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

| 新华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篇1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1936年7月第五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在英国牛津召开之际出版的。全书除“导论”外分三个部分,共30章。

在这本著作中,蒙台梭利对6岁以下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其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例子,还对幼儿心理歧变的种种表现以及成人与儿童的冲突作了分析,同时对幼儿教育的原则及教师和父母的职责作了论述。因此,这本著作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研究方面所做的很多工作,阐述了她的儿童教育观。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本书第21、22页。)正因为如此,当蒙台梭利1949年春访问巴基斯坦结束时,人们送给她一只大蛋糕,上面用奶油浇成一本书的形状,写着:“感谢您发现了童年的秘密。”(R.克雷默:《玛丽亚·蒙台梭利传》,第356页。)

第一章儿童时代

儿童正是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存在而不是肉体上的存在,才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也正是儿童的精神,决定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并有可能吧人类引向更高级的文明。

第二章成年人应受到控告

在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年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结果使得他们之间的误解越来越多。

正是这种自我中心的观点,成年人把儿童看做是心灵里空无一物,有待于他们去尽力填塞的某种东西。因为把儿童看做是脆弱和没有自理能力的某种东西,为此成人就觉得必须替他们做所有事情。因为把儿童看错是缺乏精神指导的某种东西,因而觉得是需要他们不断的给予指导。

成年人如果这样,即便自我觉得是为了孩子,且做出了自我牺牲,事实上都是在无意识的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

第三章新生命都有一种本能

当一个新的生命降生时,它本身包含了一种神秘的本能,这个本能将指导它如何活动,形成什么样的特性及怎样适应环境。

只有儿童才能揭开人类发展之谜。这一发展看上去是自发的,其实是按照某种规律发展着。儿童就像所有的幼小生命一样十分娇嫩,他们需要得到保护,要让他们置身于一种可以保护他们的环境中。

第四章新生儿的降生

我们对待新生儿的态度不应该是怜悯,而应该是怀着一种对造神之物的崇敬,把这个小生命的心灵看成一个我们无法完全了解的神秘世界。

无论我们多么爱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保护每件东西,即使是破烂。

我们对人的生命中的第一个时期,尚未充分发掘,但是婴儿如果在第一个月遭到痛苦和压抑,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第五章母性的天赋本能

当母亲努力唤醒她后代的潜在本能时,表现出她不仅仅关心她们身体的需要。也许同样可以说,除了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给予精心的照料之外,还应该关心它们的心理需求。

第六章心灵的胚胎

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尽管儿童当时没有表现出来,而且他也必须过相当一段时间来秘密完善这种精神生活。

人的个性形成时实体化的一项秘密工作。能够指引人类发展的恰恰是隐藏于儿童中的一种个人能力。儿童的精神生活是优于和能够激发所有外在活动的。

儿童个性的发展的关键在于他自身。他有自己发展的方式和必须遵守的规律。

人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积极的精神生活。这个敏感的不断变化的小生命在尝试着体验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

通过心理的觉醒,婴儿逐渐长大,并能够从事复杂的活动。但是婴儿心中也保持警惕,以维护自己心灵的统治权,以免由于惰性而丧失活力。

那么父母能为孩子提供的是一个适宜的环境。

第七章儿童心理的发展

我们不能再无视儿童的心理发展了,而必须从一开始就去帮助儿童。这种帮助并不在于塑造儿童,因为这一任务属于自然之神。而在于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在于能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手段,因为这种手段单靠儿童自己的努力是办不到的。

敏感期,指生物在其期初发育阶段所具有的一种特殊敏感性。是一种灵光乍现的禀赋,并只在获得某种特性时闪现,一旦获得,并消失。

儿童在其敏感期,能学会自我调节和掌握某种东西。这一时刻,他们会对一切充满活力和激情,学会每一件事情,并通过每一次努力使其自己的能力得到增强。

敏感期之后,人们心智的进步,只能通过思维的加工,主管的努力和不倦的研究才能获得。

当儿童生机勃勃的活力受到外界的干扰和阻碍时,他们就会表现出来难过和愤怒。由于人们不知道原因,会认为他们无理取闹。

儿童在敏感期发脾气,是因为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外在的满足的表现,表达了他对某种危机的警觉。

