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方案 篇1
【设计思路】
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是因为它的渺小、不起眼,往往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为了引导幼儿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数字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知识、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开展了这次活动《数字的妙用》。
【活动目标】
1、发现周围世界中处处有数字,体验发现的乐趣。
2、知道数字与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
3、尝试用符号或绘画的形式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寻找、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活动室里。0—9的数字卡。幼儿绘画纸每人一张,彩笔每人一致。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 教师以儿歌形式导入,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像铅笔细高挑,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称菜,6像哨子吹口哨,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遭,9像勺子来盛饭,0像鸡蛋做蛋糕。
教师出示数字卡,教幼儿认读0—9的数字,加深幼儿的印象。
二、请幼儿到事先布置好的物品中寻找数字,并思考数字在物品上表示的意思,体验发现的快乐。
幼儿在物品中寻找数字,并互相交流物品上数字的意思,教师巡回灵活指导。
请幼儿说说你发现了哪些物品上面有数字?(如:温度计、日历、钟表、弹簧秤、尺子、书、电话、遥控器……) 物品上面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有的表示温度、有的表示几月几日、有的表示时间、有的表示重量、有的表示长度、有的表示页码……) 除了这些物品外,你还发现哪些地方有数字?(如:车牌、广告牌、十字路口、救护车、运动服、银行门口、……)
三、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让幼儿了解数字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途、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
车牌上的数字:就是车牌号,就像人的身份证。便于交警叔叔对车子进行管理。
电话上的数字:就是拨打电话号码用的。当我们需要与别人取得联系时,就可以根据他的号码按下电话上的数字键,电话就打通了,非常方便、快捷。
钟表上的数字:就是告诉我们几点,根据时间去干自己的事情。 教师小结: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除了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号码、次序、日期、时间、价格等等。有了数字,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就会很有序、方便、准确。
四、请幼儿说说生活中哪些数字对我们小朋友来说很重要,我们必须记住它。
如:父母的电话号码,一些经常用到的特殊号码110、120、119等。
五、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生活中的数字,进一步感知数字与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
幼儿进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课后作业第2题中的两个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掌握“偏僻、勉强、资助、尝试、实践、熟练”等词语;理解“才”在本课几个句子中的意思。
3.复习巩固用把意思相近的段落归并在一起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4、了解童第周青年时期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体会童第周当时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课后作业中的两个长句子。
难点:
①体会两句话不同的思想感情。
②理解“才”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含义。
教学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偏偏、勉强、资助”等词语的意思。
2、复习巩固用把意思相近的段落归并在一起的方法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第1段。
3、初步了解童第周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
重点难点复习
巩固用把意思相近的段落归并在一起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初步了解童第周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
教学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环节具 体 设 计设计意图
谈话揭题
(1)出示课题。
2、一定要争气看了课题,请你说说题中的中心词是什么? “争气”是什么意思?该用什么语气读?文中写谁“一定要争气”?他为什么要“争气”?
(2)简单介绍童第周。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为了新中国的富强放弃了国外优裕的生活,勤奋工作三十多年,为我国的分子生物研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篇课文讲的是童第周青年时期的事情。
听课文录音带上面的问题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生字多读几遍,记记字形。(2)划出生字所在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
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词,正音,重点指导:础 授 贫 认读多音字:降、强、差偏僻 基础 期末 平均 勉强资助 贫穷 熟练 尝试 实践(2)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偏僻、勉强、资助、发奋、尝试”的意思。(3)比一比,口头组词。 末( ) 勉( ) 贪( ) 僻( ) 未( ) 免( ) 贫( ) 壁( )
指导分段
(1)再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1:课文写了童第周哪两个时期的事?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同一件事的?(2)要求按童第周的童年时期、中学时期、留学期间的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3)交流、反馈。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第三段:(第4、5 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有几句,每句讲了什么?重点讲什么?(2)比较句子:A 童第周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书。B 丁丁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书。讨论:“一面……一面……”和“一边……一边……”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一面……一面……”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有时做一种事,有时做另一种事;“一边……一边……”是指在同一时间干两件事。)(3)联系上下文思考:童第周童年的穷苦生活会关系到什么?(家里穷,无法学习,所以文化基础差。)
(4)齐读课文第一段。
作业完成课堂作业第2题。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2、3段,进一步理解“勉强、发愤、地位、熟练”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才”在几个句子中的意思。3、抓住重点句体会人物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人体会童第周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2、3段,理解“才”在几个句子中的意思。抓住重点句体会人物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环节具 体 设 计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1)朗读词语:偏僻 基础 期末 平均 勉强资助 贫穷 熟练 尝试 实践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
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他怎样“争气”?结果怎样?
