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景点导游词
哈尔滨景点导游词【篇1】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以俄罗斯文化为主题的伏尔加庄园。在这里,您不用出国就能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俄罗斯风情!
伏尔加庄园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哈成公路16公里处,占地60多万平方米,有30多座俄罗斯风格的建筑,庄园三面环水,园区内水道蜿蜒,水连水、桥连桥,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置身园中,在轻松与猎奇的旅程中品味异域风情,会让您在艺术建筑的韵律里陶醉于自然山水。
庄园内建有俄罗斯18、19世纪的经典建筑,可谓是俄罗斯建筑的经典浓缩。 这里不但复建了老哈尔滨人记忆中的精品,还复原了很多在俄罗斯也已消失的建筑,架起了中俄人民友谊的桥梁。来过这里的俄罗斯游客,无不感叹庄园建设者的情怀,感谢中华民族对异域文化的包容,盛赞庄园不仅仅是哈尔滨的,更是世界的,是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
庄园共分为接待区、文化区、综合服务区、娱乐区、垂钓区、俄式洗浴区、酒堡、马房、伏尔加冰雪乐园等九大区域。矗立在幸福桥头的这座漂亮原木建筑,曾是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织布厂的展厅,建于1896年,毁于1920年,现为庄园的客服中心。漫步庄园,一处处秀美风景、一栋栋艺术感强烈的俄式建筑,都从多角度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震撼,在这里吃、住、玩更能让您体味到全方位的奢华享 受,让您真正感受"庄园画里听钟声,推窗忆情俄罗斯”的意境。
游客朋友们,伏尔加庄园还有儿童乐园、露天泳池、伏尔加河游船、克里姆 林宫微缩景观、滑雪场、冰雪乐园等旅游项目。这里所有的一切都为您的到来做了精心的准备,而要深刻领会伏尔加庄园的魅力,还需要您在今天的游览中细细地品味。我们真诚地祝福大家在这里度过一个难忘的假期,留下一段对俄罗斯文化美好的回忆。
最后,欢迎各位的再次光临,谢谢大家!
哈尔滨景点导游词【篇2】
各位女士、先生们:
你们好!哈尔滨是一座非常年轻的城市,义是-座中西文化合璧、极具浪漫色彩的城市。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防洪纪念塔,就是一座具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建筑。防洪纪念塔不仅仅是哈尔滨市众多雕塑中的典型代表,而且已成为哈尔滨市的骄傲和象征。
为什么说这座纪念塔是哈尔滨的骄傲和象征叮臼新中国成立以前,哈尔滨屡次遭受洪水的危害,1932年洪水曾洗劫了大半个哈尔滨,城区街路成了行舟的水乡泽国,男女老幼四处逃命,数万人露宿街头,水患使广大劳动人民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1956年和1957年,哈尔滨又连续遭受洪水的侵害,特别是1957年发生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30米,比1953年的最高水位高出0.58米,超出市区地面4米左右,水势凶猛,风雨交加,大水持续月余,沿江堤坝险象环生。英勇的哈尔滨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顽强与洪水搏斗,终于战胜了百年未有的特大洪水。
为确保哈尔滨市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957年I1月,党和政府决定修筑市区永久性江堤。哈尔滨市人民,在天寒地冻、风雪交加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严冬,又发扬战胜洪水的光荣传统,任劳任怨,不计报酬,总出工2427万个,完成461万立方米土石工程,提前巧个月完成了原定两年完成的工程计划,筑起了坚固的百里长堤。碟建成后,为纪念防洪斗争和筑堤的伟大胜利,表彰全市人民的丰功伟绩,修筑了这座“哈尔滨市人民纂囊{箫奢至。高高耸、。塔、,它的高度是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我们再来看看塔座下部的两级水池: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塔身中部浮雕着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集中描述了人们在防洪斗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塔的顶端是防洪筑堤英雄的立体雕像,象征着英雄的哈尔滨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永远是战胜困难的胜利者。
