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经典读后感

| 乐妍

旗袍妖娆,舞池热闹,霓虹灯闪耀……几处撩拨,几处诱惑,一切都还是旧上海的味道。白家的破阳台上依稀传出胡琴的声响,咿咿呀呀的,在灯火通明的夜晚,格格不入得很。与这般浮华同样不相称的,还有张爱玲,她喜好闭门不出,冷眼看烟花,素手绘凡俗。她笔下的故事,虽鲜有缠绵的苦情,惨烈的纷争,却总有一抹挥不去的悲哀弥漫开来。她善于直击人性的丑陋,命运的无常,敏锐地洞察出隐匿在浮华都市中的些许华丽的悲凉。

方才提到的那个没落的白家便是出自张爱玲的笔下,故事也正是从那里开始,名为“倾城之恋”。初看这四字,恰似一段轰轰烈烈感人肺腑的传奇爱恋,因其死生契阔,一念执着,而焕发出足以倾覆整座城市的精神力量,正待作者娓娓道来。读罢全篇方知,张爱玲到底不是一派天真神化爱情的女子,自不会写出不合实际更显奢侈的深情缱绻。这故事结局虽是美满的,却也代价惨重,简单说来,是一场因整座城市的沦陷而得以成全的庸常的爱恋。

故事的女主人公是白家六小姐流苏,一个离了婚又不能自食其力的女人,境遇可想而知。这没落的缨络之家偏偏又冷酷得很,白流苏身居其中,讥诮和奚落也就在所难免了。张爱玲深知,在当时的年月,没有婚姻保障的'女人犹如无根的浮萍,身不由己,心在飘零,若要觅得一处安定的栖身之地,需寻得一个愿迎娶自己的男人相伴相依。白流苏是个普通的女人,她能做的也只是沿着千千万万女性曾走过的路走下去罢了,当中自有说不尽的悲哀,道不完的苍凉。

于千万人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白流苏与范柳原邂逅,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谁料得到,之后便是一生的厮守。

旧上海的舞厅不知培育了多少爱情,处处迷蒙、暧昧的光亮,曲曲激烈、情欲的调子,面目不清,声音含混,只一种姿态,就足以让人想入非非。范柳原是见惯了这场面的,他纵横情场,阅人无数,偏偏在那晚对幽雅娴静略显传统的白家六小姐念念不忘,这怕是谁也不曾想到的。他本想逃脱爱情的负累,却终是躲不掉相思的牵引,到头来身心疲惫,是啊,谁的相思不累呢?

记得在香港寂静的夜里,他们的幻想频频演绎着,彼此幽幽地守候,却还是一场又一场的空。多少句甜蜜私语,多少次悠然信步,他们的距离本该越来越近了罢,却为何依然处处保留,谁也不愿放下了戒备,沉浸于感动?细细想来,其中也有着些许缘故。白流苏需要婚姻的保障才觉得安全,而范柳原只愿单纯地享受爱情,虽许下了爱的誓言,又会有几人肯用一生的相守去等待遥遥无期的诺言的实现呢?他们本是自私的男女,怎会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地倾其所有般付出?夜,如此漫长,相爱的人,满心失望,他们空守在电话旁,努力维系着残存的希望。时间,平添了几多忧愁,折磨了一双对感情精打细算的男女。终于,白流苏切断了漫长的守望,躺在床上却迟迟无法入睡,的确,爱而不得,必为之辗转,除了仓促地收回情感,还能怎么办呢?这边范柳原总算艰难地迈出了一步,拿起身边的电话,在几阵煎熬的接线音后,对着没有应答的话筒,轻轻缓缓地对她诉说着……对于他们而言,这都是个梦,越想越像梦。

一场又一场的心里之战在他们之间屡屡上演着,从上海到香港,自香港回上海,又从上海到香港,来回往返的行程好似白流苏当时混乱而迷茫的心境,交织着不安与怅然。他们的高级调情,究竟会迎来怎样的结果呢?

