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军人表彰事迹2000字
军供站被省、市评为先进单位,被部队的相关部门表彰与认可,并荣获2015年9。3阅兵保障先进单位和个人,被受阅部队表彰。他本人多次被市粮商党委、市粮食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2016年被驻沧部队授予优秀军供站、双拥模范代表,赢得了各方面的广泛赞誉。
实践宗旨保军供
军粮供应管理工作事关国防安全,事关军民关系,事关社会安定,刘__同志深知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子弟兵服务”的宗旨,把部队方便不方便、官兵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想部队官兵之所想,急部队官兵之所急,忧部队官兵之所忧。辛勤工作,在军粮供应工作第一线,他十年如一日,克服站内人少事重的困难,每天早上班晚下班,既当站长又当供应员,有时还兼当司机装卸工。
不论是寒冬酷暑、风霜雨雪,只要部队有需要,每天24小时随叫随到,召之即来,来之能供。2015年阅兵、受阅部队进驻我市,部队首长要求,军供站供应军粮、副食、水果等,他立即向中心和局领导汇报,局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保障预案,他亲自带领职工24小时值班,不分节假日,严把进货关、每天都出现在保障一线。当时正值酷暑,他就背着藿香正气水,外场温度高达60度,他说官兵们能受得了,我就受得了。整整三个月,他圆满完成了受阅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受到了广大官兵的一致好评,被官兵们亲切的称为不穿军装的老班长,也受到了部队的表彰,为军粮供应系统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也为“河北军粮”创下了品牌。
艰苦创业搞经营
2015年,刘__同志担任__市军供站负责人时,全站只有3名员工,基础设施条件比较简陋,只有一间几十平米的仓库,面对困难,他没有气馁,更没有退缩,结合实际积极谋划,军供粮站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落实政策保军供,争取政策强军供,加强建设促军供,多种经营活军供”的工作思想。在坚决贯彻执行上级部署要求和军粮供应管理政策,保障部队官兵军粮供应的同时,一方面身体力行,发扬“不怕千辛万苦,不管千方百计,不惜千言万语”的“三千”精神,努力争取上级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扩大经营范围,向市场要效益,经过几年努力,在省军粮供应管理中心、市粮食局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的与驻沧部队签订了以“军民融合式发展”框架的调味品,副食、禽、蛋、奶供应合同,年营业额达300万元。
军民融合促发展__以来,__着眼于实现强军梦、中国梦,鲜明地提出了军民深度融合的时代命题,并将之上升为国家战略,刘__同志审时度势,敏锐反应,在省、市军供中心的领导和支持下,充分认识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从理念创新、运营模式、发展路径等方面大胆探索,率先推进,切实做大做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趟出了军民融合饮食保障发展新路子,取得了阶段性发展成果。军民融合核心就是一个“融”字,这就意味着不是简单的叠加、捆绑,而是要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拉动经济发展,富国才能强军,强军才能卫国,为了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军队饮食保障,他先后多次跑部队、走市场,联系食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养殖户,与他们积极沟通,密切联系、制定方案,先后与十几家企业与农户签订了供货合同。把给部队供应的副食产品,质量提升,价格下降了,百分之十以上让官兵们吃得更好更丰富,得到了广大官兵的一致好评与认可。
严于律己抓管理
刘__同志常说做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做就做一流。为此,他始终把抓管理强队伍作为重中之重,制定了军粮采购、调运、存储、供应以及服务公约,工作准则等,一整套的工作规章制度并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依制度办事,逐渐形成了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为了使工作做得更好,他着力加强军粮网点规范化建设,全站职工持证上岗,购粮部队购粮手续尽量简化,营业厅设置公告栏意见簿、军粮价目表、复称台、军供粮标准样本台,自觉接受部队监督,树立起了军粮供应管理站良好的社会形象。