(2)为什么要“争气”?——学习第2自然段。这个自然段中用了三个:“才”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①出示句子: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
A 童第周17岁进中学,晚不晚?
B 哪个词强调进中学时间晚?(才)
C “才”可以换什么词的意思不变?(刚刚)
D 朗读,重音落在“17岁”、“才”。
②用同样的方法理解第2句话中的“才”强调学习成绩差,可以换成“只有”。朗读指导,重音落在“差、吃力、才、45分”,速度稍慢。
③用同样方法理解第3句话中“才”强调校长的态度勉强,可以换成“总算、方才”。朗读指导。
(3)完成《作业本》第四题。
(4)怎样争气?结果怎样?——学习第3自然段。
①默读第三段按照“时期、原因、做法、结果、感想”的记叙顺序找出重点词句。
② 抓住重点词“天不亮、路灯下、不注意、溜”等词语,体会童第周勤奋学习的精神。
③ 出示句子: 一定要争气。我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A、联系上文,说说童第周作了哪些努力,哪些事实说明“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B、童第周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在句子中哪几个词中突出体现出来。(两个“一定”。)
C、指导朗读(重音:一定 语速:稍慢 有力)。自由朗读——指名朗读——齐读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感情朗读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作业课堂作业第5(1)、6题。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2.能用总分法写一段话。3.能用“再三请求、发愤”各写一个句子。
重点难点
学会体会人物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能用总分法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环节
具体设计意图
复习听写偏僻
基础 期末 平均 勉强资助 贫穷 熟练 尝试 实践
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哪句话也是写童第周下决心要争气?用“ ”划出。
(2)读读议议。
①“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是指什么?(剥掉青蛙卵外膜)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尝试”。
②哪些地方说明童第周经过努力也办到了?(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理解:反复、实践。
③为什么说童第周做成功了这项实验,为中国人争了气?读句子:“旧中国贫穷落后……瞧不起中国同学”。你还知道这样的例子吗?说一说。
④这一次争气和上一次争气有什么不同?(上一次是为自己不甘落后,这一次是为国家,维护国家尊严,说明了童第周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⑤指导朗读。语速稍慢、坚定有力、重音落在“一定,也能办得到”。
(3)有感情地读课文第三段。
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你从童第周身上学到了什么?(我们要向童第周学习,学习他刻苦学习,不甘落后,为国争光的精神。)
指导造句仿写一段话
A
(1)出示原句,理解“再三请求、发愤”在句子中的意思。
(2)想想什么情况下需要“再三请求、发愤”。
(3)口头造句。
(4)完成课堂作业第6题。
B
(1)读第3自然段,知道这是总分写法的一段话。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说明童第周发愤学习(①每天天不亮②夜里同学们都睡了)
(2)用“学习十分认真”或“××真关心人”写一段话。
①审题,明确题意,找出总起句中的中心词。
②说说准备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总起句。
③写一写。
④交流评议。
作业听写生字、词语
教学反思
板书:
2一定要争气
发奋学习 一
童 中学 我并不比别人笨 定
弟 夜以继日 要
周 刻苦钻研 争
留学 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 气
反复实践
设计方案 篇3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剪纸、折纸活动比较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我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通过有趣的游戏、唱唱、玩玩、等各种形式形式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创造了相对自由、轻松的活动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感受活动的乐趣。让幼儿在动中体验,在玩中发展,充分体现了小班活动游戏化的特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
2、能沿着直线剪。
3、引导幼儿学习四个角沿线往后折,
4、能大胆操作。
5、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6、学具:每人一张操作材料和剪刀一把。
7、教具:做好的成品一件。
活动流程:
歌曲导入——找鸡妈妈——幼儿操作——作品点评——游戏:找鸡妈妈
活动过程:
1)歌曲导入:
——师:大家听,谁在哭?(边演唱歌曲,边出示教具)池塘边,柳树下,有群迷路的鸡宝宝,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哭着喊妈妈。谁在哭?
——幼齐答:鸡宝宝。
——师:鸡宝宝为什么要哭?
