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材料

| 徐球

感动中国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希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年度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材料大全(8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材料

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材料(篇1)

江西上饶广丰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唐代广丰籍诗人王贞白的名句“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脍炙人口、传诵千古。俞氏作为当地大家族,长居依山傍水的杉溪古镇。此地民风开化,早有先辈远赴东洋,追随孙中山革命。俞氏家族设有公共财产用于赈灾,修桥补路,创办学校。俞父以贩卖烟叶为生,诚信经营,热心帮助乡邻,家境小康。父亲50岁生日时不办生日宴,而是将沿河一段崎岖难行的小径改建成平坦的道路,便利行人通行。他还在家族创办杉江中学时捐资100大洋。

儿时的俞鸿儒安静、沉稳、懂礼貌。1933年秋,俞鸿儒入杉江中学附小学习。他自幼显露出聪颖的天资,数理极好。父亲深知落后和腐败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他要求儿子好好读书,通过身边发生的事例教育他,凡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做事要做精做深,成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这些深刻地影响了俞鸿儒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材料(篇2)

受国内战争、社会动荡影响,杉江中学从创办地杉溪搬至县城文庙。1939年秋俞鸿儒小学毕业,因报到误期,读了半年私塾。1946年高中毕业,他和同学结伴至上海赴考,考取同济大学数学系。他孜孜以求,勤奋读书,参加罢课游行,反对国民党的腐败统治,追求进步,1949年上海解放后加入共青团。

为发展东北老解放区,将其建设为重要的工业基地,1949年党中央决定创办大连大学,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宣传对学生实行供给制。俞鸿儒受工程学科对经济建设能直接发挥作用这一观念的影响,再次参加高考,考入大连大学机械工程系。1953年毕业,留校任助教,分配到机械制造教研室。他向上海学生运动先驱、时任机械工程系党总支书记的雷天岳同志汇报思想,希望调到许多人不愿意去的基础课(力学)教研室。雷立即安排他当陈铁云教授的流体力学助教,以后又去化工系“泵与压气机”课当助教并讲授该课程,借调到土木系参加水利实验室建设。这种“万金油”经历有助于他日后的科研工作。

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材料(篇3)

俞鸿儒(1928年6月15日出生),祖籍江西广丰,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气体动力学家,长期致力于激波与激波管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探索利用激波产生高温高压气源来建造费用低廉的高超声速风洞,发明了氢氧爆轰驱动新方法。

作为郭永怀回国后第一批弟子中的一员,俞鸿儒“习得”了一项“技能”——花小钱办大事。在科研生涯中,俞鸿儒一直坚持这种作风。他是一位一生只做一件事情的院士,把全身心都献给了“激波管”研究,践行了当初大学毕业时许下的承诺。

1953年,俞鸿儒在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毕业时的“决心书”中写道:“亲爱的母校:我衷心感谢您4年来的哺育,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候,我向您保证:坚决服从祖国分配,用您教育的科学技术知识,终身不懈地建设伟大的祖国。请您相信:我将用自己的劳动维护您的荣誉并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封“决心书”表达了俞鸿儒为祖国奉献终身的决定,而这60年来,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承诺。

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材料(篇4)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单:老科学家俞鸿儒、特教老师刘玲琍、社区干部孟二梅、泳坛名将张雨霏、水稻专家杨华德、老艺术家牛犇、友谊使者穆言灵、大国工匠张连钢、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以及蓝天卫士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获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

风洞作为地面上的“天空”,飞行器的“摇篮”,见证着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等国之重器的诞生与成长。而俞鸿儒院士,就是我国高超声速风洞奠基人,研究风洞技术已有60余年。在国家资金紧张之际,俞鸿儒选择了省钱的研究路径,成功完成试验!在报国家奖项时,作为主要设计者的他却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最后。

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材料(篇5)

“虽千万人吾往矣”“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们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胆力,冲破现实阻力。“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屈原的明志之言,也是如今榜样楷模百折不回、历久弥坚的铿锵之举。报国胸襟阔,大国工匠张连钢不信邪不退缩,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从智慧码头的“门外人”修炼成智慧码头的“推门人”;寒梅傲冰雪,香港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始终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克服身体残疾,艰难练习,在黑暗中实现音乐梦想,参加义演当义工,即使身在黑暗,也要为世界带去光明,即使看不见这个世界,也始终笑对人生;飞电翱长空,“逐浪驱敌”的二大队,勇担使命、精武强能,从轰炸大和岛一战成名到新时代上高原、跨远洋、出岛链,他们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的信念历久弥坚,换羽转型乘风高飞的航迹不断延伸。党员干部生逢伟大时代,如果能在广阔的基层实践中生长出“勇”的魄力,“敢”的胆力,敢冲急难险重一线,敢挑百炼成钢重担,敢为一夫当关天下先,必能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奋勇前进、建功立业。

当群星闪耀中国,榜样楷模身上涌现出的奉献、坚守和勇气,必将感召引领我辈用实际行动创造属于新时代的中国奇迹,续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史诗。

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材料(篇6)

作为地面上的“天空”,飞行器的“摇篮”,风洞见证着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等国之重器的诞生与成长。

JF12高超声速复现风洞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这是用于航空航天等试验的大型科学装置,技术水平在国际上遥遥领先。这一装置所运用的“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技术”的理论奠基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同济大学杰出校友俞鸿儒。

俞老今年96岁,潜心研究风洞技术已经50年。如今,俞老依然提携后辈,他的智慧与谦逊,也点亮了无数新星。

致敬俞鸿儒院士,他的付出与奉献,将永远照耀在科学的高峰上。

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材料(篇7)

为建设发展东北工业基地,1949年,党中央决定创办大连大学。青年时代的俞鸿儒深知工程学科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毅然决定二次参加高考,并顺利考入大连大学机械工程系。从大连大学毕业后,28岁的俞鸿儒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报考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师从郭永怀攻读流体力学,从此踏上了“风洞之路”。

在力学所,俞鸿儒获得了宽松的实验环境,并深受钱学森、郭永怀等老师科学严谨的科研精神熏陶和影响。“老师说,不许死人,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就这样,俞鸿儒快速成长起来。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促使俞鸿儒甘愿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一生的,是对恩师郭永怀的感念,是敢为人先的担当进取,更是心中科研报国的坚定信念。

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材料(篇8)

著名的气体动力学家。风洞被称为地面上的“天空”、飞行器的“摇篮”。风洞见证了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等国之重器的诞生与成长。

中国JF12高超声速复现风洞,技术水平在国际上遥遥领先。这一装置所运用的“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技术”的理论奠基人,就是俞鸿儒院士——中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

俞老今年96岁,为国防和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他潜心研究风洞技术已经50年。如今,俞老依然提携后辈,他的智慧与谦逊,也点亮了无数新星,他的付出与奉献,将永远照耀在科学的高峰上。

205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