只有当儿童所处的环境可以满足孩子的需要,这一切都将悄然发生。

发脾气本身是一种激动和无目的的行为,是心理的发烧疾病。

第八章儿童的秩序感

儿童具有两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的,与他所在的环境的体验有关;还有一种是内在的,使得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及这些部分想要的位置。也称为,内部定位。

外在秩序:物品摆放的位置,做事情的方式。儿童有他们所在的环境塑造的,他需要精准和确定不移的原则来引导,而不仅仅是一些模糊的,建设性的模式。秩序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快乐。这种秩序感,是一种内在的感觉,它能区分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物体本身。这种敏感性使得外界环境成为一个整体。一个让人可以适应这种环境,就可以指引自己的行动去达到特定的目的。

人的智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儿童敏感期打下的基础。

内在秩序: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已经这些部分的相对位置。

第九章儿童智力的发展

儿童有持续到5岁的敏感期,使得他以惊人的方式从环境中感知印象。儿童是一个积极的观察者,通过感官努力去感知外部世界。一个真正的观察者,是根据一种内在冲动,以某种感觉或者特殊的兴趣来挑选他的感官对象。

同时,让儿童保留他所获得的清晰印象是绝对有必要的,因为他只有获得清晰的印象,并对他们进行区分,才能发展自己的智力。

第十章儿童成长的障碍

成人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受侵犯,这种本能的自我保护,藏在心里的潜意识中。

成人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需要,给他提供一个适宜成长的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成人不应该把儿童当做没有生命力的物体,不应该在他小的时候随便支配他,在他长大以后让他惟命是从。成人必须要控制自己,倾听孩子的心声,成人应该把理解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

第十一章行走

照顾儿童中,成人应该遵循的方式,是放弃自己的优势,以便适应成长中的儿童的需要。

儿童掌握走路的能力,不是等待这种能力的降临,而是通过学习走路获得的。学会走路,对儿童来说,是第二次出生,从一个不能自助的人变成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成功迈出第一步,是儿童正常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第十二章手

人的手如此精巧复杂,它不仅仅能展示人的心灵,而且使人与环境建立了特殊的关系。我们可以说,人类靠手,征服了环境。人类的手在智慧的指引下改变了环境,并进而完成了对整个世界的改造。许多时候,年龄幼小的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练就的本领和谨小慎微的能力,让我们惊叹。

人的手是潜意识表达自我的方式。

一个成人如果不理解而让他喜欢工作的本能的重要性,就会对儿童第一次表现出这种本能惊讶不已。

第十三章节奏

行动的节奏,并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改变的旧观念,他几乎就像是一个人的体型,一个人特有的特征。当别人的节奏与我们接近时,我们就会高兴,但是当我们被迫去适应别人的节奏时,我们就会感到痛苦。

成人看中的是行为的外在结果,并只依据自己的思维角度选择用什么方法,对成人而言有一条自然法则,是“利益最大化”法则,使得他习惯用最直接的手段,最短的时间达到他的目的。当成人看到儿童付出的巨大的努力却收获甚微的时候,就会忍不住想要去帮助这个儿童。

成人无意识的极力阻挠儿童进行这种自然、缓慢、和不慌不忙的活动,成人会像赶苍蝇一样,想摆脱这种烦恼。

第十四章人物角色的替换

在儿童时期,当儿童开始意识到自我,他的本性处于一种创造性的状态时,特别容易受到暗示,这个时候成人能够悄悄潜入儿童的心智,用他的意识激发儿童的意志,使儿童发生变化。

儿童对暗示的敏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内在的敏感性表现,它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可以称之为,对周围环境的喜爱。即使是感官对象,只要他们是有吸引力的,就能够对而让他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暗示,就会像磁铁一样,引出各种各样的活动。

