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正面管教》有感

| HT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正面管教》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正面管教》有感1

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的家校合作,开启了我与孩子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沟通,以往的亲子阅读都是陪伴他读绘本故事,真正的用理论指导自己参与孩子的人生这还是第一次。

《归属幸福论》是我的同事和朋友杨洪兴老师所著,偶然一次的交谈中,我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物质的丰盈并不能带给孩子满足,精神的充实也难以产生幸福感,这种感觉不论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都有体现,这是为什么呢?杨老师的回答给了我答案:人的幸福,不是人物质或精神需求的满足,而是人需要具备的改变世界的能力。这和我们所选择的力旺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我由衷的庆幸。

书中向我们传递了幸福是人毕生的追求,我们用感通感知幸福的真谛;用关系编织幸福的圆满;用艺术构筑幸福的环境,用归属标志幸福的实现;用生命使幸福永恒。

结合这一年陪伴孩子的过程,我感触很多,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从微小生活中发现幸福快乐的能力。

俞敏洪在《奇葩大会》上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认为: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去看所谓的“伟大志向”能不能让他更加快乐和幸福。这也是我陪孩子这一年中不断学习到的,这一年,我从“口耳相传”的教育观到理论学习的过渡,首先感谢的就是在家长课堂中聆听陈默老师的“不做焦虑的小学生家长”,从此我就不放过校家合作中的任何一个和教育相关的信息,从中受益良多。从每天睡前的快乐分享,到班级优化大师中的表扬优点,都默默的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快乐幸福源泉,也让我深思快乐幸福其实很简单。

二、心无旁骛,培养快乐的学习能力。

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做起来太难,没有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家长能逃开这个魔咒。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的20xx年考生高考成绩分布公布后,盲校学生王蕴与本地高考分仅差3分,孩子和家长都很淡定的说:“他们从不考虑排名、比较、不问分数,只想着每天比昨天的自己更进步一点,学习是一生的事情,小学、初中、大学只是学习的一个阶段。”诚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这样的心境,但我们还是要多改变一下自己,学会尊重和帮助孩子从内心去热爱学习,探索知识。孩子的世界很清澈,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去慢慢改变,在上学期老师给孩子们放映《中国机长》影片,至今我的孩子还在迷恋刘传健机长,并为此查找资料、锻炼身体,保护视力等,对他而言,这些努力是实现理想的幸福的事情。

三、不忘初心,守住家长的心理底线。

写到这里想起了孩子小时候自己的愿望:希望他健康快乐。那时候的愿望简单而纯粹,只有对孩子深深地爱,不为他识多少字,会多少知识,只希望他健康快乐,慢慢走着可能忘了这份初心,时时反思,也使我们寻回了初心,依旧愿他健康快乐。每次讲起,都和他说:“我爱你,你是我的!”孩子对父母的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是,这份缘纯净悠远。

幸福的追求,不是需求的实现,而是生命状态的释放与形成。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人也像花一样,有一种人结果,成就一番事业;而有一种人不能结果,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但普通人只要有健康的性格与心态,气质可嘉,照样可以像玫瑰和郁金香一样得到人们的欣赏和喜爱,使世界充满阳光和快乐,影响万物的幸福。愿我们和孩子们相互陪伴,坚守幸福。

读《正面管教》有感2

文:宸汐;《正面管教—儿童行为心理学》6月女儿班主任提议与家长共读的书名,其实当我看到这个书名时,我觉得我的孩子很幸运,因为自己在学心理学的原因,我知道这正是现在的孩子所需要的。

接触心理学有段时间,了解越多就越发现,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父母的认知结构失调所造成。书中的很多观点背后都折射出父母的问题。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用消极,否定的态度来评判孩子,比如孩子很努力地尝试完成一幅水彩画,我们通常注意到的会是弄得一身满地的颜料,却忽略了孩子的努力。

孩子长期接受到这种态度自然也就变得消极不自信,消极的语言会伤害孩子幼小心灵,会摧毁他们的美好信念,会扼杀他们的天性。唯有放手,孩子才能慢慢拥有自主的能力,现在我们还能管,等到了青春期,管也管不了了,所以趁现在学会放手,给孩子自主的空间。

作家冯尘说过: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我原本以为自己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原来是我自己。

所以,孩子不是压力,孩子是上天给我们的一份礼物,让我们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最后读完这本书,我想分享罗森塔尔效应给大家:

罗森塔尔,12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和助理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选出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最后随机从中选出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他叮嘱一定要保密。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的谎言”,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这个过程中教师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

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

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读《正面管教》有感3

最近在同事朋友的推荐下,我在阅读《正面管教》这本书,一开始读,就被整本书中作者的基本观点:摒弃惩罚,选择和善而坚定地方法,而吸引。在读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反思自己的一些教育方式,确实还需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首先,作为老师,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总希望他们不犯错误。一旦发现学生有冒失犯错的时候,我会很容易为他们的行为着急上火,心想这样的事情提醒过很多次了,为什么还犯这样的错误。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关键是我们怎样对待孩子犯的错误,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孩子认识到错误,并且解决问题。我们要教会孩子,把犯错误当成学习的大好机会!

其次,我们总会错误的认为,孩子若不为自己的错误吃些苦头,就不会得到教训。有时,善意的惩罚的确有可能会激发孩子做的更好,但对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造成多么大的损伤呢?他们在大人的责备和痛苦以及造成的失望中所得到的教训是否会使他们变得越来越不自尊呢?还是孩子会在鼓励、无条件的爱和所赋予的权力中所学到的东西能使他们获得生活技能的锻炼以及健康的自我价值感?这一点判断真的很重要。

所以,我们要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错误,在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尊严,相信孩子会与大人合作的前提下,赢得孩子,而不是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孩子,那只是表面的赢了孩子。“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大师心灵的对话。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着自己的过去,展望着自己的未来,相信未来再遇见学生犯的小错误,自己一定会处理得越来越好,而且师生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

读《正面管教》有感4

深秋的田野广袤而萧瑟,只剩下收割后农作物的枝干在凉风中飒飒作响,山坡几簇开得正好的野菊花在这满目萧条中,显得格外鲜亮。野菊花的叶子已见颓败之势,稀稀疏疏的黑色斑点见于其上,花也开败了许多,饶是如此,远远望去,它依然是让人眼前一亮的那抹。残菊傲霜,果然是秋天最值得欣赏的景,最值得品味的情。

