专文凭. 从农家子弟到具备特种爆破、深海潜水、伞机降等30多种作战本领的军事尖子,从普通一兵到“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南京军区战士何祥美,用青春、热血和忠诚,把自己的军旅生涯书写得既精彩又壮美.
9、最美洗脚妹——刘丽
【获奖名片】姐姐
【颁奖词】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人物介绍】
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
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
10、警界保尔——孙炎明
【获奖名片】活着
【颁奖词】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
【人物介绍】
孙炎明,男,1962年10月出生,浙江省东阳市看守所任监管民警.
从警28年来,孙炎明同志立足本职,恪尽职守,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员.2004年被查出患脑癌,6年来三次作手术,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他始终保持快乐向上的心态,与病魔抗争,并坚持战斗在公安基层一线. “只要我在岗一天,就要干好一天的工作,监所安全我才心安.”孙炎明说.9年来,孙炎明分管和协管的监室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他分管的两个监室在所里保持着两个最好:在押人员秩序最好,教育改造效果最好.
2008年,孙炎明所在的看守所住进一位死刑犯,情绪暴躁,屡次闹事.孙炎明仔细问案情、看卷宗,主动要求将叶某调到自己负责管理的监室.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工作,犯人平复下来,并认识到自己的罪行.被执行死刑的那天,犯人要求见孙炎明最后一面.他说:“孙管教,这些日子给你添麻烦了.谢谢你,你的恩情来生再报.”
“我的生命延续一天,就要把工作干好一天!我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能在有生之年,多挽救几个误入歧途的人,是我最大的心愿”――摘自孙炎明语录6年前,他被确诊患上脑癌,先后动过三次大手术可每当身体稍好一些,他就主动要求上岗工作,被同事们尊敬地称为警界的“保尔柯察金”.他的事迹传开后,在各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特别奖:1、海地地震遇难8名中国维和人员 2、k165次列车乘务组3、中国志愿者
事迹:
1、海地地震遇难8名中国维和人员
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此次地震共造成近20万人丧生,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据了解,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部约15公里处,震源深度约为8公里.而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驻地就在太子港. 海地时间1月12日下午13时40分左右,朱晓平一行降落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他们一刻也没有休息,随即赶去中国维和警察营地,看望维和队员.然后,又赶赴联海楼与联合国官员商谈.
16时53分,灾难降临.“维和英雄,浩气长存”.2010年1月19日,公安部政治部正式批准在海地地震中不幸遇难的8名中国维和警察为烈士.1月20日上午9时,公安部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为8位遇难维和人员举行共和国公安维和英烈遗体告别仪式.
2、k165次列车乘务组
2010年8月19日15时15分,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宝成线德阳至广汉间,洪水致使石亭江大桥5、6号桥墩倒塌,7号桥墩倾斜,造成列车机后5-17位车辆脱线,1318名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危急时刻,k165次列车司机果断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列车停稳;k165次列车乘务组临危不乱,迅速组织旅客有序撤离,在15分钟内把所有旅客安全转移,随后列车15、16号车厢坠入江中.此次事故中,旅客和铁路职工无一人伤亡,创造了抢险救援的奇迹.
铁道部授予西安铁路局西安客运段k165次列车第二乘务组“抗洪抢险勇救旅客英雄列车”荣誉称号,给予记大功一次,同时授予火车头奖杯.
3、中国志愿者 世博会,亚运会都有你们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