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的阅读心得

| 新华

中国文化史上,苏东坡无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对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苏东坡几乎无一不精,无一不能。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苏轼位居其列。宋词方面有“苏辛”之说,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书法上宋四家的“苏黄米蔡”苏轼排名第一,行揩《前赤壁赋》、行书《黄州寒食帖》享誉书史。苏轼的画是文人画的典型代表,他明确提出“诗画一律”的概念,林语堂评价说:“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

从人生经历上看,苏东坡的遭遇坎坷、磨难深重,亦十分罕见。“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33岁时苏东坡一度进入中央政权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见不合,他便开始了大半生的颠沛流离,但一生也未能逃离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35岁时他正当盛年,被贬往杭州任通判,从此开始了恶梦般的贬谪流放生活,按时间顺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颖州、扬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这个路线图总的趋势是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远,而离黎民百无耻政客的中伤、流言、攻击、陷害,他不屑反驳与回击,只是莞尔一笑,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个流放地。

在惠州的松风阁流连漫步时,他想到的是“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能放下的是个人恩怨以及功名利禄。而百姓万民之忧乐却总是挂在他的心间。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减免租税、平反冤情、为民请命……每到一地,苏东坡总是造福一方。所以,林语堂称他是“百姓之友”。他把任何一个流放地都当作文化传播的场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因东坡而灵动,而“苏堤春晓”成为西湖十景之首。他把长江边的荒僻之地黄州打造成一座文化高地,“东坡赤壁”由此名扬天下。惠州的“玉塔微澜”、徐州的“放鹤亭”、扬州“三过平山堂”,莫不浸润着苏东坡的旷世情怀。

苏东坡传的阅读心得篇2

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有多少被人铭记,又有多少早已被人遗忘。而苏东坡,却是着漫漫历史中,恒久闪耀的星。从接触以来,苏东坡便是我最熟识的文人,但对于他的了解,一直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只字片语。读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苏东坡的生活,跟着书中的一言一语,我对他多舛的一生感同身受。

苏东坡,是一个大体上同于李白的人物,他们在不同的时期,却有着相似的潇洒,相似的风流,相似的文坛地位,甚至是相似的人生经历。倘若提到盛唐的,脑海里出现的总是李白的身影;但若是说起,人们的第一反应总是苏轼,苏子瞻。作者在书中是这样形容他的:“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各自的温柔敦实。”也正因为这些,苏东坡在政治上被啃食腐鼠的乌鸦视作眼中钉。

苏东坡的超凡,在于他的天真淳朴,顺乎天性。在他二十一岁高中,扬名立万,正准备为国家富饶献上自己一份心力时,却碰巧赶上了王安石变法,从此他的仕途之路注定坎坷。

苏东坡的生命仿佛一团炽热的火,热情地燃烧,为君主,更为百姓。

但在苏氏兄弟守丧回来,在神宗熙宁二年到达京师起,中国则在政潮汹涌中卷入新社会的试验里,苏东坡这位清高的文人也被卷入政坛的漩涡中。

王安石变法中,最让朝臣惊愕的事王安石给御史台大换血的举动,这个排异存己的做法,让大臣不敢上书表达意见,也激起了苏东坡的不满,他上万言书给皇帝,当时所有的高官大臣都已去职,他也知道这篇万言书上给了皇帝,即便不遭大祸,也会遭到罢黜,但他仍然上书了,这是他作为臣子,作为百姓父母官的职责所在呀。他警告皇帝说,君之为君,非由神权而得,乃得自人民之拥护,为人君者若不容许自由表示意见,焉能得到人的支持?这封万言书如同石沉大海,后来苏东坡因为青苗法又上书。而是情况恶化的事,东坡出的一道乡试题激怒了王安石,他立即遭到罢黜,调往杭州。

最著名的其实还是乌台诗案。东坡作诗,一向随心,他治理杭州期间,见到百姓穷困潦倒,负担不起债务的远走他乡或关进大牢,在写景时,自然免不了抒发对百姓的心疼。而且这些诗词,是通变派捏造罪名用的证据,通变派也是蛮拼的,要逐字逐句地解读出那些“毁谤”皇帝的罪证。因为这些莫须有的证据,东坡入狱,与他通信的朋友,也被放逐到更远的地方。读到这时,我在想,苏东坡的朋友们,是否会后悔和东坡往来呢?答案大概是不会!毕竟,在暗涌流动的政权之争中,谁能拒绝得了身边一颗希望般闪耀光芒的星呢?