大家再往主塔后面看,环立着20根圆柱,上端有环带连接,组成了长达35米的半圆回廊,象征着20世纪的哈尔滨人民力量坚不可摧,牢固的堤防坚如磐石。回廊两端是两幅浮雕,雕刻着各民族、各行业的群众笑逐颜开、手持花束、挨肩挽臂,在猎猎红旗指引下阔步向前、欢庆胜利的场面。1998年夏,哈尔滨发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89米,哈尔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军民团结奋战,又一次战胜r特大洪水,保h了家园。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根金色曲型圆管,就是120.89米的水位标志。
这座具有浓郁的异国风格的精美雕塑建筑的设计者就是黑龙江省著名建筑设计师—李光耀,哈尔滨很多经典建筑都出自他的设计
为了进一步增强防洪纪念塔广场的文化氛围,1990年,在塔前的水池里安装一组大型音乐声控彩色喷泉,给哈尔滨增添了一大景观。 1996年,在广场前又放养r 500羽和平鸽。1998年,市政府对防洪纪念塔广场进行r整顿改造,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和摊铺,新辟建r假日休闲广场,使了‘一场更加宽敞、壮观。
防洪纪念塔广场还是哈尔滨市举行大型政治、文化和体育活动的场所之一。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首都北京举行,这座英雄广场成为亚运火炬传递的东端起点。第24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人城式的红地毯,就是从广场铺向中央大街,全长1380米,宽3.3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地毯,已载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大全。
防洪纪念塔是哈尔滨人民勤劳、智慧和勇敢的写照,今天她正激励着946万哈尔滨市人民去谱写新时代的篇章,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哈尔滨景点导游词【篇3】
哈尔滨作为一个近代城市,其城市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相比,谈不上悠久。但也就是这不算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哈尔滨所特有的文化,这文化已溶入了我们的血液,我们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受其影响。哈尔滨只有1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名城。上个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英、日、法、美、意等16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建有300多家国际商社,外国移民大量涌入,最多时达到17万人,而当时的哈尔滨仅有人口30多万,也就是说在两个人中就有一个外侨,哈尔滨一时间成为以沙俄统治为首的国际城市.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惨败而告终。失败的结果是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并赔偿白银2亿两,面对如此局面,清政府急于寻找一位“国际盟友”以联合抗日。此时的哈尔滨只不过是在花江旁,由少数、艺人、农民组成的小鱼村。他们捕鱼贡鲜、耕种土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不过以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改变了这个渔村今后的命运。1896年,对我国东北地区凯觎已久的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和《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根据合同第六条规定,铁路所需土地由中方提供,至铁路全线建成时,俄方共占铁路用地1161平方公里,称为铁路附属地。俄国在1898年将中东铁路工程局迁至哈尔滨,并把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中心。1920__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哈尔滨也成为沙俄控制下的"国中之国"。日俄战争期间,哈尔滨成为俄国的后方基地。俄战败将势力退出南满后更把哈尔滨作为其向中国经济掠夺的前沿。二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本家、险家纷纷来哈投资、投机和淘金。有16个国家在哈尔滨设事馆,20余个国家在此居住。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火阻隔,哈尔滨经济得以几何级迅速发展,被称为“东方莫斯科”、“中国巴黎”,哈尔滨成为外国、富商的乐园。