对一个人来说,有能力用一种审慎和沉思的方式活动,实际上是正常的。这是内心自律,外在有序的体现。当缺乏这种自律时,他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活动,而受到别人意志的支配,就像漂泊的船一样,成为外界影响的牺牲品。

当一个人不得不靠别人的意志活动时,我们就可以说他的人格分裂了。

第十五章运动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身体运动的重要性应该予以强调。一个人是通过他获得的感官印象来形成智力的。

运动对儿童极为重要,是一种创造性能量的外在体现,使得人类更加玩站。通过运动,人类对外界环境起作用,进而完成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运动不仅仅是一种自我表现,更是意识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运动是自我与客观环境建立一种明确关系的唯一真正途径。

了解身体运动和意志之间的直接联系,能使我们更充分的意识到身体运动的重要性。

在执行意志的命令时,一个人的身体也许必须不断的进行复杂的动作。犹豫意志只有通过运动才能实现,因此,当儿童试图把意志付诸实践时,我们应该帮他。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篇2

读了意大利着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个性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明白,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就应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我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我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搞笑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我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可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终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就应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正因自我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那里我想到了以前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明白,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就应承认自我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取。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篇3

《童年的秘密》是早教经典原著,此书揭开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神秘面纱,提出了“敏感期”这一及富革命性的理念,即儿童在智力、节奏、运动、人物角色认识和工作等方面的发展拥有一个特殊的敏感期,处于敏感期的孩子会根据“敏感性”的指令,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从周围的环境中进行吸收和学习。如果能很好的抓住敏感期,将对儿童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本书也对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了反思,指出成人应该处于观察者的地位,不要压抑孩子的发展,要学会富有智慧的爱孩子。怎么叫有智慧的爱孩子呢?我认为可以做到这几点:

1、对儿童不必热衷于“出手相助”。

成人比较注重行为的终极结果,总是将“最大效益”作为重要的行事法则,选择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和策略,以最快的速度达成目标。在我们眼里,儿童对某些看起来非常锁碎而毫无价值的东西十分热衷,比如儿童发现桌布歪了,想要去铺平整,我们看着儿童完成困难,就去给予帮助,直接铺好就走人。当我们做出这个行为时,就剥夺了儿童成长的机会。

2、成人应承担帮助孩子的责任。

儿童总是充满热情的观察着周围的环境,我们的行为更容易吸引他们,我们必须慢慢的、平静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为儿童提供正确的指导,让儿童清楚的观察到动作的细微之处。就是我们说的以身作则。

3、做温柔的人。

我们经常会针对儿童的某种行为大发脾气,发脾气就像一场暴风雨,它会使儿童的内心无法真实展现出来,而深深掩藏了起来。那么我们就不能无法真正的认识儿童,并把他们从所有的束缚中解救出来。儿童只有生活在一个不受约束的环境中,才能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而然的获得发展。

4、自由的选择。

儿童所进行的自由选择,使我们看到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倾向。儿童的兴趣和专注才会发自内心的产生。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句话:爱默生所说“儿童就像弥赛亚,他降临到堕落的人间,是为了引导人们重返天国。”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篇4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它是现代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1870-1952)1936年7月在英国牛津召开第五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之际出版的。通过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父母和教师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儿童并不是一个只能从外表上进行观察的陌生人。实际上,一个人的个性正是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形成的。正因为如此,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可以相信,所有的父母和教师能从本书的许多具体事例和理论阐述中得到启迪。更值得注意的是,蒙台梭利在书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都可以看到。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童年的秘密》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和解放儿童。试想今天,我们在方案教学活动发展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职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作的一切不正是源自于发现儿童的渴望,我们亩哦孜孜不倦追求的不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解放于同年真义吗?