喜欢这抹残菊。喜欢它傲霜的筋骨,喜欢它不随波逐流的坚贞,喜欢它淡泊处世的清醒。望着这抹深秋的精灵,我进入了深思,不期然又想起了曾经的班主任岁月,想起了与孩子的种种斗智斗勇的水深火热。要是我与孩子们相处,也能像这淡泊的野菊这般平静该多好;要是孩子们也能拥有野菊这种沉得住气,处变不惊却又斗志昂扬的锐气该多好;要是家长能够放手,放任着孩子在深秋的冷空气中坚韧地成长该多好。

然而想想现下的处境,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似乎是山幕重重,任重道远;可转念一想最近阅读的简·尼尔森《正面管教》似乎又有路可寻。

一座山:不要做什么与要做什么。

我自认为是一个严厉的老师,也是一个没脾气的人。是的,你没看错,这看似矛盾的两样特质全集中在了我的身上。之所以说我严厉,那是因为每到开学的时候,我就根据以往的经验,摆出一副厉害面孔,把他们压住,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可惜披着狼皮的羊再像也终归是羊,久而久之我的孩子们就开始渐渐地不听指挥了,我的班级管理之道渐渐地趋于崩塌。以往这是最让我疑惑、也是最让我头疼的一个问题。读了《正面管教》之后,我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其实孩子什么道理都懂,我们天天都在给孩子们说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孩子们听得烦,上心的就更少了。他们的病根不在于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而在于没有动力去做。或许这就是简·尼尔森所说的“要”“不要”的问题吧。

简·尼尔森认为:传统的教育关注的是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或者因为别人是那么说的而去做什么;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关注问题的解决,关注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这让我想起了尤老师最近眉飞色舞给我说的他们班级的变化。

他们班的孩子其实不笨,但是却很懒,好像什么事情都调不起他们的积极性似的。班级整体性集体荣誉感不强,邢老师苦口婆心地说了一次又一次,批了一次又一次,然而收效甚微。

不得已,他改变了管理策略。最近他把班上分成了7个小组,每个小组实行加分减分政策,前两名有奖励,最后一名有惩罚。你是选择奖励还是选择惩罚?他把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这一政策一开始实施,他们班级的各项管理迅速好转,班级凝聚力也提升了不少。

两座山:赞美是手段,挫折却是成长。

周三放学的时候,走在路上的我与小雨老师不期而遇。她正在和家长交流,恰巧那个家长我也认识,正是我去年教的学生小泽的家长。

“老师,你说这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儿呀!他这次考试是不是考得不好?我和他要考试卷子,他告诉我要落在学校了。我让他回去拿还不乐意,总是在推三阻四的。”小泽妈紧紧地皱着眉头,“他考好考坏这个我都有心理准备,但是对于他现在这种不服管的态度,我很是头疼。”

“这件事我知道,当时是我给他们监考。”我接过话茬,向小泽妈妈讲起了当时的情况:“当时他心情有些不好,我催了他两句,他就生气不写了,一年级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奋发向上,我们给孩子太多的鼓励、太多的赞美了,现在孩子听不得我们的批评了。”

简·尼尔森认为:要赢得孩子,就要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这也是书中我最有疑惑与最不能赞同简·尼尔森的地方。这个理论有道理吗?有。甚至可以说,这是一条金科玉律。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时代已经赋予了我们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现代社会,从上到下普遍宣传赞扬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最不缺少的就是赞美与鼓励了。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过犹不及。现在的孩子许多就像小泽一样,听不得一句不好的话,野菊一般抗压耐挫折能力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越来越少了。

换个角度想,我们成人整天处在一个阿谀奉承的环境里都会被糖衣炮弹所侵蚀,何况孩子呢?所以我认为,赞美是手段,挫折却更是成长,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中庸之道。

三座山:千夫所指应思变

简·尼尔森认为:当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太过骄纵时,孩子培养不出来责任感。对于这句话,我特别能够感同身受。

有一次放学,我又看到浩浩妈妈在陪读。此时铃声还没响,浩浩妈妈身边正围着一群小朋友在告状:逢人就吐口水;别人不借东西给他,他就把人堵墙角揍一顿;老师管教就朝老师大吼大叫,甚至揍老师;闲着没事儿就骂骂人打打架……浩浩身上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不合时宜。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在老师与家长多次沟通后,家长却依然我行我素地奉行“我的孩子没错,错的是别人”“哪怕孩子有错,打孩子也不是教育的办法。”

打孩子不是教育的办法,这点我支持。然而现在孩子的品德已经出行问题了,已经被千夫所指了,浩浩妈妈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改变一下教育策略?毕竟我们生于社会,长于集体,最终还要融于社会,既然我们是社会人,就要有社会的责任感,要遵守社会的规则。

从这本书中,有几个思考点值得关注我去思考。

1、教会孩子把犯错当成学习的大好时机。

就如书中所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所以更有益的做法是把错误当做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表明了自己能力不足。当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了可以通过犯错误来学习时,他们就能从错误中获得有价值的帮助的机会,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是一个让事情变得更好的机会。

2、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作为老师,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让其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爱,这样不但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而且还会体验到更多的快乐。这点我深有同感,许多次我和学生们都是在爱的信息传递中消除隔阂,增进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正面管教》这本书中常说,我们总要学生控制自己的行为,其实我们更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正是如此。我会克制自己易怒的脾气,努力把自己修炼成为一个更理性更温和的好老师。以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读《正面管教》有感5

今后的社会最缺少的是什么?两个字,人才。人才是什么?简言之就是有用的人,这个有用的人包含了很多,比方:作为人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优秀的办事能力,或是一技之长的技术能力??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一出生,我们这些做家长就在给他们做着不断的规划,为了让他们成为我们想要他们成为的人。在我们“好心〞的规划化中,他们在一代代失去这个

年纪该有的童真与幸福。现在的孩子们固然可以有着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但是他们是否真的幸福?我们作为家长又是否真正的关心过孩子们的内心需求和精神世界呢?何为养育?其实就是生养和教育。生养孩子,就是赋予他们生命力,让他们吃饱穿暖茁壮成长;而教育就是用最适宜有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绽放自己的生命力。所以作为家长,养育自己的子女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个不断需要我们家长学习的课题。

《正面管教》,这一书,分享给家长们的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育方式。作为孩子父亲的我,在阅读了这书之后也浅谈一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与之共勉。

父母是子女们的第一任老师,并且是影响终身的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最初的身心成长,特别是孩童时期的子女的影响特别的大,可以说那是孩子们唯一接触的社会关系。当自己的孩子再成长一些,步入了校园课堂生活之后,学校环境的影响对于孩子越来越大,甚至开始慢慢超越家庭环境在那期间的影响程度。最后当自己的孩子在全部的校园学习生活结束之后,有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之后,他们会再次回归家庭关系。因为家庭环境的重要性不可小视,作为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在每日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孩子,这个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我们要选择最适合我们自己家庭关系和环境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子女。