力促军地共建将双拥工作落到实处
经常组织各种活动推动军民共建,每年的“八一”建军节、春节,刘__同志都组织单位的干部职工,慰问驻沧部队官兵、军烈属,赠送慰问品,并组织年轻职工为军烈属送温暖,送劳动活动、尽力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他积极参加与军队政治、文化、体育等联谊活动,例如篮球友谊赛、联谊晚会等,与驻沧部队官兵增进了解,互建深厚友谊。
刘__同志以对工作的满腔热枕,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诠释了一名党员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人生追求。在双拥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思路,强化措施,多方位,多领域,多层次,为建设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国防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最美退役军人表彰事迹2000字(篇2)
军人,一个响亮的称呼,肩膀承载着人民赋予的责任、希望。
保家卫国时,他们冲锋在前;
脱下军装后,他们继续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始终不改初心。
退役老兵朱明全,把忠诚与担当镌刻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
更把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的责任和使命烙印在心头,化作前行路上澎湃的动力。
光荣退伍,从老兵变成学徒
朱明全,1978年出生,全椒县人。1997年,19岁的农村娃朱明全中专毕业后就穿上军装,圆了童年的梦想。
部队是个大熔炉,更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1999年12月份,朱明全在河南洛阳参军两年后,从部队退役返乡。两年的军旅生涯,他经历了各种考验,收获了坚韧不拔、敢于拼搏的品行,在担当奉献中,坚守军人本色。
朱明全退役回到家乡,参加了工作。人生,自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朱明全被分配到全椒县供销合作社下属的全椒县土产公司上班,工作了半年多,公司面临改制,朱明全需要重新作出选择。虽然已经退伍,但是在朱明全的观念中,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下岗工人”这个标签被贴上的同时,朱明全才第一次真正开始思考起自己未来的路。回家务农吗?
二十来岁,正青春年少。几年的军旅生涯,随部队走南闯北,中国的发展速度在朱明全的心中燃烧着熊熊烈火,故乡那一亩三分地已经无法安放他那发烫的灵魂。
但除了在家务农,他还能去哪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闲时的朱明全被昔日战友喊到网吧上网。在那个年代,能接触到电脑的机会不多,当时的朱明全对于“电脑”非常陌生,这是他除了在电视上看到介绍以外,第一次真实地接触这一高科技产品。凭着敏锐的市场判断,朱明全意识到,中国的快速发展必定需要电脑的全面普及,他要在这个行业里发光发热。
朱明全说干就干。24岁的他,带着简单行李,孤身一人去到合肥学习技术。
人生地不熟,几经辗转,朱明全找到了一间200块钱房租的小屋住下,并在合肥市的一家电脑公司,当起了学徒。此后的几年里,朱明全认认真真地学习技术,不懂就向前辈们请教,踏踏实实地做好交给他的每一件事。
“我在合肥整整待了六七年,刚开始工作时,从来没和老板谈收入的要求,想着自己能够留下来学技术就行。”朱明全回忆起想起在合肥打工的经历,仍旧记忆犹新。他说,这段学徒的经历,为他回滁创业积攒了丰富的经验。
回滁创业,一步一个脚印
2008年,朱明全带着学到的技术,以及自己这些年辛苦攒下和家人支持的两三万块钱,来到滁城创业。
滁城虽然离朱明全的家乡全椒很近,但从小在全椒农村长大的朱明全,在滁城无亲无故,对这座城市还是很陌生。但心中腾起的创业火苗愈燃愈烈,军人的天性是不畏艰难,朱明全立志要创出一片天。
创业刚起步阶段,首先面临着就是资金短缺的问题,那时的朱明全甚至拿不出钱购买维修电脑的配件。为了减少成本,朱明全租了一个20平米的店面,房子被隔成上下两层,吃住都在里面。艰难的条件,留给朱明全印象最深的是不方便烧热水,即使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他都是用冷水洗澡。这是他蔑视困难的恒心,也是在部队里铸就的钢铁意志。
没有资金,朱明全靠赊账来维持店面。商家一开始也不愿意赊账给他,时间久了,朱明全做事认真成熟的表现获得了商家的认可,就这样一边借钱做项目,挣钱了再把借款还掉。慢慢地,朱明全的事业开始有了起色。
刚创业时,朱明全既是老板又是员工,自己每天都会出去找客户找单位合作。朱明全告诉记者,做他们这一行靠的是服务,很多顾客在他们公司购买产品,即使东西过了保修期,他们照样给顾客提供免费上门服务,带来的则是用户的好口碑和越来越多的顾客。