因为苏东坡的才气和名气,在东坡被捕期间,他的政敌想方设法地想害死他,李定等人多次上奏,请求神宗处死东坡,好在仁宗的皇后死前为东坡求情,且遇到国丧,国家大赦,苏东坡也只是被贬谪降官。苏东坡在旧年除夕被释出狱,当天又写了两首诗,而那两首诗若是被御史细查起来,恐怕他又犯了对帝王大不敬之罪了。写完后,他也自嘲地笑了。但这性格上自然流露出的真纯,又岂是他自身能控制的?也因为这份真和纯,他才能在文坛上占领一席之地,被我们一直铭记。

政坛风云起,王安石罢相,复相,又罢相,新党跟着起伏,苏轼也跟着起伏,转眼他四十三岁了,大半锦瑟年华已过。看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苏东坡,此时真正成为了一代宗师,他的诗词更加成熟,不再同青年时的冲动热血,从他的诗词中总能感受到旷达与超脱。

他说“人生如梦”,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既然人生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梦,那么还需担忧什么?他已经看开了,追寻着心灵的方向前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风雨任平生”的坦然,宛如谪仙,自由潇洒,人生如梦,那么一蓑风雨任平生即可。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在思想超然于物外之时,他的作品也是最精致、最动人的。苏东坡的传奇是不可复制的,他真正遵从自己的心,参透人生如梦的真谛,这种飘举如仙的气质,古今得几人。

苏东坡传的阅读心得篇3

苏东坡的一生精彩绝伦,独一无二,正如书中所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观其一生,苏东坡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苏东坡是幽默的。某次与王安石谈及王之所谓“字源学”时,引用《诗经》中“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鸟,以王安石的方式来向其解释为何“鸠”为“九”“鸟”二字合成,实为嘲讽;后某次更戏谑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则‘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贬至缺医少药的海南之后,对朋友僧人的关心,他仍在回信中说“但若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以此来告知朋友不必担忧。

苏东坡是热爱生活的。即便身处逆境,亦不以为意。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自己酿酒,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他在诗词中,也多次提及美食——“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苏东坡是感情丰富的。《江城子》一词,“十年生死两茫茫”,至情至性,念念不忘亡妻,与其“大江东去”风格迥异,凄婉哀伤。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均表达了深切情爱与伤痛,后来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词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写花,又似写人。

苏东坡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词风。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他写诗讽刺“群乌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麦青青”,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刚刚被释出狱后,即写诗两首,随后自己也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苏东坡传的阅读心得篇4

苏东坡传,其实是一本写给外国人看的中国古人传记。林语堂用英文记录下了这位千古文人的一生,语言颇为新颖。毕竟,很少有人用西方人的价值观来评点这位唐宋八大家之首的苏东坡的。

书中林语堂对苏东坡的倾慕仰望之情溢于言表: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苏东坡可以说是宋代为数不多的文政兼擅的一个人,也正是这出人的才干给了他一段坎坷的人生旅途。他的文采,用林语堂的话说,堪比西方文坛巨匠莎士比亚,以人物论,有好似英国小说家萨柯雷。他在政坛上叱咤风云倒有几分像法国的雨果,而他动人的特点又如英国作家约翰生。光从这点看,便可知苏轼此人令人捉摸不透的个性与人生。

说到苏东坡,就不得不提起王安石。这不仅仅因为他们二人都是宋代闻名于世的文学家,更在于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直到现在人们还在不断地为那段复杂的历史争论。林语堂则对王安石的认识是非常消极的,几笔把他勾勒成了一个政坛上的小丑,将北宋衰败的原因几乎全盘归结到他的身上。的确,王安石的变法没有达到他心中的效果,林语堂是这样解释他的失败的:“任何法西斯极权主义的变革永远是打着所谓‘人民利益’的旗帜,却与人民的想法背道而驰。这样的变革是不会成功的。”法西斯极权主义和王安石变法的联系似乎在历史书中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比喻也许是出于为苏东坡辩护,但却令人对王安石新政有了形象的理解。

苏东坡与司马光一样,是极度反对新政的保守派。然而,他们的命运却被改革时的当权者随意践踏,“元佑党籍碑”也榜上有名。为此,林语堂深感不平。因此,书中不仅仅否定了王安石的政治观点,连他的文化功底也不放过。王安石的《三经新义》被说成是他的小儿子与一群“政治走狗”仓促编成的,而且错误百出,但参加科考的学子能否考中就取决于能否作他这本书的应声虫。