时至今日,儿童发展对每个成人来说仍存在巨大的可变性和极大的神秘感,去探索“童年的秘密”仍将成为一代又一代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执著一生的目标。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每一个人的真正的进步都来自于发现和利用以前尚未发现的东西“。是啊!我向每个童年秘密的发现、教育方法的实事、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将成为我今后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动力。

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分强调教具的价值,而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篇5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的作者玛利亚蒙台梭利,是享誉全球的幼儿专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医学女博士。她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的影响着世界各国,她还反思了成人对儿童的教育,指出儿童的很多问题源于成人对儿童的错误方式以及对他们产生的压抑,向成人提出了警示。

本书的资料共有30章,好的观点实在很多,我就对我感受比较深的几点阐述一下吧。

1、成人就应受到控告—在成人中进行彻底的变革

在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他们能够说服自我这是出于对儿童的爱和自我牺牲,但实际上他们却在无意识中压抑了儿童个性的发展。

2、儿童发展的秘密

儿童在敏感期拥有一种特殊的内在活力,能够以惊人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吸收和学习。当儿童的敏感性受到外界的干扰和阻碍时,他们就会产生抑郁或愤怒的情绪。我们不能漠视儿童的心里发展,就应去帮忙他们。这种帮忙并不在于塑造儿童,在于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为儿童的心灵成长带给支持。

3、睡眠失调是儿童成长的障碍

成人就应发奋去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才能给儿童带给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满足儿童内在的需求。不好把儿童当做没有生命的个体,不好在他们年幼的时候随心所欲地支配他们,在他们长大以后还要求他们惟命是从。成人务必认识到:在儿童成长中,成人只能起一种次要作用;成人务必尽可能地了解儿童,这样才能给儿童带给适当的帮忙。正因儿童比成人弱小的多,要想让儿童充分发展自我的个性,成人就必须要控制自我,学着倾听孩子的心声,并把孩子和倾听孩子的心声当成一项神圣的职责。请把儿童当做人看,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儿童就应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社会在生活的好处上,要做到儿童与成人的平等。

4、儿童的教育—“儿童之家”的三条准则

儿童仅有生活在一个不受约束的环境中,即在一个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才能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而然地获得发展,并展现他们内心的秘密。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教育所要求的仅有一项:透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到达自我的学习。儿童就应得到成人的爱,而不是成人忙于生活所残余的爱。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无意间烙下的。

5、偏离正轨的儿童(神游、抵触、依附、占有欲、支配欲、自卑感、恐惧、说谎)

当游移不定的心灵找不到能够停靠的对象时,就容易被图像和符号所吸引,一旦儿童发生这种心理失调,就会坐立不安、到处乱动等表现。这些孩子看上去活力充沛、难以控制,但他们进行的活动却毫无目的。他们可能刚刚着手做一件事情,但没过一会就将其抛之脑后,又开始干新的事情,正因他们的心思分散到许多不一样的事物上,无法集中在某个对象上。对于儿童由于心理失调表现出的这种散漫和不守规矩,成人可能会进行惩罚或者耐心地容忍对待,但实际上,对儿童的这种幻想,我们是持赞成和鼓励的态度的,并把它视为儿童创造性的表现。

6、父母的使命

父母不是孩子的创造者,只是他们的监护人。父母应真挚地关怀孩子,将保护孩子作为崇高的使命来履行,为了这个使命,父母就应将落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爱孩子的本能上的灰尘洗涤干净,发奋去明白这份爱的本质。父母对子女的爱,就应是发自内心的深刻情感的外露,而不应存在有任何私心或懈怠。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引起父母的重视,父母也应为了儿童的权利而抗争。

透过读阅《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颇受感悟,从中认真反思,自我在教育孩子方便有很多错误的方面。日常生活中运用大人的权力去抑制了孩子的自发性活动,孩子是独立而特殊的存在,他有权理解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以及有权享有促进身体、心理、精神道德、智能的权利。应对孩子的成长,我们就应像蒙台梭利那样,学会观察、学会引导、学会等待,用“有准备的”适宜环境引导孩子的内在生命力,并耐心的等待孩子完成其内在的心理变化,而不是用我们成人自以为是的“对孩子好”去打扰其破茧而出的过程,造成人所皆知的“拔苗助长”的严重后果。个性是在这天我们国家的教育环境下,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除了考试、作业之外还要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家教等等,试问小小的心灵是否能承受呢?我们是新一代的家长,我们中间很多人理解过高等教育,反思一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多少是父母之命?有多少是自主权利?所以当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我们要给我们的孩子建立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地发展,倾听孩子的心声,把明白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使他们健康欢乐地成长!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篇6