接下来的时间里,朱明全创办了滁州市琅琊中电设备维修中心,2016年,因业务发展需要,维修中心更名为安徽阿凡提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2011年,朱明全计划扩大自己的业务。公司先后在滁州市代理了爱普生、四通、OKI、富士通、映美、中控智慧、佳能、兄弟、绿联等世界知名IT品牌。2022年8月,公司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今,朱明全经营的公司与多家企事业单位、行业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服务周到、价格合理,企业实力雄厚,重信用、守合同,为客户提供一整套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同时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
奉献社会,退役老兵的使命担当
如果说,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是军人价值的最好体现。那么,在和平年代里,默默无私的奉献是军人最好的写照。创业以来,朱明全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善待他人,回馈社会。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始终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军人的光荣传统与使命担当。
如今的朱明全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和自己的爱人一起经营着安徽阿凡提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正大门一旁,是“当兵保家卫国退役奉献社会”的醒目标牌。朱明全说,自己是军人出身,是部队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现在自己有了能力,就想为社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在店门口做了这个牌子,为退役军人、周边群众提供免费维修电脑服务,环卫工人、老年群体也可以随时来公司歇歇脚、吹吹空调,喝杯水,做的事情虽小但却很有意义。
创业以来,朱明全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条路,虽然很多时候很难熬,朱明全庆幸自己还是坚持了下来。对于今后的规划和发展,朱明全说,公司要立足于做好熟悉的领域之外,还要拓展新的业务,接下来公司还会向信息化智能化项目工程施工这一块转型,对于涉及到新的项目和领域,他表示虽然自己40多岁了,但还是会不断学习,坚持活到老学到老。
一朝入军营,终身是个兵。曾经当过兵,终身有军魂。军旅生涯,不仅为青春筑梦,也为一生烙下了深深的印痕。自主创业14载,朱明全砥砺前行,初心不改;脱下军装23年,他默默奉献,兵心依旧。这就是朱明全,一个从农村娃走进军营,又从军营走入社会的“创业之星”。朱明全的创业历程,为自主就业退役军人树立了榜样,激发更多的退役军人传承发扬部队优良作风,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
最美退役军人表彰事迹2000字(篇3)
个人简介
___,男,1969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退伍军人,现任___市___有限公司董事长。
少年立志,铸就精神
1987年11月,一位怀揣理想,对祖国饱含深情的青年来到沈阳炮兵学院,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服役期间,___从事测地工作。在远离尘嚣的山区,不断重复的单一任务,这个年轻人经受磨练。每一次任务,都是一次挑战,军人的一身铮铮铁骨皆是血与汗浇灌而成,这个年轻人也不例外。他始终坚信,每一个优秀的士兵都要绝对地服从组织,每一颗螺丝钉都是重要的存在。
三年来,无论严寒酷暑风吹雨打,他始终将根牢牢地扎在那块贫瘠的土壤里,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出色地完成每一次任务。因为表现优异,1990年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这个年轻人,在这段入伍经历的洗礼中不断成长。三年后的他,褪去了稚气,蜕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三年的军旅生活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部队紧张的生活和严明的纪律培育了我干练、高效的作风,造就了我不屈不挠、不畏困难的性格”,___如是说。
青年创业,搏击风雨