战火燃起,一切幸福愈显得恍惚而迷离,此刻,两人并没有在一起,但忧虑和挂念却无时无刻不牵绊着他们。面对残酷的战争,目睹了诸多美好生命的陨落,他们渐渐懂得,最值得珍惜的是彼此之间弥足珍贵的感情。婚姻也好,爱情也罢,无论想要拥有的是什么,只要能够彼此相依便是这硝烟弥漫的尘世里最大的慰藉。当柳原抱着失而复得的流苏时,他们终于放下了戒备,沉浸在感动中了……

倾城之殇换来倾心一场,他们,终成了眷属。

这算是个美满的故事,可仔细推敲,也存在着破绽。这美满并非常态,而是极大的偶然,若是没有战争的袭来,这对相爱的人又将如何呢?毕竟,在相爱之外还有许多东西主宰着爱情,反倒显得相爱不足为道了。男人对于女人最隆重的赞美是求婚,倘若范柳原久久热衷于享受爱的过程而迟迟不愿献出这最隆重的赞美的话,白流苏是不是就难逃沦为情妇的命运,故事又是否要以一个女人无可奈何的悲哀而告终呢?何况会过去的,所有的爱情都会过去的。油然而生的好奇,暗自涌动的情欲,总会沉入时间的罅隙里,生活未免回归庸常,日子难免趋于平淡。多亏了乱世里音讯全无的分离,唤醒了他们深情相拥的决心,共同奔赴一场或生或死的未知。战争颠覆了一座城市,却成就了他们的倾城之恋。

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没有毫无破绽的美满,星星点点的幸福里,却是谁也想不到的偶然。慧质通透如此,不免让人感叹。

旗袍佳人婀娜,舞池魅影闪烁,霓虹灯盏映窈窕……依然是旧上海的味道。看似无寂寥,孰不知这暧昧与调情的背后,隐藏着谁的怨怼,谁的悲哀,谁的纷扰?胡琴仍旧咿咿呀呀的,响着隔世的苍凉……

倾城之恋经典读后感篇2

是夜,窗外小雨淅沥,屋内却十分安静。我拿出《倾城之恋》,再读。

一直觉得张爱玲是个清冷的女子,用一双冷寂眼神看世间所有繁华热闹,写感情总是毫不留情地剥去种种温情的外表,直接暴露出人的本然,没有任何修饰。让人看了顿生悲凉。《白玫瑰与红玫瑰》中那段最为经典的话语“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短短几十字,就揭示了男人一切真情下的本质。她就是这样一个女子,把残忍的话语放在淡淡的哀愁中,然后再不经意的说出来,让你觉得悲凉却又拿她毫无办法。

而《倾城之恋》恐怕是张爱玲笔下唯一温暖而琐碎的爱情故事了。《倾城之恋》这个故事发生在香港,讲述了出身没落之家的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一次机会她认识了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想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赌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香港陷落的一刹那,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

白流苏是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她在白公馆的地位微乎其微。张爱玲虽然没有直接描述白流苏与前夫的生活状况,但从众人口中旁敲侧击。当得知前夫逝世时,大家劝她回去,白流苏先是淡淡道:“离过婚了,又去做他的寡妇,让人家笑掉了牙齿!”三爷劝说:“六妹,话不是这么说。他当初有许多对不起你的地方,我们全知道……”从这里可以看出,白流苏在前夫家是不幸的。这段婚姻的失败不是不幸,而是脱离虎口。回娘家也是理所当然的依靠。但她并没有从家人那里得到安慰,他们甚至把她当作耻辱的典范,把她捻出去都嫌浪费工夫。其中还有一句“白公馆里对于流苏的再嫁,根本就拿它当一个笑话,只是为了要打发她出门,没奈何,只索不闻不问,由着徐太太闹去。”可见,她在娘家中已经丝毫没有地位,这些亲人比陌生人还要可怕。女人最苦莫过于在外面受了伤害投靠最亲的人却遭到抛弃,而且把她当作笑料。

范柳原是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他的对生活对爱情的态度都比较悲观,他不相信爱情,却又渴望爱情。虽然有些人评论他,认为他很蔑视爱情,蔑视一切,可是,我觉得这是他长期以来的性格和习惯而形成的,正因为飘泊不定,他应该是更希望得到爱情,更渴望爱情。在他遇到白流苏之前,他确实对女人当成脚下的泥,可是在他遇到白流苏之后,我觉得他已经有很大的转变。虽然他还是那么轻佻,让人误会白流苏就是他的情妇,虽然之前他对白流苏的拒绝也放弃过,但后来,到战乱,他还回来保护他自己心爱的女人,还在战乱与她登报结婚,可见,他是真心爱护白流苏的。

徐太太是这部小说中让我觉得比较温暖的一个人。在那种年代,每个人都吧伦理道德看得很重,白流苏在家里地位卑微,被人耻笑,可是,她是真心怜惜她,为她找一个好人家。虽然后来接她去香港都是范柳原的主意,不过可以看出她是个善良热心的人。