——幼1:他迷路了。
——幼2:他迷路了,哭着喊妈妈。
——师:小朋友,我们帮他找妈妈吧!
(2)找鸡妈妈
1、讨论寻找方法
——师:怎么找呢?
——幼1:我们电话给鸡妈妈。
——师:可是我们没有鸡妈妈的电话啊。我们问问鸡宝宝知不知道?他也不知道。我们可不能像鸡宝宝,一定要记住爸爸妈妈的电话哦!
——幼2:找警察叔叔帮忙!
——幼3:我们帮他找
——幼4:小鸡自己回回家!
——幼:大家的办法都很好。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鸡妈妈肯定没有走远,我们把鸡妈妈叫出来好吗?鸡妈妈…
2、与幼儿边喊,边快速地折出鸡妈妈,引导幼儿学习四个角往后折的方法
——师:老师是怎么找到鸡妈妈
——幼1:老师是折出来的。
——师:仔细想想是怎么折的?
——幼2:把角折起来了。
——师:对了,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老师是把四个角沿线往后折。
3、出示操作材料,请幼儿比较:这两张纸有什么不一样?那怎么办呢?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剪刀:对,我们一起来剪剪好吗?
(3)幼儿操作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发现错误,及时帮助纠正。
2、鼓励胆小的幼儿大胆操作,表扬进步的幼儿。
(4)作品点评:
师:大家都做的很好!鸡宝宝找到了鸡妈妈,他们可高兴了。鸡妈妈说:“你们真是好孩子!”。现在鸡妈妈带着鸡宝宝去找东西吃了,我们一起去吧。
(5)韵律:小鸡找虫子
小鸡小鸡,上高山。
上了高山转了个圈。
小鸡小鸡看看天,
小鸡小鸡摸摸地,
呀,好大一条虫子!
叼起来,吃下去。
哇,味道好极了!
活动延伸
师:小鸡找到了鸡妈妈,小朋友也去找找妈妈,把自己的作品给妈妈看看!!
设计方案 篇4
2.1构建优选模型
构建优选模型,可以帮助相关人员对长输管线的设计方案进行准确选择,确保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经济适用性与稳定性,符合实际工程对敷设的需求。不过,要想构建优选模型,必须以分层的方式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一是管线设计合理性,此层次主要是对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能进行评价,确保长输管线具有良好的运营效益;二是技术标准,例如敷设参数的合理性,相关人员要基于敷设经验的指导下,深入研究设计参数,确保其与技术要求指标相符,技术评价方案要参考各个相关参数,如压缩机台数、站压力指数、输送压力以及输送管径等,对评价标准进行全面且合理规范;三是设计指标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经济指标、周边环境,结合长输管线的实际运行情况,通过趋势分析以及类比分析的方法对事故发生概率进行有效预测;四是故障维护方案,对长输管线的备用方案以及应急方案进行有效监测,确保这两个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靠性,并对长输管线的使用年限以及维护费用进行有效考察。
2.2规范权重系数
分层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的同时,还要对权重系数进行有效明确。权重系数主要取决于长输线路的建立目标,通过标度法对客观要求进行处理,使其呈现数据化;对精确层次、模糊层次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此种方法可以将数据标准的方案筛选功能全面体现。权重系数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主观权重系数,另一个是客观权重系数,而熵权系数是客观系数的主要参考标准;要想对运输系统在外界零干扰下遭遇的客观影响因素进行衡量,必须以数据标准评估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
2.3分层筛选
对评价标准进行明确规范后,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分组处理,参考四层评价标准对设计方案进行筛选,以这种方式进行筛选,可以帮助相关人员准确把握方案的优缺点,有利于方案形成良好的针对性,确保方案符合实际敷设需求。例如,在筛选第四层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参考我国长输管线在现阶段运营的标准数据,对符合运输标准的管路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维护费用、事故发生概率等,最后在筛选方案中代入相应数据,可以对设计管道的维护费用以及事故发生概率进行有效分析。
3结语
本文针对天然气长输管线设计方案的优选提出了相关标准规范,并对优选方法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天然气长输管线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可行性,提高我国能源使用效率,推动我国社会效益。
作者:谭春桃 单位: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
设计方案 篇5
一、活动背景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四周年华诞,结合全市开展的“三严三实”活动,局党支部、工会决定于近期带领局全体职工前往著名的红色旅游基地——黟县柯村红色教育基地参观,通过互动开展,激发全体职工的爱国爱村热情,增强党性修养,促进和谐机关建设。
二、活动意义
通过此次红色之旅的实地考察,采取重温入党誓词、踏寻先辈足迹等方式,切实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解放思想,凝心聚力。
三、活动主题:
踏寻先辈足迹,弘扬革命精神
四、活动地点:
黟县柯村
五、活动对象:
全局职工(29人)
六、活动形式:
参观黟县柯村暴x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
七、活动经费预算:
用餐费用:每人工作餐标准50元
其他费用:租车费或油补费用
活动预估总计费用:2100元(最终根据人员实际情况核定)
八、活动注意事项:
1、严格贯彻“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的原则。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
2、因是集体活动,请大家服从集体听从指挥,不要私自单个活动。活动期间带好相应物品,穿戴简洁大方。