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有千千万万的家庭,现在与我相同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子女的教育。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教育的方式可以简单的分为两大类:积极有效的和消极无为的。

1、积极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这本书中向我们推荐的正面管教这样的方式。

2、消极无为的教育方式就是那种相对极端的方式,例如:骄纵式的教育方式,过度的的宠溺自己的女子;严厉式的教育方式,过度的控制,严厉的管教,似乎将子女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身为家长的我们选择何种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是会深深的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的。

为人父母,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自然是希望自己在教育中有自己独到的方法,但是方法再多也多不过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因为方法是死的,第29页共32页

人是活的,在学习方法之前,我更倾向于先了解,为什么别的家长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就能成功?为什么我的孩子身上会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又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等等。只有追根溯源找到问题存在的本根,我们才能有效的对症下药,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之后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要改变我是家长听我的权威思维误区。

我们作为家长要改变一个思维误区,孩子是我们的骨肉,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我们生养了他们,但是我们没有权利,盲目的、没有原那么的让他们成为我们想要他“成为的人〞。这个是多么自私的父母才会做的事情啊。设想一下,我们年轻的时候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拿不到班级的前一名,我们被我们的父母打骂的时候是何种感觉?而现在我们为人父母却反过来要求我们的孩子成为班级第一,年级第一,甚至是全校第一。看看这个是多么苛刻的要求。他们仅仅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这个是真的为孩子们好么?还是冠名了“为孩子好〞来实现我们年轻是未曾做到和实现的人?孩子不是我们拿来实现我们愿望的对象,而是造就未来更多不可能的事情的梦想家。我们不应该做折断孩子梦想的侩子手,而是应该做孩子梦想的灯塔、指南针,帮助他们找寻方向,为他们插上翅膀,向着他们梦想的方向起飞。

于此同时,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是尊重和理解,这个我觉得是开启与孩子沟通的第一步,只有赢得了孩子对我们的信任,他才愿意真正翻开心扉与我沟通他内心的想法。当然我们表达的态度和气氛首先是要给孩子营造一种友善的气氛,这样他才愿意听我说或是跟我说。

其次,孩子的成长总会遇到各种问题,了解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我觉得更需要了解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好的坏的行为产生,但是产生各种行为的最终导向是一样的,就是孩子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以前我们总是会抱怨我们的孩子不听话,让他不要做什么他就是会反其道而行之,越是让他不要做的时候,他越是要做,让他往西越是往东。然后我们会将这样的行为归结为孩子的叛逆。现在我们换个角度看看这个问题,他为什么不停话?是不是他在用这种叛逆的方式表达他的不满,表达他对于家长对他的无视的对抗,或是简单的说,他就是有一种不平安感,害怕失去父母亲的爱。然后他通过跟我们“反着干〞的事实来引起我们的关注。其实身为家长的我们会因为工作的忙碌而忽略孩子很多的感受,往往正是这种忽略让他慢慢养成这样的行为态度。然而一旦养成这种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要花上2倍、3倍甚至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想更多的方法来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了解了这些,现在会试着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我们可以采取和孩子约定一个只属于我们彼此的“特殊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暂时丢开一切,仅仅和孩子共同相处玩乐学习,一同成长。“赢得〞孩子对我们的尊重。

最后,我们生活的环境是怎么样?我们是怎样的人?会直接或间接在孩子身上显现,成就或是影响一个孩子。

对于孩子而言的环境其实是可以分为两类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学校的环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气氛的营造,师生之间的尊重沟通,同学之间的友善相处,俗话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均能改变孩子,但这个问题是作为家长无能为力改变的。对于家庭环境,我们要了解我们自己的原生家庭环境和气氛是如何?是遇事积极合作的、还是相互抱怨的,这个首先会给我们的家庭定下一个家庭环境的基调。而日后我们的育儿行动中也会慢慢改变这个气氛,会趋于更好,亦或是更糟。我们与孩子共同营造的家庭环境的好坏会直接间接的影响孩子的各方面的身心成长。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它一定是拥有一种和蔼的、坚决的、富有爱的力量的环境。当然,在育儿行为中,家庭成员越多,参与的对子女教育问题上的意见和分歧也就越多,所以要建立好的家庭气氛首先就是要建立统一的家庭成员战线。在这个战线中,我们家长之间要相互约定,不可以用消极的抱怨的方式对待家人。这个行为其实是另一种的骄纵孩子,因为孩子很会看颜色,他会在家人之间对教育产生分歧时找那些“最容易心软〞的家人,然后哭闹着,让他们站在自己的一边,这样慢慢就衍生出众多的骄纵的教育模式的家庭。良好的环境是要让孩子学会彼此坦诚交流,然后用爱和包容来影响和改变家人。让孩子懂得争执、讨论是为了更好的找寻问题的答案,然后找出解决方案,最终趋向统一。

同样的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建立首先在与家庭中的每位成员本身。从我这个父亲开始自省和改变。

我是积极向上、热情、真实、真诚的人,那作为家长,我就要用这些人格魅力影响孩子,不是让孩子屈服在自己的威严下,而是要孩子仰望着说:“看,我拥有一个多么高大的爸爸,我要成为他这样的很棒很棒的男人!〞这个就是让孩子在影响中找寻真正的自我,让他了解他是社会人,是社会人就有社会责任感,就有在社会生活的行为导向。我们身为家长其实很多时候小看我们自己孩子的大脑,虽然他们是孩子,但是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睛记录看到的,用耳朵记录听到的,很多生活的道理他们就会这样似懂非懂的吸收,在幼小的脑海中落下根,慢慢成长发芽。有时候我们是不是会发现从我们孩子口中会不经意间吐露出那些经典而又老成的话语,开始跟你凯凯而谈人生真理了。我们甚至不知道孩子是什么时候学会的,忘记了什么时候,什么人教过孩子这个人生道理。这就是社会生活和我们不经意间的生活相处中对孩子深深浅浅的影响,作为家长的我们与其花时间想方法让孩子去参加各种补习班、钢琴班,不如让孩子用最真实的心拥抱大自然,在自然中自然而然学会更多的道理,懂得为人的根本,学会自我思考和发现自然。而这个时候的我们,其实才是最需要学习的人,学习让自己如何成为拥有正向能量的人,这样我们才能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信念,在这种教予中孩子会体悟到更多的关心和责任。言传身教总比呆板的说理强的多,这个可以更加真实的让孩子体会到,了解到一切的成功都源于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是最原生最初的也是最真实的自己。希望通过家庭教育,让我成长,更让孩子成长,我愿“赢得〞一个先学会做人的孩子,“赢得〞一个拥有正面力量的孩子,“赢得〞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而不是“赢了〞孩子对我的顺从和依赖,那其实是在孩子身上输了自己,输了一个父亲的职责。