1990年12月,___退伍回乡,进入___市工贸合营针织厂工作,成为一名基层员工。他充分发挥军人吃苦耐劳、刻苦专研的精神,踏踏实实坚守在自己普通的岗位上。在五年的时间里,他凭着自己的好学肯干积累了不少服装行业的相关经验。
1995年工厂改制,26岁___下岗了。他回到了北前头村老庄上的老家务农,但驻守田间的他并没有停止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一直关注着外面的经济形势。适逢上世纪90年代末,市场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祝塘的服装行业异军突起,很多有前瞻性的青年纷纷创业,一家家服装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了出来。___的内心也是颇不平静,这只暂时休憩的苍鹰,开始展翅,准备冲向着那广袤蓝天。种地的同时,他开始认真分析市场现状,在做了详尽的创业计划和市场考察后,___决定要自主创业——开办服装厂。
目标锁定了,但启动资金却成了头等大事。创业初期,___遇到的首要难题就是资金短缺。他说服了家人,把家里仅有的5万元积蓄拿出来。又找朋友东拼西借,这才勉强凑够20万元启动资金。随之而来的是场地问题,由于资金有限,租厂房也是个难题,___和妻子在祝塘街头东奔西跑,到处寻找适合做服装厂的厂房。经过两个多月的比较和考量,终于在老的祝塘影剧院二楼租了一层楼面,总算把厂子办了起来。尽管厂房十分简陋破旧但___夫妻二人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收拾得像模像样。他们购买设备,招聘了15名员工,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旅。
创业初,工厂的大事小情都是___亲力亲为一手抓,不仅要找订单,抓质量,还经常下车间跟工人一起干活。在厂里,___没有一丝老板的架子,他把员工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总是自称“阿彪”,和大家相处总是一团和气。早上他第一个到位,烧好开水,打扫卫生,让员工一上班就能有个好的心情,下班他也总会留到最后,做完安全检查工作再离开。在___的苦心经营下,他的厂子——___被经营得有声有色。很快就他还清了所有债务,工厂业绩一年比一年好,仅仅用了5年时间,___就把15人的小厂子扩大成了300人的企业。期间随着员工的增多,企业规模的扩大,厂址也数度变更。但这样的“居无定所”,始终无法让___安下心来,他最终决定自建厂房,成立一个真真正正自己的企业。
中年遇挫,不惧险阻
没有谁的创业之旅是一帆风顺的。2008年,一个糟糕的消息传向了正在检查新厂房施工情况的___耳中:与___长期合作的上海业务公司倒闭,导致___失去了订单。
此时的___,无疑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新建厂房需要大笔资金,如今新厂房还没完工,订单又没了。面对这样的打击,___没有烦躁不安,更没有沮丧退缩。他发扬军人迎难而上的精神,立刻行动,出发到上海、南京等地去考察新的业务。凭借自己厂子的信誉、产品的质量和良好的口碑,___很快就与几家业务公司达成了合作关系,不仅规避了企业倒闭的风险,还顺利扭转了局势。很快他赚足了资金,完成了新厂房的建设,并迅速把企业做强。到2010年,___全年实现销售1亿元,为700名职工提供了工作岗位,成为我镇规模企业。
壮心不已,奉献不息
作为一名创业成功的企业家,___内心有一份崇高的社会责任。一直以来,他感谢这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给他创造的创业机会,同时他也秉承着军人应有的作风和气度,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尽心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回馈社会。
2013年,___了解到文林的一位老战友患了肝腹水,辗转的治疗给这个家庭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他听后二话没说,慷慨解囊,拿出三万元给战友救急。然而无情的病魔终究没有放过这个孱弱的生命,战友最终带着遗憾离开。___深感悲痛的同时,更默默坚定了信念: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014年,___一名叫王凤娣的女职工检查出胃癌,这个晴天霹雳瞬间让原本不富有的家庭雪上加霜,___了解情况后立刻送去了1万元慰问金,让王凤娣一家颇为感动。等王凤娣做完手术回到单位对俞总表示感谢时,员工才知道俞总的善行义举。
一名叫杨感二的外地职工患了脑肿瘤,正当她一筹莫展之际,___雪中送炭,联系上海的专家为她做手术。现在杨感二已经完全康复,回到单位上班。平时,厂里谁有个头疼脑热,___也会派车送他们去看病,职工中谁有困难,他带头捐款。___的举动让员工们都觉得自己在___工作有一种归属感,这里是一个温暖的港湾。
近年来___每年为慈善一日捐、关爱基金捐款。资助困难学生、捐助敬老院、村里造桥修路的捐赠都少不了___。___的可贵品质就体现在,这么多年热心做公益事业,但他从来不拿这些来标榜自己。