3、必须严格遵守时间规定,并准时到达集合点,及时清点人数。一切听从负责人的安排。
4、全体人员出发前手机充足电,出游全程保持手机处于开机状态,方便联系。
5、期间出现任何突发情况时,要及时上报负责人,负责人及时处理好应变工作。
6、保管好自己的行李。特别是手机、钱包及其他贵重物品。并应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遗忘物品。
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1、教师:
搜集黄河的影视材料和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搜集一些与黄河相关的歌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培养兴趣,增加积累。
【教学设计】
一、导语
(多媒体播放一段黄河录象,以《黄河颂》的旋律作为背景音乐,老师激情导入)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以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在艺术作品当中广泛出现。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苍桑,它与它的人们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今天我们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篇──《黄河颂》
设计意图:黄河气势磅礴,《黄河颂》的旋律激昂,,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充分利用了CAI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打动学生的心灵。渲染课堂气氛,奠定本课情感基础。
二、 话说黄河历史
1、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介绍有关黄河的知识带人课本,与课本内容相链接)
如: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互相交流,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学习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而把学生准备的资料和课文相联系,既完成初步感知课文又读厚文本,拓展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的知识储藏和激发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感,此所谓“出乎其中,入乎其内”。
2、小结时自然介入背景:(多媒体显示)
介绍背景:《黄河颂》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雄奇的山川,伟大的人民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
设计意图:初一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的认知比较浅显,在小结时介入时代背景,使学生更易领悟诗歌的内容,积淀情绪,为第二板块的“吟诵黄河颂歌”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 吟诵黄河颂歌
(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
1、学生自由畅谈,可不按文本的先后顺序,按照学生喜欢的句或节指导朗读:
以下几点朗读技巧的指导供参考:
如;以歌词第一节为例指导朗读时应注意情感、语气、节奏。
从需要重读的词语(动词)“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词)“高山、滚滚、万丈”,可以体会出黄河的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所以,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磅礴之势、豪迈之情。当然也要读出变化“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没有磅礴之势,此时的黄河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地势,所以读的时候要舒缓一些。教师适当师范朗读,学生个别朗读或齐读。
又如:朗诵“颂黄河”的部分,要注意感情的变化。
第一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母亲对中华民族的养育,所以要读的舒缓。
第二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屏障对中华民族的保护作用,显示她的伟大和坚强,所以读的要高亢、激昂些。
第三个“啊,黄河”一节是借用黄河的伟大和坚强来激励中华儿女保卫黄河,保卫祖国,感情达到高潮。所以,读的更要高亢、激昂,感情应完全迸发。两个“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不仅要读的铿锵有力,而且,要读出变化,后一个要比前一个感情更要强烈,“你一样的”和“伟大坚强”都要比前一个语气重,“伟大”的“大”和“坚”的“强”都要采用拖音,
三个“啊”要读的深沉,声音稍长,“黄河”要读的高昂,表明在赞颂。朗读形式可以有教师范读,学生分角色朗读。
2、分小组朗读、学生评价。
3、师生联读。(配乐)
设计意图:感情朗读是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新课标中对学生的朗读能力非常重视,诗歌是训练朗读水平最好的题材,况且这首诗歌感情澎湃激越,尤其值得朗读。相信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初步具备了美读的能力,再加上前面的情感铺垫,先给一点时间在小组中交流,在课堂中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朗读的看法。效果一定要比老师要你怎么读好得多。
四、 探究黄河精神
1、课堂讨论:(多媒体显示)
⑴ 黄河有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⑵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写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为了表达什么感情?
