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 实良

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我们要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生,那么了解学生的心理规律自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教育学生。童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期,除了生理发展外,儿童的心理发展更需要得到重视。

《童年的秘密》从“精神的胚胎”、“新教育”、“儿童与社会”三大部分讲述了儿童的心理秘密。看完整本书,我感受更多的就是震惊——原来有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一直都太自以为然地把儿童成人化了。其实我觉得《童年的秘密》里面讲的也不是一些什么神秘的定律,只不过是一些我们忽视了的事实。就像里面说的一句“设想像对待儿童一样对待母亲,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方法错了”。

一:有时候我们只是在表达着我们对儿童的爱,殊不知那样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种伤害;很多时候我们根据生活的经验做一些我们都以为正确的事,但不知道大家都这样做的事也有可能是不对的。以下是从书上了解到的生活误区:

作为父母,每天为工作而忙碌,为的只是积攒更多的财富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蒙台梭利认为对儿童而言,最好的环境应该是一个听不到街道嘈杂声的、平静和安宁的、光亮和温度都够调节的房间,就如在一些剧院里所获得的条件一样。不要小看这样一个空间,因为它可以令孩子的心情处于平静。往往家长注意的是住宅附近是否有名校、是否靠近市区等,又何曾想过这个。

你应该还记得成人常常对儿童说:“你不能做那件事,你没有必要去做。”有的粗暴的成人甚至会说:“你在做什么?你难道不知道你不能做那件事吗?”在成人眼中,儿童是一事无成的,事情在他们手上只会搞砸。所以成人总会阻碍儿童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而且,成人为了使儿童服从他,会利用儿童的无知,用人为的恐惧恐吓他,例如:如果你再哭就会有鬼来捉你。蒙台梭利说这是成人用来对付儿童的最坏的一种防御手段。我们以为自己胜利了,以为小孩都那么好欺骗。就这样,我们伤害了他幼小美好的心灵。

还有,成人不自觉地帮儿童完成一些事,例如:帮儿童洗手,帮儿童穿衣服。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儿童再得到了最初的胜利之后,就期待第二个胜利。于是,成人作出的让步越多,儿童就越渴望得到更多的东西。自然也失去了一些。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篇2

刚做母亲时,曾读过几本关于幼儿启蒙教育的著作,《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便是其中之一,所以,对于玛利亚·蒙台梭利这位享有盛誉的意大利儿童教育专家,我并不感觉陌生。《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博士的另一力作,是作者对儿童的内心世界着力探索之后,进行的客观而理性的分析。与《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侧重于指导父母与教师如何“做”的角度不同,本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儿童生长的身心特征,所引用的一个个极其细微的事例,不经意间就让我回想起,女儿成长过程中许多忽略过去的现象或片段,不禁由衷地敬佩蒙女士——必是怀着朴素而虔诚的信仰,致力于儿童内心世界的探索与研究;必是怀着一颗热忱的赤子之心,从成人世界往儿童世界架起了一座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文中诸多观点,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也依然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如:

“儿童的精神生命是独立于、优先于和激发所有外部活动的。” “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去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这时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篇3

《童年的秘密》读了5遍了,还是意犹未尽,感慨万千。工作之余我都是尽可能的自己照顾陪伴孩子,平时也特别重视和他的交流互动,所以我的孩子比周围同龄的宝宝在语言、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超前很多,7个多月能够非常清晰的叫“爸爸妈妈姐姐”等一些简单的称呼,然后各项能力迅速发展,现在22个月的他已经能够很准确很完整的表达他的需求和想法,而且经常一天当中N次“语出惊人”,超强的想象能力也常让我蒙圈。他能准确辨认各种颜色,可以独立的从数字1数到10,可以和我接唱简单的儿歌童谣,对诵三字经……很多人感觉照看小孩子又累又无趣,其实完全不然,只要足够用心,你会发现孩子虽小,但是他其实懂得很多,他的感情世界也特别丰富细腻,他带给你的惊喜和感动可以瞬间击退你所有的疲惫,那种感动和满足真心是不在其中难以体会的。

为了孩子,除了必要的工作,我几乎放弃了一切娱乐休闲的时间,只为了多一些陪伴,不想缺失他成长道路的每一步,毕竟孩子能和我们朝夕相处的时间有限,随着他的成长,几年之后他就不会再如此依赖,黏着妈妈,所以真的特别特别珍惜这段能与他相伴的日子,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本来感觉自己做得很不错了,但是这两天听完樊登老师解读的《好奇心》和《童年的秘密》,才发现自己有太多的不足,我虽然重视了和孩子的交流互动,但是也对他有太多的限制,“不行”、“不可以”“不能这样”……这些都是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他常常会因为我的限制不开心,甚至哇哇大哭。现在想想很多事情他都是可以做的,只是我认为不可以,我不喜欢,就强行阻止了他。表面上看我行使了妈妈的权利,孩子顺从听话照做了,其实呢?他很委屈,很不开心。我扼杀了他的探索和求知欲望,抹杀了他的好奇心。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篇4

hello,我又偷懒了,两个星期没有更文了。自从坚定了从事儿童教育事业的信念,我便开始有计划的学习儿童教育的相关知识。最近这段时间进行的是蒙台梭利早期儿童教育的主题阅读。

蒙台梭利是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专家,同时她还是一位医学博士,她在致力于诊断和治疗儿童身心方面缺陷的时候创办了“儿童之家”,通过不断的观察、实验和研究,向我们揭示了儿童发展的奥秘。