“多为社会做点事,不忘部队的培养,尽我应有的责任和担当。”___说道。正是当年在部队的磨砺和成长,使他后来在创业路上尽管坎坷曲折,但始终勇往直前,无畏荆棘,战胜各种挑战。回看来路,从退伍到工作,从下岗到创业,___的艰苦创业之路,充分体现了一名退伍军人不畏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闪耀着“退伍不褪色”的光芒。
最美退役军人表彰事迹2000字(篇4)
我1980年入伍,先后在广州军区某师小车班担任专车司机,在总政某干休所任车队队长,两次荣立三等功。1989年转业,在北京大发公司工作两年,任车队队长,在北京丽都啤酒厂工作5年,担任北京地区销售负责人。在这7年里,年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1997年底,我创办了北京平谷凯超机动车检测场。企业现有总资产两个多亿,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我也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家。
一、为政府分忧,立志创办私营企业
在我国继续深化改革的九十年代,企业员工下岗比比皆是,机关干部下海经商的也大有人在,复员退伍军人安置问题困扰着政府。我看到深化改革中带来的阵痛,尤其是和自己一样在部队奉献了几年、十几年青春和热血的战友,退伍返乡后工作没有着落,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琢磨着,自己能不能下海经商,创办一个私有企业,既为政府分忧,也为退伍军人就业解难。
我在部队服役十几年,从学车、开车到管车,和车结下了不解之缘,对车情有独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市场调查,创办一个机动车检测场想法孕育而生。于是,我工作之余奔走在政府部门之间,跑项目、报审批、办手续,政府部门一路绿灯,批准我开办“北京平谷凯超机动车检测场”,“八”字写了一半,另一半就是资金,我和爱人商量,把家里全部积蓄拿出来,又东凑西借了几万元,1997年底,“北京平谷凯超机动车检测场”终于挂牌上岗了。开张营业时,我就招聘了十几名在部队会开车、会修理、当过教练的退伍军人到我的企业工作。
二、立精图治,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随着业绩不断攀升,信誉不断提高,我的想法也越来越大,我想真正要使私有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断拓展企业的经营范围。仅机动车检测,日检测能力达600辆,拥有10吨全自动安检线一条、6吨全自动安检线一条、全自动摩托车检测线一条、自动大柴、小柴工况和汽油检测线10条。20__年3月,检测场顺利通过了iso9001-20__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取得认证书。同时,以检测为龙头,拓展企业内容和服务项目,相继成立了北京佳艺汽车修理厂、交通队违章车辆停车场、保险代理公司、司机体检中心、车辆尾气检测中心和北京柒粮液寅午宝酒业有限公司等7个下属企业,企业总资产达两个多亿,累计纳税20__多万元。企业先后多次被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技术监督局分别评为“守信企业”、全国“诚信企业”、银行系统aaa企业,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我也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家”,20__年我还被评为“全国诚信企业家”、“守信先进个人”。
我在创办企业的历程中深刻认识到优秀企业、诚信企业,取决于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取决员工形象,员工形象就是员工的工作作风、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服务态度等各方面的总和。为此,我注意用部队的过硬作风、优良品德、敬业精神影响企业,带动员工。在企业开展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严格执法、优质服务”学习教育活动。在退伍军人中开展了“退伍不褪色”、“岗变志不变”、“适应社会、服务人民”教育活动,还吸收发展了36名同志入党。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打下了良好思想基础。
三、企业发展,不忘回报社会和军营
我常说:“企业发展了,我们不忘党的政策英明,不忘部队的培养,不忘对社会的奉献。”1997年以来,我的企业先后帮助安排复员转业军人、下岗职工400多人,其中复转军人186人,下岗职工115人,待业青年68人,农民工31人。
