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琍个人事迹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吧,既然这样,那么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琍个人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琍个人事迹,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琍个人事迹(精选篇1)
回顾走过的路,刘玲琍已记不清多少次带着患病的学生去看病,记不清多少次自己掏钱为学生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记不清多少个节假日陪伴在这些孩子身边。她教的学生中,有30多名考上大学,有的成了舞蹈演员、有的成了设计师、有的成了园艺师,还有2名学生毕业后回到特校当了老师。
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共有学生300余人,如何让这些孩子们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是刘玲琍最操心的问题。她在多方走访自主创业的残疾青年人时发现,仍存在创业扶持机制不可持续运行、服务领域局限、职业康复体系滞后,以及残疾人就业培训信息不对称、单向传递、无法有效联通等问题。
作为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希望为残障人士发声,提出了“优化残疾青年创业扶持政策”“推进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发展”等建议。比如,通过实名制调查,科学合理地按照调查结果配置培训项目;由政府及残联牵头,与企业建立联动机制,采取订单式上岗配置,保证有效上岗;积极开发孵化项目,为残疾人创业搭建平台。
同时,刘玲琍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宣传残疾人就业、创业成功典型,树立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的先进人物,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和带动更多残疾人走上就业、创业道路。
“只要不放弃,残疾人也可以闯出一番天地。”刘玲琍充满期待地说道。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琍个人事迹(精选篇2)
2008年,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了学前聋儿康复语训班,刘玲琍主动请求担任该班负责人。她一边上课,一边自学康复技能。
为了让孩子发出第一声,刘玲琍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气流的有无与大小,还经常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和鼻子旁,让孩子们感受声带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
在学习舌根音时,她甚至拉着孩子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让孩子们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
“这样一对一地上课,每天下来喉咙基本是嘶哑的。”其实这些孩子的进步很微小,但刘玲琍知道,每天有一点进步,一个学期就会有一个大的进步。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琍个人事迹(精选篇3)
孩子们以含糊不清的口音一字一顿讲出简短的句子,这对于普通儿童而言轻而易举的事,可刘玲琍老师却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精力,才能教会她的孩子们。
每一个发音,她都要夸张大声地带读数百遍,一步步引导孩子们从嘴唇、脖子、鼻子、口腔去感受气流振动、发音部位上的细微差别,慢慢开启他们的声音之门。作为80多名听障孩子打开有声世界的“引路人”,她坚持“上下求索”,自创了唇舌操、触摸法和情景教学法,带领孩子们创造了许多奇迹。
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在基层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矛盾很多、困难不少,党员干部更需秉承“榜样”们的赶考之志,揽一束“实干之光”,扎根基层、矢志奋斗,当好基层群众迈向幸福生活的“引路人”。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琍个人事迹(精选篇4)
“小河……”
“五星红旗……”
“万里长城……”
……
这样几句简单的词,刘玲琍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夸张”而又大声地读了数百遍。她要带着每位学生复习,一遍遍教,一遍遍领着读。
为帮助学生学会发音,发准音,刘玲琍一会儿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气流的有无与大小,一会儿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鼻旁边,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在学习舌根音时,她甚至让孩子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琍个人事迹(精选篇5)
刘玲琍老师她以“爱心”之浓提升奉献“温度”,教书育人烛光尽,师为楷模根基牢。
刘玲琍老师像一束柔和烛光,无私地燃烧自己温暖着无声世界中的孩子们。她既是老师,也是妈妈,日复一日,一字一句,教听障孩子学发音、学说话、学文化知识,还要兼顾喂饭、帮忙佩戴耳蜗、换洗衣服。
她把孩子们渴求的眼神、父母殷切的希望化作无尽的动力,不畏吃苦、乐于吃苦,白天教学生,回家教儿子,像永不停歇的陀螺。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琍个人事迹(精选篇6)
刘玲琍最初从事特殊教育的想法源于小时候邻居家的聋哑阿姨。
“聋哑阿姨虽然不会说话,但总是对周围人释放出纯真的善意。”刘玲琍那个时候就在想,“如果她能接受教育,有了一技之长,会不会就此改变命运?”