最终祝愿天下的父母都能在不断地努力摸索中造就更多美好的未来星和梦想家,相信未来一定更美好。

读《正面管教》有感6

初冬,不如隆冬神圣庄严,不如金秋给人已收获的喜悦,然而它却承载着别有的一份美丽,让我眷恋……11月中旬,在园领导的带着下,我们将一起跟随Linda老师带来的《正面管教》开启四期的课程,可以说是为我们带来一场身心的洗礼,为了我们学习的有效性,领导还为我们提供了《正面管教》书籍及践行工具卡。在学习中我们一起头脑风暴、一起分组讨论、一起分享收获、一起参与各种游戏。四次的学习让我们彼此拉近了距离,更加深入了解彼此、理解彼此、温暖彼此、最后到欣赏彼此……之后,我便以依依不舍的姿态利用工作之余阅读完这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对于学习正面管教,我有以下体会:

一、先联结情感、认同感受再纠正行为。

以前我在工作中在解决孩子问题上会直接去纠正孩子,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和缺乏。有时候,甚至还会讲一大堆的道理,认为这些道理你应该都懂,因为我是为了你好。甚至我们还天真的认为,我们这样纠正了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可事实是:不良行为一直存在。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孩子就是听不进我们的话呢?今天我学习正面管教之后完全明白了,原来都是因为自己没能和孩子建立好联结。

德雷克斯说:“爱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关系〞,先联结再纠正是要我们通过传递爱的信息,建立亲密和信任,而不是距离和敌意。这其中往往透着这样态度:“我爱你,而答案是不〞;“我爱你,我相信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案〞。比方,孩子在商场闹着要买东西,可家里的这种玩具已经很多了,你又不想纵容孩子这种出门就要买玩具的坏习惯。那么,就要在纠正孩子错误之前先跟孩子建立情感联结、认同感受,建立良好的关系,再去积极的影响孩子,这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简单的来说:就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一旦有了情感联结,孩子们就会愿意接受在相互尊重根底上纠正了。这里的纠正行为,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时机,或者和他们一起来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买玩具这件事情,就可以和孩子就买玩具达成

共识,而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爱时,彼此之间才更可能达成共识并容易执行。因为,此时,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下面的这个案例是我运用Linda老师讲的认同感受的“你感到……是因为……你希望……〞句式来帮助孩子解决了别离焦虑:周二早上我们班有个小女孩高快乐兴走进教室,把玩具放进自己的抽屉里,接着跑回班级门口,往外张望着,这时脸上的笑容已经变成了两行眼泪,最后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我便走向前蹲下来帮她擦拭眼泪,与她说话:“宝贝,程老师理解你的感受,你现在心理很伤心,很难过,是因为你还没有来得及跟妈妈说再见,妈妈就走了对吗?〞孩子听了我的话用力地点点头,哭的更伤心了。“那你希望我为你做点什么吗?〞我抚摸着她的背接着问。这时孩子的情绪缓和了一些,对我说:“小程老师,我想让你抱抱我。〞接着我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又和孩子约定下次先和妈妈说再见,再进教室。孩子就快乐地去吃早饭了……拥抱是最天然的动作,是最能表达爱的亲密接触,也是情绪控制和安抚最有效的动作,在我的拥抱里,孩子得到了平安感,得到了爱。相信孩子在这一整天里都不会再因为这件事产生压力了,因为她内心不再有不安和恐惧。其实,不只是和孩子需要建立联结,爱人,亲人,朋友,同事都需要情感的联结!

二、模糊的赞扬不是鼓励。

德雷克斯一直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这个词来源于一个法语词根,其意思是“将心给与〞,鼓励能帮助孩子培养勇气,增强自信。但模糊的“真棒〞不是鼓励,小孩子的最好方式是要让你的鼓励很具体。比方,一个孩子刚完成一个泥工作品拿给你看,而你对孩子说:“哦,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作品,你简直太厉害了!〞那么你对孩子的帮助可能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大,你教给他的可能是,他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取悦别人,这是一个危险的人生信条。告诉这个孩子:“我看到了,你真的很喜欢红色和黄色,你能跟我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吗?〞这样,就会翻开交谈和一起学习的大门。不过,我个人感觉这局部有点难,稍微不注意就又说成赞扬的话了。所以,这需要我们不断反复的练习才行!

鼓励的方法:

1、描述行为

2、强调努力,而不是结果

3、对孩子有信心,给孩子力量

4、关注孩子的感受

5、关注正面

6、指出孩子的进步

7、表情夸张,带有煽动情绪。

三、把犯错作为最好的学习时机。

我们往往对孩子有着诸多评判、期望、指责、失望、愤怒。但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我们应当给孩子更多的包容和成长空间,理解他们对于自己未知的问题犯错很正常,相信他们自己已经在犯错中感受到了悔恨,并有时机和能力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改良。将犯错作为最好的学习时机。如果孩子在一个问题上反复犯错,我们需要“翻译〞一下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要浅薄的应对孩子当下的行为,而是要找到产生这样行为的,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才是我们为人父母、师长可以、更应该采用的正确的方式。

随着正面管教学习的不断深入,以及回到工作中的不断实践和思考,我会给自己制定一个每周爱心方案,每个周我都将认真践行正面管教的一张工具卡,无论对孩子们,还是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我都将学以致用,以便帮助我、维护我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尊重他人,带着着温和而坚决的态度,允许他人发表看法和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

爱孩子,爱自己,洞见缺憾,寻求第三选择,就是美好人生!

读《正面管教》有感7

这个寒假读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书。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特别是书中第5章所讲述的建立情感联结的内容让我感同身受。我相信作为一位教师,我们都是很关爱自己的学生的,但为什么孩子们对自己的教育要求完成的不好呢?书中所讲的案例让我茅塞顿开。因为自己的言行让孩子们得不到老师关爱自己的讯息。书中介绍了几种方法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结,倾听并认真对待孩子们,进行一次野外旅行,欣赏独特性,通过尊重学生的课外兴趣来建立情感联结等方法帮助学生们体验到关爱、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是一位老师所能做到的最有效的事情。

正面管教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品质,在班级管理和处理突发性课堂事件中,也是很有帮助的。师生之间的相处,尊重是前提,师生间有了彼此对相互的尊重,才能谈得上平等的对话。有了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心,也才能让教育从“心”开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想如果我能坚持“坚定与和善”并行,在以后的教学和课堂管理中也积极地应有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定能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心理更加健康!