苏东坡传的阅读心得篇5

《苏东坡传》是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的所作,该书以文献资料为基础讲诉了东坡颠沛流离又充满潇洒传奇的一生。

提起东坡,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大多带着亲切会心一笑,随口都能吟上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东坡的作品之中无不流露出他至真至诚的本性,诙谐而有趣,文字间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内心。

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的诗篇传颂至今,广为人知。李白潇洒自如,从心所欲,遨游天地之间,不为凡尘琐事羁绊;杜甫忧国忧民,心怀天下,沉浮官场争斗,终身郁郁寡欢。李杜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或太过不羁洒脱,或太过忧愁苦闷,只选其一,未免太过单一。而东坡恰好将这两者合二为一,他的一生既忧且乐,美痛兼具,此乃真正的快意人生。

苏轼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文学、书法、绘画等各方面皆有很高的造诣。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词作上与同为豪放派的辛弃疾,并称“苏辛”;诗作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理念。

苏轼的才情虽名闻天下,但他一生卷在政治旋涡之中,仕途上历尽艰辛,乌台诗案屡遭贬谪,然而他始终光风霁月,淡然处之,真乃“一蓑烟雨任平生”。

岁月如流沙,弹指间,韶华易逝。东坡就如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永远散发着光与热,吸引我们去探寻他深厚的文学宝藏。

苏东坡传的阅读心得篇6

《苏东坡传》,非简单之流水帐,更非采用“春秋笔法”,而就是林语堂先生阅读超多资料,包括苏东坡的札记、诗词、私人书简等后所着的传记。我心度之,就是否林先生与苏东坡有诸多相似之处,不然为何其言己了解、喜爱苏东坡,而又能将《苏东坡传》写得如此色彩鲜明、感情丰富。

观苏东坡一生,无法不对其才智赞叹不已;而其言行、诗词、幽默,无一不就是其才智的体现。

苏东坡就是幽默的。某次与王安石谈及王之所谓“字源学”时,引用《诗经》中“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鸟,以王安石的方式来向其解释为何“鸠”为“九”、“鸟”二字合成,实为嘲讽;后某次更戏谑王安石曰“‘波’若就是‘水’之‘皮’,则‘滑’就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贬至缺医少药的海南之后,对朋友僧人参寥的关心,他仍在回信中说“但若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以此来告知朋友不必担忧。

苏东坡就是热爱生活的。其余不必说,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自己酿酒,更就是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他在诗词中,也多次提及美食--“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蒌蒿满地芦芽短,正就是河豚欲上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苏东坡就是感情丰富的。他的《江城子》一词,“十年生死两茫茫”,对其亡妻寄以情思,与其“大江东去”风格迥异,凄婉哀伤。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均表达了深切情爱与伤痛,之后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词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写花,又似写人。

苏东坡就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词风。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他写诗讽刺“群乌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麦青青”,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刚刚被释出狱后,即写诗两首,随后自己也掷笔笑道“我真就是不可救药!”

苏东坡也就是幸福的。他一生交友无数,知己遍天下,兄弟情深,妻妾对其关爱有加。尽管不如意事众多,如朝云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时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称为过得快乐呢?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根本就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谁说不就是呢?仅此感怀东坡居士这位旷古奇才吧!

苏东坡传的阅读心得篇7

今天,当提到苏东坡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宋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散文作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然而他不仅诗作得好,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但相比之下,苏诗更为著名。

苏东坡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他在北宋最好的皇帝当政期间长大,在一个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在为期间做官,在一个十八岁的呆子荣登王位之时遭受贬谪。所以读《苏东坡传》同时也是在了解关于北宋盛衰的一部史诗。提到苏东坡,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和他有很大关系的人——王安石。众所周知,王安石是当时很著名的诗人,而且还是苏东坡政治上的对头。在当时的腐朽政治之下,王安石为了实施自己那套社会改革新法而不择手段,将倡异议之人全予罢黜。然而广事宣传新政的结果却是:在五谷丰登的年月,农民的生活却苦不堪言,他们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杀不得不逃离乡里。然而苏东坡只能为他们呼天求救,但是却无法一施援手。由此可见,当时淳儒贤臣遭到迫害、小人当政的朝廷是多么可怕啊!

苏东坡之所以在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他诗文书画上的卓绝之美。苏东坡很巧妙地描写了他自己的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也许,用“能使读者快乐”六字来评价苏东坡的作品最恰当不过了。

15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