"为儿童提供利于发展、成长的环境,把阻碍发展的障碍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样的环境能够让儿童积聚力量,为它提供开展活动必不可缺的手段。"可见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中,环境不仅仅是课室的准备,还有教师的准备。

"某些整洁明亮的教室、低矮的窗户、窗台上摆满盆花、袖珍型的现代家庭家具(小桌、安乐椅、学童小手可及的低矮橱柜、放置在橱柜内学童可以随意取出的物品),这一切似乎在儿童生活方面做出实际意义的真正的改善。"这可以看出课室环境需要适合孩子的身体比例,创设属于孩子的小社会环境,使之更独立、更自信。

就好像我们萤火虫班,之前我们班的环境是为3—6岁的孩子准备的,从上学期开始我们班变为小班——1。5—3岁的孩子就读。因为有1岁多的孩子,身高也相对矮小,我们发现孩子和环境产生不了连接,对教具也不怎么感兴趣。因而我们及时调整,重新布置了课室,把四层的教具柜全部换成三层柜子,在生活区和感官区都摆放了矮桌子,在洗手台下边放置垫脚凳。改变之后,孩子不仅工作时有状态,还更独立了。就好像我们班的源宝,刚入园才一岁三个月,多多刚入园才一岁五个月,年龄都比较小,个子相对教具架来说有点矮,洗手时都够不着水龙头,之前都需要老师协助才能洗手,放置垫脚凳后,可以独立地洗手,以致更适应儿童之家的生活。

除了课室的大环境,课室的教具也要符合他们年龄,还要符合他们的个体需求。而且教具的摆放都是有递进的顺序的。"儿童在不断地成长,所有利于发展的手段,都令他们着迷,他们对懒散的活动不感兴趣。"从简单到难地摆放教具,以致孩子能实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因而在选择教具的时候需要根据班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选择,还有摆放教具有固定位置且要递进的方式摆放。我们班是根据班里现有年龄层来选择教具,在感官过渡区会摆放吸引1岁多孩子的工作,同样摆放与2岁多孩子相符的工作。有一次,工作时间,乐乐在课室来回走动,偶尔会取一些投掷石头、大勺子舀等对于他来说简单的工作,还时不时打扰别的孩子做工作,老师观察后做出引导,最后他与开锁的工作产生连接,不断地在探索开锁的工作,好像找到自己心灵的需要一样。

如果说环境的准备是基础,那教师的准备就是必需品。"首先要求教师确定正确的道德立场",最重要的还是心,对孩子有心,用职业道德标准提醒自己,爱孩子。特别是蒙特梭利教师,对孩子没有爱是很痛苦的。虽然我是教育专业出身的,但是真正接触蒙特梭利教育,还是加入从化自然树儿童之家之后。而对于孩子,由于自己没有做过妈妈,只是觉得孩子都好可爱,很好玩,但是在这里工作后,觉得孩子很神奇,他感受到了你对他的爱之后,往往给到你出乎意外的结果。就像凯凯,有一段时间,每天中午睡觉都会说:"邝妈妈,邝妈妈,我要邝妈妈陪我睡觉,听着心里真是温暖啊,布布每天睡醒午觉,都会精气十足地来一句"邝老师,布布睡醒了。"是吧,孩子就是那么单纯,那么简单,你真心地爱着他,他心里就想着你。

看着他们长大,自己也慢慢地长大,心也不是简单的爱,而是发自内心地喜欢,慢慢学习从他们的角度想问题和方法。即使累看到孩子们就自然快乐起来。还有"教师应当做好精神上的准备,持之以恒地研究自身,以便清除自己根深蒂固的缺陷,认识构成自己和儿童之间关系的障碍的东西。为了发现隐藏在自己意识中的缺陷,我们需要外在的帮助、某种指示;不可或缺的是,有人指出我们应当在自身发现东西。"是的作为一名蒙特梭利教师,就应该是一张白纸,或者把自己尽可能漂白,重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庆幸我毕业就来到这里,也庆幸在我没有孩子就接触蒙特梭利教育。