邻居阿姨的悲苦人生在7岁的刘玲琍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11年后,种子发芽长成大树了。1991年,刘玲琍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聋哑教育专业毕业后,进入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成为一名普通教师。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琍个人事迹(精选篇7)
32年来,刘玲琍老师一直在为残疾人和特教事业发展而不懈努力。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牢记“人大代表为人民”的责任与情怀,积极发挥代表作用,下沉一线调研了解残疾青年人创业、就业需求,持续关注特殊儿童和残疾人群体生活困难问题,全心全意为残疾人事业发展鼓与呼,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她还竭尽所能帮助身边的残疾人士,资助4名贫困残疾学生完成学业。“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迈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党员干部要揽一束“奉献之光”,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不断开创本职工作新局面,当好伟大事业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琍个人事迹(精选篇8)
“每天至少要花两三个小时跟班里的听障学生们一对一地上课,每天下来喉咙基本是嘶哑的。”这样的教学状态她已经持续了28个年头了,经过28年的探索实践,她自创出唇舌操、触摸法和情景教学等方法,帮助听障学生进行言语康复,学会说话,让他们能与人正常交流沟通。
“刘老师很好,像妈妈,她教我说话,我谢谢她。” 学生鑫鑫(化名)有点艰难地用语言表达了对刘老师的爱。
“既是老师又是妈妈的角色,让我更加知道用什么方法来教好他们。”对于学生,刘玲琍是双重身份。孩子们也都对刘玲琍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敬爱。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琍个人事迹(精选篇9)
帮助孩子张口说话,是刘玲琍对孩子们最朴素的爱,这种无私关爱迸发出温暖人间的光,带领听障孩子翻越无声世界中的一座座“大山”。
32年来,她帮助20余名听障学生考上大学,80多名孩子回归社会顺利就业。“大音希声,大爱无言”是对刘玲琍老师最好的诠释。
。广大青年教师要以刘玲琍老师为榜样,读懂刘玲琍老师为了孩子“春蚕到死丝方尽”为民初心,拿稳爱的“接力棒”,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心头最高位置,从中汲取“坚守力量”,要乐于做甘于奉献的“燃灯者”,做到尽己所能、奉献群众,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琍个人事迹(精选篇10)
尽管是“科班出身”,但是真正在现实中面对这些特殊的孩子,年少的刘玲琍也不免感到“崩溃”。
孩子们有的放声大哭,有的在地上打滚,有的直接走出了教室……最后是刘玲琍一个一个拉着、哄着他们坐好······
“我该怎么把这样的他们‘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叫他们起床、帮他们叠被子、陪他们吃饭上课、手把手教他们写作业······刘玲琍以温暖和爱突破沟通的局限,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终于放下警惕,接纳了她。
“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很多人选择放弃。”刘玲琍说,“我是学这个的,对这些特殊孩子的心理以及要用什么方法来教育他们,肯定比别人懂的多一些。如果我都不愿留下来教他们,那还企盼谁来?”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琍个人事迹(精选篇11)
“虽然用了半年的时间教会一声‘妈妈’,但是我觉得我的辛苦值得的。”每当刘玲琍听到一声“妈妈”,她总会觉得每个孩子都是有希望的。
每当看到这些孩子们能够正常工作、结婚、生子,立足社会,这都让刘玲琍感到十分幸福。“我看到说过幸福是努力奋斗出来的,我真的很感慨这句话,我们的工作是对这句话的最好印证。”
“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那便是伟大,她就是这样的人。”同事们对她给予了高度评价,“内心纯粹而宁静,也正因此她才能坚守岗位,悟出科学的教学方法,干出了成效,追求了卓越。”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琍个人事迹(精选篇12)
刘玲琍是一名特殊教育康复教师,也是一位听障儿童的母亲。