⑶ 你能仿写一节诗歌替代本诗的结尾部分,来发出你自己的誓言吗?(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2、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的语言智能。它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同时显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五、 咏唱黄河歌曲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黄河。学生交流所查阅资料补充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浪淘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小结:这节课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
(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设计意图:配乐朗诵、理解性欣赏朗诵,增进了学生对诗歌的体验和感受,引入古代文人颂黄河诗句是横向拓宽视野,“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结束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中华儿女,维护的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我们的民族挤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六、课外作业
1、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2、 收集有关黄河文化和治理黄河的资料,写成专题文章,为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母亲河,黄河》做准备。
设计意图:作业1美都是相通的不管是文学还是音乐。作业2学习语文在课外,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拓展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人文关注。
【板书设计】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颂黄河
设计方案 篇7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学过程:
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1. 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 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2)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姓名 | 长 | 宽 | 厚 | |||
估计 | 测量 | 估计 | 测量 | 估计 | 测量 | |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
三、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4.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5.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
四、师生共同小结
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五、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2. 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设计方案 篇8
一、主题: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 本次读书演讲比赛以“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在读书中成长”为主题,旨在引导广大教师在工作之余静心读书、深入思考,从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升品位;引导教师畅谈心得、交流思想,在互动中陶冶心灵,分享感受,共同提高。做一名让社会满意、个性发展、精神丰富的教师。
二、对象:全体老师(45岁以下教师必须参加)
三、时间、地点安排
1、报名时间:20xx.12.2日
2、比赛时间:20xx.12.6日下午大课间(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3、比赛地点:会议室
演讲时间:每人不超5分钟
四、比赛议程 由学校统一组织,根据比赛成绩评出一等奖3人,二等奖6人,其余为优秀奖。
五、评选方法
组成评委会,现场评分。
六、评分细则
1.内容(3分)
(1)观点正确、鲜明,主题深刻、突出,角度新颖、得当,材料典型,要紧密联系作者本人思想实际,叙述读书感悟及实际行为的演变(1分);
(2)材料充分,切合听众心理,逻辑严谨,具有感染力。(2分)
2.技巧(3分)
(1)语言表达(2分):普通话标准、流利、自然,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语言生动形象。
(2)举止神情(1分):举止文明,从容大方,表情自然,精神饱满,态度亲切。体态语和表情运用恰当、自如,感情充沛。
3.效果(4分)
(1)能脱稿演讲(1分);
(2)演讲富有感染力、吸引力、鼓舞力和召唤力,使听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得到深刻的教育(2分);
(3)演讲时间限每人不超过5分钟(1分)。
设计方案 篇9
一、活动主题:
体验光合作用,自制有像树叶书签
二、活动对象:
高一班级
三、活动地点:
课室
四、活动背景
生物学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发展和延伸,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实践活动,是生物学教学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是立足于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基础之上,是组织学生在课外对生物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研究,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广泛兴趣和必要的操作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的一条重要途径。
基于学生已学习过光合作用的知识,利用有像树叶书签的制作,让学生巩固知识,以实际操作体验理论知识。
五、活动目的
通过有像树叶书签的制作,让学生巩固知识,以实际操作体验理论知识。
六、活动内容
(一)实验材料
1、一盆天竺葵(或选室外一棵小树);
2、碘酒;
3、酒精、镊子、牙刷、薄膜、黑纸、彩色丝带、烧杯等
(二)书签制作过程
1、实验前两天,取一盆天竺葵(或选室外一棵小树)用黑纸包住1—2张叶片。
2、去掉黑纸。取一张有形状的黑纸放在叶上,叶底托一张黑纸,再用夹子将两片薄膜上下夹住叶片,使底片与叶片贴紧,阳光下晒3—4小时。
3、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待叶片成白色时,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
4、在漂洗过的叶片上均匀地滴上碘酒,3—5分钟后用清水冲净碘酒,就可看到像已印在叶片上了。这是因为光下绿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由于有形状的黑纸的遮挡,叶片各部分的光照强度不同,制造的淀粉多少不同,加碘酒后产生的蓝色就有深有浅,所以叶片就显出像了。如将此叶片晾干、压平,系上彩带就成为一张有像的树叶书签。
(三)评价
同学们之前互相给分评价。
七、预期效果
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光合作用理论知识,体验书签制作的过程。
八、活动总结
学生通过此次活动可以更好地体验“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理论知识,巩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