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了哈尔滨,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哈尔滨人的境况是悲惨的,电视剧《"黑太阳731》就是历史再现。当然,我们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想必很多人都听过讲的《8"夜幕下的哈尔滨》吧,那里描写的就是哈尔滨人顽强与侵略者作斗争的故事。《尚志》、《一曼》等电影、电视剧反映的内容都是真实的写照。
值得庆幸的是,作为在中国率先进入近代国际都市行列的哈尔滨,虽然从建市之初就一直在外国列强的控制之下,但她是回到人民手中的第一个大城市。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在此后三年多的时间里,作为解放战争的后方,她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哈投巨资,将其建成了工业基地和科技城。苏联援建的156大项目中有13项在这里,各种大学大所也纷纷落户哈尔滨,如赫赫有名的军工、哈工大、黑大、哈师大、哈医大、商大、东北林大、东北农大等,在哈尔滨的历史上出现了二次辉煌。但在改革开放后,相对来讲,哈尔滨有些落后了,老工业基地、"国有大型企业在改革中船大掉头难,再加上政策倾向沿海地区,这些都使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只要耕耘就有收获,我可以高兴地告诉大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们又站起来了。现在经过"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及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哈尔滨国有工业已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于两年前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的良好态势。如大家熟知的哈药集团、、、三大动力厂等都实现了再次腾飞的目标。权威人士判断新世纪里,哈尔滨将在中国率先进入现代化。“漫漫,其兮,吾将上下求索”,尽管前面的路很长,但我们充满了信心。
今天的哈尔滨已不再是当年的渔村,她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675平方公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城市。人口近千万,其中市区人口三百多万,下辖8区11市县。
关于“哈尔滨”的名称由来,众说不一。一说古语“平地”;一说“晒网场”;一说真语“阿
勒锦”,是“荣誉”、“声望”的意思。
哈尔滨机场是中国东北北部最大的国际航空港,"哈尔滨火车站是中国东北北部铁路干线的枢纽,花江是中国内河通航的第三大河流,哈尔滨港是这条江上的最大中心港。
哈尔滨的夏天气候宜人,绚丽多姿,别具魅力,是消夏避暑的理想地方。美丽的花江宛如一条彩带,给城市增添了无限风光。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引得中外著名艺术家纷纷前来献艺,使哈尔滨赢得了"北方音乐名城"的美誉。
哈尔滨还是一座冰雪名城,每年举办的"f8"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艺术博览会"汇集了冰雪艺术精华,吸引了海内外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参加经济贸易交流。
哈尔滨的城市建筑别具,蜚声中外,不仅有林林总总的欧式建筑,也有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近年来又建设了许多现代建筑,使这个城市呈现出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
我们马上就要到达中央大街了,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目的地,中央大街。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们现在来到了哈尔滨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央大街步行街。到哈尔滨,要逛中央大街步行街就像到北京一定要去王府井大街一样。 现在我们就站在这条中央大街上,它北起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米,其中车行方石路宽米,全街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其中保护性建筑13栋。
1997年6月1日正式开通步行街,全长860米。