其实,初看《倾城之恋》是五六年级的时候,那个时候高年级的学长学姐之间流行张爱玲的书,为了赶“潮流”,我也存了好久的零花钱去书店买了《倾城之恋》。但是当时看《倾城之恋》什么都不是很懂,就只是看故事,只知道女主角是白流苏,男主角是范柳原,白流苏是个离了婚的女人,她在守旧的白公馆里没有地位,后来为了替自己争一口气,白流苏便抢走了原先要介绍给妹妹的范柳原,后来两人在一起,可是他们对爱情抱持着不同的看法,在没有继续下去的动力时,因为战争踏上婚姻这条路。之后随着年龄增长,慢慢的懂得了很多,后来了又看了几遍这本书,也渐渐的看到了一些其他方面的东西。

爱情总是发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间。就这样,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希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一个男人。而柳指望的是那个安稳于是两人各自为了捍卫那一点自由或者追逐物质上的算计,相互不妥协。当终于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寻不到现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彼此亲近。

末一段中张爱玲说:他收起了他的甜言蜜语把它们留给别的女人,这是好现象,说明在他眼里已经把她当作自己人,名正言顺的妻子。如此怅然的结局不无对爱情的挪揄嘲讽。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这样的选择。

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还是清醒的,“现在你可该相信了:‘死生契阔’,我们自己哪做得了主?……”一个善于低头的女人,也许终会成为一个安分的妻。让他在劳累和放纵之余有一个去处。男人的归宿最终只是一个女人。

初读时,总觉得悲剧是女人的。现在方觉得,悲剧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倾城之恋经典读后感篇3

认识张爱玲是一个偶然,但看到她照片的那一刹那,便立刻被她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的文字和她的身世,都一样令人心疼。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民国女子,却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城市谱写了一曲曲苍凉的歌,至今仍记得她的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邂逅张爱玲,邂逅一场如梦繁华。

翻开《倾城之恋》的扉页,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照片,张爱玲(1920~1995)。这只是一张小小的黑白照,却依然掩盖不了照片上女子的光芒。她有姣好的容颜,微卷的短发,一袭旗袍衬托出她的高雅。她的眼睛向上张望着,我懂得她的寂寞和悲凉。爱玲写小说,写别人的故事,可以轻易左右故事里人物的命运,唯独不能把握她自己的。这便是身为作家的她的悲哀吧,在很多小说里都能看到她自己的影子,也看到她生命的结局。人生就是一本打开的书,我们在其中,永远无法预知结局。

比起《金锁记》的无尽黑暗,《花凋》的凄凉,《倾城之恋》可以说是爱玲的小说中结局较为圆满的一篇了。但张爱玲生命中的倾城之恋,依旧给我们留下无边的悲凉。小说集《传奇》出版时,扉页上印了一段画龙点睛的话: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面寻找传奇。张爱玲本身的身世和经历都堪称是一场传奇。她出生名门,祖母是李鸿章之女,但她的童年却是黑暗的。这也是她爱上胡兰成的原因。因为相知,所以懂得,他懂得她家族高贵背景下的悲哀,懂得她的寂寞,她也只愿意抓住眼前的一切,其他的长远之事不愿多想。而《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背景和她又是如此的相似。

同生在没落的家族,流苏是家里最小的女儿,是白家的六小姐。她与第一个丈夫离婚后,辗转七八年一直没有再嫁,在家中被几个哥哥逼迫,早就在白家没有地位。正是这样一个弱女子,却不甘于人生就此平凡,毅然和徐太太到香港去接受命运的安排。这一次赌,流苏明白,若输了,名声扫地,若赢了,可以就此出尽心中的抑郁。香港战火纷飞,爱情之花在战火中盛开。流苏和柳原在被炮轰塌的墙边紧紧相拥。“别的她不知道,在这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香港的陷落成全了这段“倾城之恋”,胡琴伊伊哑哑道着说不尽的苍凉故事。

流苏是勇敢的女子,敢于为自己的人生博弈。正如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她矮小、不美,但她追求平等,最终找到自己的幸福。在舞台前看她们演绎人生的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而战?很多人都平平庸庸过了一辈子,抱怨自己命不好,其实根本原因是出在没有拼搏的胆量。

七堇年在《尘曲》中写道:“我们仍需共生命的慷慨与繁华相爱,即使岁月以刻薄与荒芜相欺。”是花,总要灿烂地开一回。不要畏惧前方的困难,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拼搏,让生命之花更加绚烂。邂逅张爱玲,邂逅一场繁华。