读《正面管教》有感8

今天重温了一遍,参加认证班前,自己写的《正面管教》读后感,突然觉得,自己这一路走来,不忘初心,一直坚持着。接下来还会继续坚持。做好自己该做的,坚定自己选择的路。同时也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希望会有点滴启发。感恩过去,感恩遇见,感恩坚持。

先来说说我是怎样得到我的第一本《正面管教》的。因为孩子的二姑,我的二姐。她是一名县级中学老师,从参加工作开始至今没有放弃过让自己成长学习的机会。她不仅自己工作之余考取二级心理咨询师,同时还勤与我分享,从她那里我第一次听到了“正面管教”,说实话,我当时只是听听而已,只觉得一本书而已,有空看看,跟其他育儿类的书籍一样,根本不知道还有相关结合书籍的课程,所以就没太在意。

过了很长时间,因为加入大v店以及认识很多妈妈,更重要是参加了大v店举办的“正面管教家长公益课”,让我有机会,怀着很多憧憬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她。所以,也就认识了海华老师,从她风趣,幽默,投入,夸张的体验课里,我找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也深深被震撼。以前自以为豪的育儿方法,其实并不是那么有长远意义。当海华老师开家长课时,就决定参加,希望更深入了解“正面管教”,倒底是个什么样神奇的东东,能轻松解决育儿难题,并且是长效的,还能让孩子建立习惯,找到存在感和价值感。也是在报课后,我得到了我的第一本《正面管教》。

通过学习家长课学习,再结合读《正面管教》这本书。我慢慢地发现这本书的魅力,她没有过多深奥的不可模仿的理论,没有浮于文字表面的操作技巧。书中的各种面对孩子异常举动的解决方法,和真实的案例,很直接的告诉遇到育儿难题的妈妈们,其实很简单,就是和善地先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然后和善的接纳孩子和面临的问题,让自己感觉好起来,再着眼于和孩子共同解决问题,而不纠结于问题本身,让大家都感觉很糟糕,问题依旧存在。

我很喜欢开篇简.尼尔森博士说的一句话:“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对这句话我的体会最深,这源于我的父母和我自己的小家庭,超负荷地承担,让自己每天都感觉很糟糕,带着这种状态,面对孩子本能反应的年龄,我的处理方法就是惩罚,可是更糟糕地是我并没有收获我预期想要的结果,孩子们反而变本加厉。带着这种糟糕的状态我参加了家长课,去寻求方法来解脱自己,上完三天课,才发觉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自己,一个连自己都无法接纳的人,如何能接纳孩子,丈夫,父母,兄弟姊妹,以及身边所有的人?我进入了深深地反思中。所以,我要改变,开始学着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坦诚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把它视为最好的学习机会。从那天起我开启自己的践行之旅。

看完整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错误目的表,每当看到它,很容易找到孩子现在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妈妈的理解对吗?这样做对孩子有益吗?每次遇到自己无法判断的时候,我都会去看看这张表,然后确定解决办法。比如,女儿她九岁,进入人生第二个自我成长阶段,她有自己的想法,喜欢争辩(也就是妈妈口中所说的顶嘴,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当妈妈了解了错误目的表之后,事实并不是那样,她其实是在寻求关注同时争夺权力,很正常地表现,孩子有自己的主张,证明她在思考,在体会,在感受,而且又有了她自己理解之后的解决方法,还有最后的决定行动。这个时候,妈妈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积极暂停”这个大法宝,每次都能很有效解决问题,女儿与我的交谈越来越顺畅,也慢慢地变的自信了。她慢慢在找会在家庭中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这是最棒的,也是我作为妈妈一直想要做到的,还有个意外收获,就是与孩子爸爸沟通时,也可以使用“积极暂停”,沟通效率直线上升。

还有,运用和善坚定和启发式提问,以及赢得合作的四步骤,共情,都对我面对宝宝的不合理要求,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当然,还有很多工具和内容还没有吃透,这需要长期的践行才可以理解,我也将坚持写践行,来梳理自己的学习心得,并从错误中得到更好的锻炼。

读《正面管教》有感9

《正面管教》这本书我在刚参加工作时就听到过,也很早就在我的书架上,但如果不是事出有因我想它会一直在家里吃灰。再次拿起这本书,书中的一些话还是给了我深深的震撼。“教室的氛围是自上而下形成的,当一位老师的和善必须加入奖励,而坚定必须加入惩罚时,孩子们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就会变得困惑而可怕……”,“一个行为不良的学生,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学生”,“阻碍沟通的方式会给老师和学生造成同样的挫败感,而促进沟通的方式会给双方赋予力量”……读过的每一本书中都有让我和作者产生共鸣的部分,而这本书也让我切实感觉到,教育从来都是一样的,国外教育和国内教育亦是如此,每一位班主任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大同小异,但是处理方式的不同导致效果天壤之别。

也许我从未意识到,教室的氛围是自上而下形成的。自己的上课风格,管理方式,甚至对待某一位犯错误学生的态度都会对班级无形中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想当然的以为自己的认真和专注以及敬业精神会被孩子看到,可是慢慢发现自己最先被看到的是缺点------没有耐心,大声呵斥,不给学生面子………有一句话说的好:“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想让班级整体团结,必须自己先团结每一位成员;想让孩子们关心爱护集体,就让他们感觉到集体对他们的关爱……永远告诉自己,和善而坚定的前提是“和善”。

参加工作这几年遇到不少的学困生,可是对他们的教育却一直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方法。一句话仿佛点醒了我——一个行为不良的学生,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学生。对比学生的表现,果真如此!学习的困难,交友的阻碍,家庭的不幸等等都可能使学生出现不良行为,如果没有及时的疏导和开导,再加上由于老师不知情无意中带来的压力,学生会作何举动我们不得而知。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是引导,而不是任其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从来没有去思考过与学生的沟通技巧,这也是自己工作遇到瓶颈的原因之一。这本书还让我学到了很多相互尊重的沟通技巧:在不询问的情况下,不去假定孩子们的想法和感受,要通过核实——问启发式问题——来促进沟通;探询会促进沟通,要学会用好奇心增进情感联结并改善沟通;过多的指令会增强孩子们的依赖性,邀请则会鼓励合作;要寻找机会肯定孩子们的成就和独特性,而不要只是期望,当老师要求过多,并且急于求成时,就会让孩子们丧失信心;不用或少用“成人主义”去要求学生,学会真正的尊重和接纳学生。