"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才会去掉儿童眼中的刺"。只有教师自己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且改正,才能帮助孩子成长。而在这一点上我不断地改正中。一位有准备的教师必须具备观察能力,而这里所说的观察,不是普通的观察,而是从事情的表象看到本质的东西。从孩子的行为挖掘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这常常是我们忽视的,很多时候,大人就喜欢看到行为表象立马下结论,给孩子乱贴标签。

只有我们的课室准备好,教师准备好,孩子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重复的练习,从而更专注更自信,同时也能独立自律。这样孩子逐渐趋向正常化。前面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孩子们在不断的成长,仍需继续努力。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篇7

《童年的秘密》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灵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可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正因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用错了方法。这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蒙台梭利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所以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个性是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十分值得一看。

这本书里的好的观点是在太多,我此刻就讲几个对我感触比较深的片段吧。

敏感期,这是蒙台梭利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点,我们明白,蜜蜂的幼虫都要经过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的雌幼虫都可能成为蜂皇。但这个蜂群只选取一只雌幼虫作为蜂皇。工蜂为她准备一种称为“蜜蜂食料”的特殊食品。被喂了这种极美的食物之后,这个被选中的雌幼虫就成为这个蜜蜂群体的蜂皇。如果工蜂挑选她时,她已经年岁较大,就不可能成为一只蜂皇,正因她已经不再会有贪婪的食欲,她的身体不可能再发展成一只蜂皇。这些例子能够使我们意识到儿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儿童内含着生机勃勃的冲动力,由此使他产生惊人的举动。不能跟随这些冲动力,意味着他们软弱和无活力。

然而当敏感期儿童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是就会有一种外部表现,成人称之为“发脾气”。然而这真的是儿童的一种无理取闹吗?当然不是,是正因我们成人不明白不了解儿童这种反应背后的原因,便把它加上了“瞎想”、“任性”“发脾气”的名称。我们把任何没有明显动机的行为,任何固执或无理性的行为当做任性。我们也注意到某些发脾气的方式会更加恶化。很多任性的行为只是人们过去错误地对待儿童并由此恶化而导致不正常的结果。跟敏感期的内部冲突有关的各种瞎想就像敏感期本身一样是短暂易逝的。

所以,我们务必寻找儿童每种任性背后的原因,这完全是正因这些原因就是我们尚未明白的东西。一旦找到这些原因,就能使我们深入到儿童心灵的神秘幽深处,并为我们明白儿童及跟儿童和谐相处带给了基础。

一向以来在成人的脑海中,保护自我的财产使其免遭侵犯,这几乎是成人的法则。所以,我们经常会阻止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事情,怕打坏东西总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节奏来生活。同时,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们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刻内到达他的目的。于是,当孩子想自我倒杯水喝的时候,他往往不能自我来完成,成人怕儿童打翻热水,打翻杯子,于是,成人自我来代替孩子来快速地完成这些。他们可能会斥责儿童正因他们心疼那个被打碎的杯子,可是,如果是一位客人来他家做客不小打碎了这个杯子,成人立刻会对客人说:“没事,没事,一个杯子值不了几个钱的”在那里,儿童的身份地位显然被看轻了,没有得到重视,同样是人就是正因我年纪小就能够有这么大的差别吗。

请把儿童当做人看,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儿童就应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社会在生活的好处上,要做到儿童与成人的平等。

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也意识到自我对待儿童那些错误的态度。书本上的每一句话我都觉得富有哲理,意味深长,可是,这天,在此刻的这个社会,不会像蒙台梭利那个时期那样忽视儿童,而是有点溺爱儿童,但爱的方式还是不适用于儿童,用哪种方式才能真正了解儿童,才能使儿童更好地发展,还是我们要思考的话题。

159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