早在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名为“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当时: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街两旁的俄人铺子也多了起来,牌匾多用俄文,他们经营杂货、修表等,所以虽称“中国大街",但两侧多为欧式建筑,商业也多为外国人经营,犹如外国城市一样。 到了1920__年,刚收回行政权利的中国地方政府,急于显示自己管辖的能力,决心更进一步整顿这条已声名远扬的大街,特地请著名的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花了整整3年时间,铺成了一条方石路,就是大家脚下踩着的这些方石头。现在看起来,似乎再平常不过了,但在当时,运输业极不发达,这些由外兴安岭、张广才岭开凿运来的花岗岩的方石,每块成本约合一枚银元,在当时这一个银元,能买回40斤小米,那是一个成年人一个月的口粮啊。这方石长18厘米,宽12厘米,大街用方石约70多万块,全部耗银可买2800多万斤小米,是多少中国人的血汗啊!寸路寸金,古今中外,有多少如此昂贵的道路呀!故又称“黄金大道”。难怪中央大街被人们称为“金子”铺成的路。据专家测定:中央大街的方石路还能磨上一百年。 其实方石路当年是哈尔滨的象征,1931年旅欧途径哈尔滨的著名诗人朱自清在其日记中写到:”石头路倒是哈尔滨的一大特点,很洁净,尘土 少,·······“,所以物以稀为贵,中央大街的方石路自然令人倍受宠爱。
在大家的右手边,就是这条大街上最著名的马迭尔宾馆。当年在哈尔滨的犹太人,主要来自俄国,当时常常能看到一些头戴黑礼帽,身穿黑大衣,鬓角蓬松,蓄着胡须的犹太人。犹太人那时尚无自己的祖国,而是持他国护照,抱着到远东处女地淘金的热情来到哈尔滨,犹太人具有非凡的商业才能,加之人们流浪于世界各地,无论什么样的生活环境都能适应,他们很快的发展起来。到1920__年,犹太人移民哈尔滨达到鼎盛时期,约有1万余人。 1920__年,中东铁路临时通车,俄国籍犹太人约瑟 开斯普来到哈尔滨,他开过修表店、银器店、珠宝店,他以犹太人独有的精明和眼光,预料到日后哈尔滨必将成为远东最大的国际都市,旅店业极有前途,于是,他聘请他的俄国挚友尤金诺夫设计,选购欧美各国上等建材,在1920__年建成了远东最豪华的马迭尔宾馆,也是中国第一家涉外宾馆,是新艺术运动式建筑。 马迭尔宾馆作为中央大街最早的建筑,占据了最佳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大街中段。这座路易十四风格的三层建筑,典雅豪华,步入内部是浓郁的法国情调,仿佛进入法王路易十四的宫殿,极尽豪华的壁饰、挂毯、铜器及各种规格的镜子,镶嵌金边,不愧为”东方的凡尔赛宫“。
当时,还开设了马迭尔电影院、戏园,每日放映外国电影,演出中外戏剧。那时的马迭尔真可谓是日日弦管闻客醉,夜夜酒色入灯红。门前轿车迎来送往,楼内频传骨牌声声。解放后,马迭尔宾馆以它特有的名望接待过许多军政要员,如末代皇帝溥仪、__宋庆龄、历史学家郭沫若、大画家徐悲鸿·······。
好店须有好名字,约瑟·开斯普对此雄心勃勃,名字来自英文”modern“,表示摩登、时髦的意思。
在马迭尔宾馆的对面,就是华梅西餐厅,已经有80年的历史。1920__年时,原名马尔斯餐厅,1931年正式做俄式大菜,成了西餐名店。1937年全市西餐厅260多家,中央大街100多家,它是哈尔滨最正宗的西餐厅。这里每天午夜才闭店,有汉、俄、日、犹太服务员40多人,均衣着讲究,夏天白衫一天两换,保持洁白。1957年改名为华梅西餐厅。正宗俄式大菜享誉海外,它突出欧洲园林式酒吧风格,服务员一律黑西服、红领带,敬菜、摆台有理有序,上菜高拿轻放。它经营的俄式大菜,也是随着中东铁路来到哈尔滨的。当时的特色是纸包小牛肉、纸包大虾、闷罐牛尾。几十年来,它综合了已经消失的西餐厅的特色,增加了基辅烤鸭、莫斯科烤乳猪、高加索羊肉串、海参崴的奶汁桂鱼、苏波汤、大马哈鱼和俄式面包”沙艾克“。
再往前,就是哈尔滨市最大的一处巴洛克建筑——教育书店,原名松浦洋行,入口处有两尊人体塑像,他们是古希腊神话中两个擎天神,男的亚特拉斯,女的加利亚切德。
在教育书店的对面,就是哈尔滨著名的啤酒广场,每到夏季,这里就会搭起凉亭,摆上藤椅,是哈尔滨市民夏季消暑、喝啤酒的好地方。广场上还有一个1999年从大连运来的铜制的马车雕塑,名为”老街神韵“,这幅雕塑就是当年中央大街的真实写照。
当时这条石头路都是高档马车,纯种大洋马,马蹄奏着清脆的声响,穿行在绿茵石头路上,满大街上飘着香水味,满眼见到的都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是不是有一种异国他乡的感觉呢!
中央大街,楼高与道路的宽1:1,沿街建筑多为二层楼建筑,没有太高大的,也没有太矮小的,地面和屋顶呈53度视角,令人很舒服,稍抬头就能看清建筑细部结构。
近年来,各商家纷纷重新装饰门面,贴金镶银,张灯结彩,把中央大街打扮的更加!富丽堂皇,成为哈尔滨最著名的最富有特色的商业一条街。今天,走在中央大街,便会发现临街两侧风格各异而又统一和谐的建筑,与方形石铺成的大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组成了中外城建史上独特的长街。而这些建筑,各式各样,既无中国古典建筑的飞檐斗拱,红墙绿瓦,也没有古园林的曲径通幽,九曲流觞。但漫步长街,每迈一步,都有一番风景。 现在就请大家漫步在这条充满异国情调的中央大街上,来细细体会这别样的情怀吧!