她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儿童教育,近些年,我们国家也引进了蒙氏教育法,成立了很多蒙台梭利幼儿园和儿童之家。

今天分享的是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后期还会继续分享《发现孩子》、《有吸引力的心灵》两本书。

《童年的秘密》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理念——敏感性。在儿童阶段,儿童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敏感性。儿童在敏感期拥有一种特殊的内在活力,并能以惊人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吸收和学习,极具创造性,但是这种敏感性短暂易逝。

儿童若是在敏感期时未能按照敏感性行事,他们就会丧失这种天赋的力量。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在其敏感期的时候,选择正确的方法,观察儿童的心理世界,为他的心灵成长提供支持。

蒙台梭利在这本书里揭示了儿童在智力、节奏、运动、人物角色认识、工作等方面的发展拥有的特殊敏感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根据“敏感性”的指令从周围的环境中进行吸收和学习。

1.儿童是一个积极的观察者

从出生一直持续到5岁,儿童能够从环境中获得感觉印象。儿童通过感官努力去感知外部世界,并根据内在动力,以某种特殊的兴趣来选择他们注意的对象。他们在这段时间会对光线、色彩和声音特别喜爱,但是一旦他们获得了这些印象之后,很快就会对此失去兴趣。但是儿童在这个过程中会寻找下一个注意的对象,他们会全神贯注地注意我们毫不在意的事物,我们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他们独特的内心世界。

2.大人要跟随儿童的行动节奏

在学步阶段,孩子成功踏出第一步,需要继续练习才能掌握平衡,迈出稳健的步伐。在照顾这个阶段孩子的时候,我们的大人要放慢自己的节奏和目的地,适应孩子这个阶段的需要。

另外,我们还需在这个过程中为孩子提供适宜手运动的条件。孩子只有运用自己的双手去运动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孩子进行双手的运动,允许他们碰触周围的世界。

在孩子行动缓慢的时候,大人们总是会忍不住想插手代替孩子行动,但是我们还是不要那样做。因为一旦那样做了之后,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我们剥夺了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权利和机会。

3.儿童易受到暗示的影响

儿童对周围环境总是充满热情的关注,尤其是成人的行为,非常吸引他们,他们也非常乐意模仿。所以,成人要鼓励儿童的行动。对于儿童来说,成人就像是一本打开的书,他们通过观察,学会指导自己的行动。成人必须慢慢地、平静地进行行动,才能给儿童提供正确指导,让观察成人的儿童清楚地看到成人动作的细微之处。

从儿童的发展需要来说,他们不能仅仅是漫无目的地行事,而是要去掌握和运用自己的运动器官,这种自我控制和有节制的行动才有意义。

4.运动是孩子表现自己智力的途径

体育运动对人有很多好处,不仅能促进和维持身体健康,还能帮助人增加信心和勇气。人的身体在执行意志的命令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复杂动作。所以,当儿童尝试这种行动时,我们大人要从旁协助。自由支配运动器官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愿望,这也是他们表现智力的一种途径。而且,指挥行动的意志也能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

5.儿童拥有工作的本能

工作是儿童的一种生命本能,只有在工作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塑造自己的个性。所以,当孩子拿起扫帚扫地的时候,不要因为会给大人带来更多麻烦而去打断他们的这种工作。我们应该允许儿童接触各种东西,并在工作中使用他们。我们不要轻易地指挥儿童,导致儿童误以为自己的活动是没有意义的。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越发觉得儿童实在可爱,而照顾儿童的大人们责任重大,做父母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儿童需要大人的耐心和一颗真挚的爱心,一起回归我们的本质。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篇5

炎炎暑假,捧起一本《童年的秘密》,静静品读,忽然发现这是一种不错的休闲方式,仿佛在品尝一份精神大餐,余味无穷!

这本《童年的秘密》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特别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应该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因为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曾经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应该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看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也成长了不少。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选篇6

书籍是在时代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英培根

趁着暑假,我又把我看了两遍的《童年》从箱底翻了出来。为什么看了两遍还要再看?因为前两遍我没看懂什么,只知道大概的情节: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在外祖父家里度日。阿廖沙在这每天看到的都是令人作呕的丑事,舅父们为了家产争夺斗殴,愚弄弱者,毒打儿童等等。但同时他又得到外祖母的疼爱。

前两遍,我好比看一部普通的小说故事,粗略知道了故事情节,就没后文了。这次,第三遍,我仔细看完了《童年》,却有了一番思考,那就是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

小阿廖沙渴望读书,为了读书遭受屈辱、欺凌,却仍然拼命读书。我呢?还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因为不想去,闹别扭,结果和妈妈一起从摩托车上摔下来,慢慢大了,也没见得有多爱读书。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阿廖沙渴望自由,渴望美好生活,脱离那些可恶、虚伪、丑陋。我呢?活在当下,想干吗就干吗,却不停的在说愁,好象不懂得知足,永无止境的抱怨不休,只知道获取,不懂付出,不知道我是幸福的。

我是幸福的。

社会虽然黑暗、环境虽然艰苦,但年幼的阿廖沙凭着一份倔强,不断追求,无论结果如何,总之他凭着一份信念一直坚强的走下去。

我的社会、环境不知要强几百倍,但信念却逊色得多,我漫无目的的在浪费着自己的岁月,我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天时地也利了,就差我自己来人和了。江一中原高一班黄倩芳

7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