这本书中的很多理论让我耳目一新脑洞大开,人类的行为与冰山的类比,启发我要研究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孩子们是我们未被开发的最大资源,让他们学会相关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才能,会带来难以计数的益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同时又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籍,里面的很多方法可以直接拿来用,例如“选择轮”,“和平桌”,“工具卡”和11个教室管理工具等等。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当老师教学生还可以有这么多的道道,说与这本书相见恨晚一点也不为过。虽然到目前为之这本书我只读了一遍,可是我知道如果我想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正面管教,必须反复精读和研读。

读《正面管教》有感10

最近受学校的推荐和影响,我拜读了美国教育学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这本书列举了大量的管教孩子的实例,是一本让孩子、家长和老师都受益终身的作品,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管教方式有了深刻的反思。孩子自身应该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做为家长的我们要做的是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土壤和阳光,让他们枝繁叶茂,引导他们长成自己的样子,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和强制孩子,长成我想像中设定的模样。

首先书中提到“和善而坚定”。和善,是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孩子交流沟通时平等和善的一种态度。遇到问题首先应该寻求解决方法,而不是强制性去命令、责备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随时观察思考,进行自我反省,理解尊重对于孩子的意义。坚定,是我们基于尊重的基础上,对于规则的一种坚持。既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给予的爱,又要表达我们的界限和立场,让孩子对事情有边界感,从而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坚定与和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是让我们的教育更友好、更和谐、更有效的基石。

其次“欢迎错误”。关于孩子犯错的问题,我们可能会担心犯错,然后会批评孩子,或者给孩子贴上调皮捣蛋的标签。但是恰恰相反,对于避免犯错,会让人变得死板、害怕。我们应该理解孩子对于犯错很正常,更要引导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向被伤害的人道歉、到共同解决问题,勇敢的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将错误看做是一次学习的机会,给他们更多地包容和成长空间。

还有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帮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对于孩子,他们的归属感主要来自家庭,家就是他们的归属。价值感则来源于他们对于家庭的作用。有时候孩子缺失归属感,会让他们用一些过激的行为去寻求关注,所以我们在了解孩子行为的同时正确对待,去鼓励失去信心的孩子、去倾听情绪低沉的孩子、去拥抱胆小无助的孩子、去肯定积极努力的孩子......要经常告诉孩子,你相信他学习和进步的能力,让孩子认识到自我价值,体会到对家庭和父母的归属感。

作为父母,任重而道远。正面管教始于孩子的出生,并持续一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边学边做,在实践中摸索,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把爱和能量传达给孩子,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读《正面管教》有感11

遇见《正面管教》,仿佛看到了一束光。传统的管教方式关注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在合适的时间遇见它,让我在梦想堂遇见问题时适时解决。

梦想堂,六个小组正在激烈讨论,争分夺秒地完成自己小组的绘本制作。我在下面巡视,发现其中一名女生正无所事事地站在一台电脑跟前,摸索着什么。我气势汹汹地走到她的跟前,严肃批评了她,让她迅速回到小组。看得出她很不愿意,可是为了不耽误各小组的进度,我并没有关心她的心情如何。随即便接着巡视并指导各组的完成情况。下后,我按照惯例把他们从梦想教室送回普通教室。等我返回发现,那名女生拖着步子,极不情愿地走在回教室的途中。

就在这时,我才猛然意识到,这个女孩,如果用这种心情进入下一堂,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我必须正式跟她沟通这个问题。

《正面管教》关于解决问题的R1H,给了我合适的解决方案。我应该遵循相关、尊重、合理及有帮助这几个要点。

想到这里,我拦住了她,十分温和的询问她,为什么脱离小组,一个人玩耍。可能是看我态度温和,她开始向我解释,本组内的小成员都不同意她画插画或者写字,她没事干,就只能自己去找事干……听到这里,我感觉自己武断批评一个心灵已经受伤的孩子,实在是不应该。

我告诉她,小组成员明显不信任她,既然语言表达很苍白,为什么不试着用行动去说服他们呢?她特别认同的点了点头,我终于看到了她的笑脸。随后我便让她回了教室。

说实话,我当时的成就只是在于合理解决了一个问题,没有把这个学生推出梦想堂之外,可是第二周的梦想让我意识到,我当时做了一个多么正确的决定。

上安排好各小组之后,我马上发现,还是那个姑娘,其他都是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只有她,选择一个人低着头,默默地在纸上画着什么。我有些生气,快步走到她跟前,正当我准备严肃地提醒她,应该和小组成员一起完成作品时,我发现,她在按照我的建议完成。自己做出作品:她设计的封面,不是简单的字,而是将字和插画结合在一起,一眼看过去便能读懂他们的绘本,我过去拿起她的作品,跟小组沟通,说明她作品的可行性,很快便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大家自觉主动的让她配合加工完成一半的封面设计……

看着他们和谐的配合,我在心里暗喜,幸亏我遇见了《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带给我的益处不仅仅体现在梦想堂管理。常态堂管理同样适用。那是庆六一比赛前夕,所有小朋友都已经准备好走台,就在这时,一名小朋友迟到,匆匆忙忙跑过,看见他明显不太好意思,我就微笑着问他:"是起晚了吗?"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随即我便让他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他愣了一下,显然他没有想到我会采取如此温和的方式解决。接下的排练,他比平时投入了很多,整个一天的学习生活特别积极。我不由得庆幸,一个简单的改变,竟会影响孩子整天的状态。

过了两周,他妈妈才跟我谈起,问我,那天孩子迟到为什么没有批评孩子。她本想借我的手改变孩子赖床的毛病。了解了这个情况之后,我又跟孩子进行了耐心的交流,并且通过我们所学的《一分钟》引导他,现在孩子迟到的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

以后的堂上,堂外,我还会面临很多的突发状况,我要时刻记得《正面管教》中的各种案例及应对方法。走近孩子,贴近孩子的心,你才会更加真切地理解孩子们的行为,你才会给予更多的理解,同时用更加合适的方法解决出现的问题。我会让《正面管教》陪伴我的整个教学生涯,我相信它会带给我更多的得心应手,更多的成就感!