哈尔滨景点导游词【篇4】
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本身也有两条主要支流,其一为源于白头山天池的第二松花江,另一为源于小兴安岭的嫩江,两条支流在扶余县汇合始称松花江,折向东北流至同江县注入黑龙江。全长一千八百四十公里,流域面积五十四万平方公里。松花江流域范围内山岭重叠,满布原始森林,蓄积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山脉上的木材,总计十亿立方公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森林区。矿产蕴藏量亦极丰富,除主要的煤外,还有金、铜、铁等。
松花江流域土地肥沃,盛产大豆、玉米、高粱、小麦。此外,亚麻、棉花、菸草、苹果和甜菜亦品质优良。松花江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大淡水鱼场,每年供应的鲤、卿、鳇、哲罗鱼等,达四千万公斤以上。因此松花江的确是东北地区的一条大动脉。
冬季的松花江,气候严寒,有时会降至摄氏零下三十度,结冰期长达五个月。但是在丰满水电厂这一段从不结冰,据说是因为通过发电厂流入江里的水温甚高所致。这一段夹带暖流的江面,不断冒起团团蒸汽,凝结在岸边的柳丝、松叶上,形成一簇簇、一串串晶莹似玉的冰花,十里长堤顿时成了玲珑剔透、玉树银枝的世界。这就是闻名全国的“树挂”奇景。
冰灯是松花江流域一种特有的民间艺术,每当千里冰封的季节,家家户户的`屋檐下,便会悬挂起一盏盏别出心裁的自制冰灯。所谓冰灯,是真正用冰制成像玻璃一样的灯罩,可以点上烛火。根据东北文献记载,早在清代已有冰灯制作,历史相当悠久。初期的冰灯,不过是当地贫穷人家过年过节时张挂的一种简陋装饰,其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造型复杂、多姿多采的冰制艺术品。
哈尔滨景点导游词【篇5】
各位女士、先生们:
你们好!哈尔滨是一座非常年轻的城市,义是-座中西文化合璧、极具浪漫色彩的城市。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防洪纪念塔,就是一座具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建筑。防洪纪念塔不仅仅是哈尔滨市众多雕塑中的典型代表,而且已成为哈尔滨市的骄傲和象征。
为什么说这座纪念塔是哈尔滨的骄傲和象征叮臼新中国成立以前,哈尔滨屡次遭受洪水的危害,1932年洪水曾洗劫了大半个哈尔滨,城区街路成了行舟的水乡泽国,男女老幼四处逃命,数万人露宿街头,水患使广大劳动人民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1956年和1957年,哈尔滨又连续遭受洪水的侵害,特别是1957年发生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30米,比1953年的最高水位高出0.58米,超出市区地面4米左右,水势凶猛,风雨交加,大水持续月余,沿江堤坝险象环生。英勇的哈尔滨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顽强与洪水搏斗,终于战胜了百年未有的特大洪水。
为确保哈尔滨市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957年I1月,党和政府决定修筑市区永久性江堤。哈尔滨市人民,在天寒地冻、风雪交加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严冬,又发扬战胜洪水的光荣传统,任劳任怨,不计报酬,总出工2427万个,完成461万立方米土石工程,提前巧个月完成了原定两年完成的工程计划,筑起了坚固的百里长堤。碟建成后,为纪念防洪斗争和筑堤的伟大胜利,表彰全市人民的丰功伟绩,修筑了这座“哈尔滨市人民纂囊{箫奢至。高高耸、。塔、,它的高度是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我们再来看看塔座下部的两级水池: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塔身中部浮雕着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集中描述了人们在防洪斗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塔的顶端是防洪筑堤英雄的立体雕像,象征着英雄的'哈尔滨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永远是战胜困难的胜利者。
大家再往主塔后面看,环立着20根圆柱,上端有环带连接,组成了长达35米的半圆回廊,象征着20世纪的哈尔滨人民力量坚不可摧,牢固的堤防坚如磐石。回廊两端是两幅浮雕,雕刻着各民族、各行业的群众笑逐颜开、手持花束、挨肩挽臂,在猎猎红旗指引下阔步向前、欢庆胜利的场面。1998年夏,哈尔滨发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89米,哈尔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军民团结奋战,又一次战胜r特大洪水,保h了家园。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根金色曲型圆管,就是120.89米的水位标志。
这座具有浓郁的异国风格的精美雕塑建筑的设计者就是黑龙江省著名建筑设计师—李光耀,哈尔滨很多经典建筑都出自他的设计
为了进一步增强防洪纪念塔广场的文化氛围,1990年,在塔前的水池里安装一组大型音乐声控彩色喷泉,给哈尔滨增添了一大景观。 1996年,在广场前又放养r 500羽和平鸽。1998年,市政府对防洪纪念塔广场进行r整顿改造,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和摊铺,新辟建r假日休闲广场,使了‘一场更加宽敞、壮观。
防洪纪念塔广场还是哈尔滨市举行大型政治、文化和体育活动的场所之一。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首都北京举行,这座英雄广场成为亚运火炬传递的东端起点。第24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人城式的红地毯,就是从广场铺向中央大街,全长1380米,宽3.3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地毯,已载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大全。
防洪纪念塔是哈尔滨人民勤劳、智慧和勇敢的写照,今天她正激励着946万哈尔滨市人民去谱写新时代的篇章,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