由于一门心思心扑在这些特殊孩子们身上,因操劳过度经历一次流产后的刘玲琍在32岁才迎来一个孩子,可孩子八个月大时就被诊断患有先天神经性耳聋。
看到诊断书的刘玲琍眼前发黑,浑身发抖,“因为我知道特殊孩子的命运之路肯定会比普通孩子走得更加艰难。”
组织上建议刘玲琍带孩子去长沙进行康复训练,但她想到学生们也离不开自己。
“他们也是我的孩子,我能教好他们,也一定能教好自己的孩子!”思来想去,刘玲琍决定自己来为儿子做训练。就这样,她擦干眼泪,回到了课堂,白天教学生,回家教儿子。凭着自己多年教聋生语文的经验,她慢慢摸索着帮助儿子恢复听力。
皇天不负有心人,儿子在一岁半的时候会叫妈妈了,在两岁半的时候能跟正常孩子一样说简单的话语。
十多年悉心护养,结出了令人欣慰的“果”。刘玲琍的儿子不仅考上了大学,且成绩优良、性格阳光。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无声世界,刘玲琍从儿子身上不断实践总结,探索出“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自编了“舌操”和语训教材。
身边的同事都说,刘玲琍内心纯粹而宁静,天生善良。
虽然抚育儿子经济有限,但她依然资助四位贫困残疾学生完成学业;每周近20节课忙得连轴转,但她依然第一个报名参加“送教上门”;2016年,刘玲琍曾因获得某表彰被奖励 3000元,她毫不犹豫地将这奖金交给学校建立学生奖励基金……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琍个人事迹(精选篇13)
刘玲琍,女,汉族,1973年3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1991年,她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32年来,先后培养80多名学生。为了在带班中途不换老师,她怀的第一个孩子没敢要,直到32岁才有孩子,但不幸的是,孩子在8个月时被诊断为先天性神经性耳聋。刘玲琍白天教学生,回家教儿子,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训练,她的儿子终于能正常说话,进入普通学校就读,2023年高考,取得超本科线近30分的好成绩。在她的教育培养下,20余名听障学生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成功考上大学,80多名听障孩子回归社会,有的成为设计师、教师,有的通过职业教育,成为糕点师、园艺师,有了美好的前途和家庭。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琍个人事迹(精选篇14)
“我最欣慰、最骄傲、最幸福的事情,是看到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自食其力,与普通人一样工作、生活,拥有美好的家庭,立足社会。”刘玲琍告诉记者,她最喜欢参加学生的婚礼,看到学生成双成对,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时,她总是热泪盈眶。
今年3月,进京履行全国人大代表职责的刘玲琍带去了关于“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建议,提出应为残疾毕业生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她正在用力为这个群体争取一个与普通人平等工作和生活的机会。
“老妈,你真不错 !”听闻妈妈近日赴北京领奖,在湘潭上学的儿子发去祝贺短信。
从北京归来的第二天,刘玲琍马不停蹄回到了她的工作岗位。除了想和孩子们分享喜讯,更牵挂着孩子们每天是否有进步。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刘玲琍个人事迹(精选篇15)
从青葱少女走向不惑之年,刘玲琍在特教的岗位上走过了人生最美的年华。在她的悉心培育下,20余名听障孩子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成功考上大学,其中不乏天津理工大学等知名院校,创造了“铁树开花”的奇迹。
“我既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成不了叱咤风云的人物,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深爱着我的每一位学生,我愿用自己平凡的一生谱写一首壮丽的园丁之歌!”——这是多年前刘玲琍写在班主任日志扉页上的一段话,28年来,她就是这么做的。2019年7月26日,在全省“、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典型报告会上,她的事迹感动了众多党员干部。
“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衡阳市道德模范”……收获了诸多荣誉的刘玲琍依然淡然处之,继续在自己钟爱的特教岗位上贡献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