倾城之恋经典读后感篇4

“倾城之恋”是一个浪漫而又温文尔雅的名字,情节动听而又近人情,笙箫一般吹奏出流苏与柳原之间的浪漫往事,阐述了二人心中蕴出的朦胧的爱情观,一段生动曲折的传奇经历使流苏从一个封建腐旧的家庭迈向了上层生活的台阶,就在二人的爱情愈演愈烈的时候,张爱玲将笔锋用力一转,划破了纸页上写满了二人的故事。

香港一战,人们全然忘却了那些所谓“浪漫”的往事,这犀利的一笔甩出了点滴墨水,见到窗棂上,浸破了那依旧上演着朦胧剧情的窗户纸,这薄薄的一层纸絮后,人们看到的是一对自私的情人沉溺于爱情而不顾国家安危,香港的沦陷,使流苏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爱情”、富贵、身份,但并没有使她的人格得到升华,她依旧是她,即使她认为她已是社会的上层人物,但她的思想依旧流转那个别了一把生了铜锈的锁的腐旧屋舍内,她并没有走出来。她悄悄地燃起一息烛光,墙上的影子依旧是柳原的,她梦寐以求的那个男人,她终于得到了,虽然是被香港战乱影响后改变的柳原,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倾国倾城。

好一般生死契阔的倾城之恋!好一个旧社会的杀手作家——张爱玲!

倾城之恋经典读后感篇5

利用寒假,我读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这一本短篇小说。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1921年生于上海,1922年迁居天津,1928年搬回上海开始研读《红楼梦》《三国演义》。1930年改名张爱玲,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开始投入文学创作,两年后,发表《倾城之恋》《金锁记》。1995年逝世于美国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这本短篇小说对我印象深刻,尤其是白流苏柔弱却又强悍的矛盾性格让我琢磨不透。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白流苏是家里的老六,她跟当代的其他女性一样,顺从了母亲的安排,成就了自己的第一段失败的婚姻。不幸的婚姻,顽劣粗暴的丈夫,使她迫不得已回到了娘家,却得不到大家的关心与爱护,相反,却把她当做嘲笑的对象。

白流苏,我认为她是一个有反抗精神的女人,但是面对现实和家人的冷酷,她只能靠自己。她决定嫁个男人,生存下去。范柳原的出现,给了流苏一线生机。他的财富是令人羡慕的,他的外貌是迷人的,两人因为妹妹的相亲而相识。从此,流苏开始了新的生活。

白流苏存在的价值完全依赖于身边有没有男人,有怎样的男人。所以,白流苏的抢婚和去香港,其实都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无奈。

起初,她似乎不爱他吧。即使是爱了,这爱的成分中,一半是来自经济上的安定,另一半是为了摆脱家庭。她要的,其实只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婚约,一个可以托身的家。就是因为她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她将自己赌了出去。“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如果她输了,她声名扫地,没有资格做五个孩子的后母。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的这一口恶气。”

范柳原,因为父母婚姻问题导致的对建立家庭不抱希望的公子,对白流苏似乎有那么几分真情真爱。毕竟他在商场和交际场上混的很好,真正的爱情,似乎不该过多地被使用。他一切挑逗词的背后,都是精心的算计。他也绝对没有想过要给她一个名分或者家庭,他想要的只是她,一个真正的中国女人的爱,一个自己喜欢的女人的爱。

一个自私的男人,一个自私的女人,都在为自己精心地盘算着,都在试探着对方对自己真心。

可是,日本人的战火在此时烧到了香港。白流苏现在的这一段,与她的过去毫不相干,她甚至不知道她将怎样继续她的生活,因为这么多年来,她所仅有的一点学识,全是应付人的学识,现在,似乎全都用不上了。可是,就在这时,范柳原出现了。一时间,两个人拥抱在一起,没有了情妇之间的暧昧,像一对重逢的夫妻。这似乎就是真正的相爱。“在这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他们也终于意识到,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他们把彼此看的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生活个十年八年。”

看到这里,我感到很欣慰。无论怎样的开始、怎样的过程,经炮火这一轰炸,白流苏和范柳原终于得到了一个平凡的归宿。

合上书本,禁不住去想,两个自私的人,因为一场战争终于安分了下来。但是十年八年以后的事,又有谁知道呢?

于是,我明白: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越忙着去做,越会有种排斥感,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不经意间完成。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给我一种说不出的喜欢的感觉,让人不禁想到,在如今这个社会中,只能靠自己。

8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