读《正面管教》有感12

《正面管教》第四章是重新看待不良行为。读完此章后我在教学中和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有了更新的认识,确实受益匪浅。下面对我在本章中认为有价值的句子和段落摘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既然我们要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学会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有了这种意识,我们就能够成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并且将我们的行为转变成鼓励孩子的行为改进,并且又不损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我们就能够自己先“暂停”以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绪,直到我们能够深思熟虑而不是不假思考地对孩子作出反应的时候。我们应该对不良行为承担至少与孩子同等的责任,并且要学会使用鼓励性的、有长期效果的方法,因为这些方法符合“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的所有要求。

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因失望而做出的行为有更多的了解。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在你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时,要注意不能反击,而应该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你现在一定觉得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我能理解。要是换成我,我可能也会有那种感觉。”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是消除报复循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还需要紧跟着解决问题:“当我们都觉得好受些以后,为什么不一起谈谈这个问题呢。”

鼓励是改变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一个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

只有抱着鼓励、理解和相互尊重的态度,这些方法才能有效。

把孩子引向建设性的行为。做孩子意料不到的事情。定期陪孩子。花时间训练孩子。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在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之后,可能会更愿意听你的看法,并和你一起解决问题。

你越是要控制他们,他们就越是不屈,并且越是远离你。

赢得十几岁孩子的合作的最好途径,是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记住,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

在了解了这一章的知识后,我把学到的理念用到了与孩子们的相处中,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本书确实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读《正面管教》有感13

假期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其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经常因为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她好像没有责任感而深感苦恼,因为她无端的胡闹而心烦。我就在心里嘀咕:这孩子怎么就这么难缠呢?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孩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是因为我替她做了很多,从而就剥夺了她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她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我的照顾,或者她“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之所以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是因为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时给予她的更多是说教、叱责,让她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而不是让她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惩罚中,孩子充满了怨恨甚至是屈辱,她哪里还有心思去学习和改正呢?我发现孩子总是在我特别忙的时候来烦我,让我陪她,以前我一直认为她在无理取闹,没事找事,不懂事,不理解妈妈,但是简·尼尔森却告诉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这样做只是在寻求我对她的关注。而她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来获得家长对她的关注。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错误的观念“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她是想寻求过度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自暴自弃。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要践行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最终赢得孩子和我们的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品质,在班级管理和处理突发性课堂事件中,也是很有帮助的。现在想起来我上学期处理课堂上一突发情况时,歪打正着用了这种方法。当时,我正在上课,有一女生突然从后门进入,连招呼也没打一下。按照常规做法,我应该让她站在后面,也可以当时就批评她。可是,当时,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问她为什么来迟到了?她高傲地昂着头,“某某同学流鼻血了,我去给她送纸了!”声音很大,一脸的挑衅!我想在她心里,帮助同学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她不认为自己来迟到是不对的,更不会认为自己不打报告就进教室的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要想让她意识到她的错误,必须先让改变以往的做法。我真诚地看着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平静地说,“你能帮助同学值得表扬,但是,老师希望下次你如果迟到的时候,能从前门进入,跟老师打个报告。这是应有的礼貌和尊重。”她没想到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吵她,还肯定了她的行为,低下了头,“老师,知道了。”她态度的改变也让我感到很惊喜,我想正是因为老师的态度的变化,给学生的心里感觉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才会导致她态度的转变吧!尊重是前提,师生间有了彼此对相互的尊重,才能谈得上平等的对话。有了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心,也才能让教育从“心”开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想如果我能坚持“坚定与和善”并行,在以后的教学和课堂管理中也积极地应有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定能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心理更加健康!

感谢《正面管教》一书的作者,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让我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上迈出了第一步。相信我的坚持与改变,一定能让正面管教在以后教育孩子和管理学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读《正面管教》有感14

教室里的管教是每一位教师需要学会的内容,更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室里出现的一切事情,并且用尊重的态度处理。

当我们与学生发生冲突时,似乎大脑就会启动“爬行动物脑”来解决冲突,就会与学生发生争夺权力和报复的恶性循环中,那么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通知“理性大脑”的光临,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的暂停”,这种积极的暂停会让我们学会尊重,回归到解决问题的大路上。

那么,这种积极的暂停在《正面管教》中,寻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方法——默不作声,这种无言的表达做起来真的太容易了。

一、看小说

看到“看小说”三个字,我们似乎觉得有点可笑,上课呢,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情?难道就任由学生吵闹,还能静静地看小说吗?那就首先看看这样做有没有道理,愿不愿意尝试咯。首先我们需要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的任务主要是教,学生的任务主要是学。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无法让老师做好工作。所以当学生干扰的让老师无法教时,老师就不再作声,只会认真的看自己的小说,只有等学生都准备做好自己的工作时,老师就会高兴地上课。

当教室里乱作一团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大发雷霆”,甚至要努力找到一两个典型,当场惩罚他们,羞辱他们,或许觉得这样做,老师才会找到尊严。其实,我们可以试一试这个做法,当学生吵闹时,我们一句话也不说,就打开小说,静静的阅读。这时的学生也许会更加吵闹,问题更加棘手,那只是学生的“试探期”,往往捣乱得更厉害,然而,用不了多久,学生就会安静下来,并且让老师知道他们准备好好学习了。所以,以后只要学生看到这个默不作声的提示,就会立即安静下来。

二、离开教室

《正面管教》中,作者举例拉斯木森老师得到校长的允许,可以在学生们扰乱课堂时离开教室。他首先向学生们解释,当学生不好好上课的时候,他就会离开教室。当他们准备好上课时,就可以到教师休息室去找他。当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吵翻了天,根本听不见他的声音,除非他加大嗓门,于是他默不作声端起咖啡离开了教室。尽管拉斯木森老师在休息室如坐针毡,不知道是否有效,但是最终还是有一位学生来到休息室,告诉拉斯木森老师,他们已经准备好上课了,请老师回去,以后的几天,孩子们在课堂上与拉斯木森的合作是如此的凌老师惊讶不已。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学校发生的一件事情:六年级一个班级科任老师都反映纪律有点差,所以A老师每次上课都有点发憷,总是说把嗓子都吵哑了,学生还是不听。但是A老师的确是个用心备课,对学生尽心尽力的好老师,所以每次上课回来,A老师都是气呼呼的,总是说:一片好心,学生不领情。有一天,我们正在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突然A老师走进了办公室,我随口问道:“下课了?”“没有!”A老师的语气有点不对。A老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声不动,发呆的样子。没有再多问,继续干着自己的工作。大约过去十几分钟左右,“报告!”听起来是两个女生。进来之后,直接走到了A老师的身边:“老师,给我们上课去吧,我们再也不大吵了,我们再也不捣乱了,我们一定好好学英语。”听到这里,我也似乎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A老师,回教室吧,看着两个孩子多可爱,相信他们会做的越来越好,给他们一次机会。”我给A老师一个台阶,A老师和两位女同学一起回了教室。后来,A老师告诉我,从那次生气离开教室,学生的课堂纪律好多了,甚至以后只要A老师一有离开教室的迹象,学生立马就会静下来,坐的很是端正。

有时候,这种默不作声的离开,也许要比声嘶力竭的批评更会起作用。

三、走进学生

谁都喜欢课堂纪律好的班级,但是学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又是一个好动的年龄,怎么就会在课堂上45分钟一动不动呢?十几岁的年龄注意力就是十几分钟的时间,所以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应该明白这一点。除了我们要认真备好课,备精课外,我们要些课堂的组织,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等等。

也许由于嗓子的原因吧,我不喜欢在课堂上大声的批评学生,因为只要着急,一出声,嗓子就会哑,于是练就了课堂上默不作声的管理学生的方法,你别说,还真凑效。在精讲的时候,不习惯于一直站在讲台上,除非必须要板书时,就会边讲边在教室里走动,一旦发现有开小差的学生,或者打瞌睡的学生,就会走进轻轻的拍拍肩膀,然后给个要注意听的眼神,再给个微笑,学生就会心领神会的认真听起来。还有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问题时,学生在讨论中难免会“跑偏”,于是我就会走进他们小组,轻轻拍拍小组长,示意他们赶快要言归正传了。现在的英语课堂,不管是老师在精讲,还是讨论中,一旦发现学生中有小问题,就会走进学生,这样的课堂管理习惯,学生已经很心领神会,所以只要我一有这样的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就足以提醒学生回到正题中来。

我很享受这样的默契,我也很能理解学生课堂中的小动作,总会以尊重的态度,无声的告诉学生老师真的爱你们,老师真的想让你们在课堂上学到点什么。

四、情绪的撤出

积极的暂停,或者是冷静期的目的都是要当事人从当时的情形中撤出来,等到情绪上的冲突平息下来,而不是进入权力之争或报复循环,然后才能够理智地解决问题。

在学校,当我们听公开课时,总能观察到有些优秀老师在公开课上睿智的课堂管理。记得有一次听生物课,老师讲心脏那一部分,老师制作了精致的课件,并且拿了心脏结构的实物教具。学生那是一个兴奋,尤其是老师让学生想着自己的小心脏,然后说出心房心室的血液循环,学生这一下炸开了锅。那时,我就在想,老师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静下来呀,是敲桌子,还是大声的喊,结果却出乎意料,老师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站在讲台上,眼睛看着后面的黑板,一生不动。开始学生并没有注意到,可是没有几秒钟,学生就慢慢的停止了自己的行为,课堂惊了下来。我很崇拜这位老师,于是下课后就把自己的困惑将给生物老师听,老师说,以前自己要么敲桌子,要么气急败坏的大喊,最后不但没有起作用,还让学生感觉老师多么没有素质。于是老师就告诉学生,以后再在课堂上学生有“太活跃”情况,就看后面的黑板,如果学生没有感觉,老师就会一直默不作声下去,直到学生领会。现在学生已经完全明白了老师的暗示,只要老师一默不作声看后面的黑板,学生就会立马平静下来,教室里就会鸦雀无声。

情绪的撤出并不意味着爱心的撤离。它意味着从造成冲突的情形中撤出来。任何一种形式的撤出,都应该紧随鼓励、训练、将孩子的行为转向积极方面以及在冷静期之后的解决问题。

默不作声,无言的爱!需要我们老师的智慧,那就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阅读温暖我们,让我们在书中寻找我们成长的方向。《正面管教》给了我们太多有效的,可操作的正面管教的方法,亲爱的老师们,家长们,快快拿来看一看吧,你一定会喜欢上的!

读《正面管教》有感15

今天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你读书了吗?古人云:世界上没有一艘船,能像那一本本书,可以承载我们厚重的理想,也没有任何一匹骏马,就像一页页跳跃着的诗行,可以带我们去远方……

闲暇时光,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也很惬意,跟随书籍走向远方。因抗击疫情,在这个“加长版”的假期里,我阅读了《正面管教》、张奠宙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班主任必备的28节主题班会课》、史宁中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幸福守望》等;在有书共读中聆听了《黑天鹅》、《鼠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老人与海》、《活出生命的意义》;在Cctalk平台上,听了朱永新教授的讲座《拓展生命的长宽高——做最好的自己》、《成长六字诀:信望爱学思恒》;陈俊老师的《强大心理资本,照见美好生活》等;听了贲友林老师的《教师,过怎样的教育生活》、张宏伟校长的《全景式数学教育之课程内容的全景式重建》等讲座。

我的疫情假期除了给学生上网课,解答疑难问题,在学校加班做一些德育方面的工作,闲暇时间就看看假期购买的书,生活很充实。

我很喜欢《正面管教》这本书,他是美国的简尼尔森的作品。喜欢书中有关教育孩子的观点。这不愧为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父母和老师受益终生的经典之作。所谓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教育孩子要和善而坚定,这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尺度。很多家长要么对孩子言听计从,为了取悦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孩子,这不是和善,这是骄纵,是溺爱。有的家长在管教孩子时,过于坚定,没有亲和力,在孩子面前从来不放下家长的威严,久而久之导致孩子自卑,没有自信心。和善意味着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

怎样做到和善而坚定呢?比如假设孩子跟你顶嘴,和善而坚定的处理方式是你走开,到另一间屋里去。稍后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再去找孩子谈,这时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有的认为坚定就意味着惩罚、说教或者其他形式的控制,这样也不可取。应该把坚定与和善结合起来,可以对孩子做一些实施限制的责任。在制定和实施限制时,要让孩子参与进来。当一个孩子违反了限制时,不要惩罚也不要说教,要继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要避免由你来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应该怎么办?你可以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现在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能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等等。让孩子学会承担没有按规定做事,而出现的后果。从小学会责任与担当。

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关注问题的解决,孩子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正面管教中重视家庭会议。家庭中最值得做的事情,就是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因为家庭会议给孩子提供了学习具备好品格所需的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的机会。如果家长真正理解了家庭会议的价值,这将成为他们最有价值的管教工具。每周定期安排出15-30分钟的时间来召集家庭会议。家庭会议在培养孩子的能力和解决管教问题方面,能够起到和善和坚定的作用。家庭会议也是加强家人之间的合作和亲密感的好办法。每个星期在固定的时间召开家庭会议。哪怕父母有再大的事情,都要抽出时间来积极参与,让孩子参加家庭会议,让孩子感到他是家里的一份子,这样孩子更有责任感。

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运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第一,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第二,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第三,告诉孩子你的感受,第四,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在疫情假期中,我常常接到家长的电话或微信,投诉自家的孩子在家的种种过错。有的孩子在校表现非常好,做事认真细致,自觉完成各项任务,是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可这个“加长版”假期,把家长都快逼疯了。我想如果家长们,看看这本《正面管教》,运用其中的方法和方式与孩子交流,学会耐心与孩子沟通,肯定会少很多抱怨与责备。

有的家长在陪伴的过程中,要么过于坚定,要么不太和善。对待孩子,都是以自我的价值标准来评判孩子。

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家长,《正面管教》是一本值得细细咀嚼的教本。

257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