我和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退伍20年了,但时刻牢记部队的培养,不忘为退伍军人排忧解难。我在企业招工时都是优先考虑复转军人,对其中家庭困难多、困难大的,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河南籍退伍战士余本昌,刚来企业时劲头很足,时间一长思想便开始不够稳定,细心的我看到他的变化,便与他促膝谈心,了解到他家的实际困难后,一方面从思想上帮助他,鼓励积极工作,另一方面从生活上给予关心,为他解决住房。后来,余本昌不仅年年被评为“优秀员工”,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谈到我的战友情,员工们都知道我“千里迢迢请连长”的故事。在20__年10月,我和四川籍退伍战士李树杰交谈时,得知自己的老连长雷发喜86年转业后创办的企业已倒闭多年,负债不少,且工作没有着落,家里生活比较困难。于是我专程赶往江西丰城市把老连长请来安排到北京平谷凯超机动车检测场工作,为了使老连长安心工作,顺心生活,又将他爱人和儿子一同从江西接到北京。我对老连长一家人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怀,不仅感动了老连长,也感动了江西省有关领导,称赞我是复员军人的典范。
我对退伍军人怀有兄弟般的感情,对培养我的军营更是时刻不忘 感恩。每年“八一”我即使再忙,也不忘部队,年年都带上慰问金和物品到驻地炮兵旅和消防支队进行慰问。20__年“八一”,我到消防支队看望战士时,发现部队官兵在高温炎热的天气里练兵,屋里没有空调,第二天,我二话没说,送去价值6万多元的空调和食品,可空调安装完成后,因电力不足带不起来,我又投资十多万元为部队更新改装了线路,进行了电路增容,解决了部队多年来想解决而无力解决的困难。第三天,平谷消防支队领导为我送来“共同携手谋发展,拥军爱军情谊深“的锦旗。20__年我的公司被北京市民政局评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我感到,自己的企业能有今天的业绩,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各级政府关怀和扶持,得益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我时刻不忘回报社会,把为平谷区人民政府解难,为百姓造福作为企业的责任和义务。20__年我投资2300多万元,为平谷区交通队盖了新的办公大楼,无偿提其供使用,受到平谷区委的高度赞扬。近几年,我还捐款十几万元,水泥500多吨,帮助贫困村修路脱贫,捐款8万多元用于帮贫助学。去年,向四川灾区捐款5万多元。今年,捐款12万元为平谷金海湖镇洙水村王桂珍女士换了股骨头并做了膝盖手术,让瘫痪在床10多年的王桂珍女士又重新站了起来。
最美退役军人表彰事迹2000字(篇5)
春日羊城,风和日丽。广东省广州市开元学校的操场上,师生们早早集合完毕。
他们在等待一堂国防教育课的开讲,授课人是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的“政治指导员”卢运柏,一位上过战场、立过战功的老兵。
讲台上,讲起当兵时作为连队副指导员带着“敢死队”冲锋陷阵的往事,卢运柏的声音有些哽咽。当老兵闪烁的泪光与学生明亮的目光相遇,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与牺牲的战友相比,我能够活着回来,就是最大的幸福。我今年68岁了,总想着为老兵、为社会多做些事,就是因为经常想起一同上过战场的战友们。他们教会我如何当一名称职的指导员,如何当一名合格的人民子弟兵。”卢运柏说。
冲锋,向着胜利的方向
1976年2月,穿上新军装、戴上大红花的那一刻,21岁的卢运柏心里乐开了花。
“怎么跟你形容呢?没办法形容,真的太高兴了……”回忆“兵之初”,卢运柏言语间透着激动,“保家卫国是我从小的梦想。大好的男儿,谁不想当兵?”
出生于南粤大地的卢运柏,爷爷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一员,父亲为新中国公安事业奉献半生。从入伍来到原广州军区某部“红一团”那天起,卢运柏就下定决心苦练本领,为家门再添荣耀,为集体再立新功。他刻苦训练,遇事冲在最前面,入伍第二年就担任了班长。
当班长不久,一道难题摆在卢运柏眼前——兵龄短、资历浅,年轻的他一时有些“压不住阵脚”。
“工作经验不足,我就用行动赢得战友信任。”卢运柏回忆,初任班长的日子,他“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日复一日的付出,让卢运柏获得战友们的认可,也让他渐渐体会到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诀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生活中与战友同甘共苦,在执行任务时身先士卒。”
1979年,卢运柏所在部队奉命奔赴前线执行作战任务,他和战友们争相请战出征。卢运柏告诉记者,出发前战友们纷纷写下遗书,唯独他只字未留。
“我不是独生子,家里有弟妹在,没什么好交代的。”卢运柏顿了顿,随后面带微笑地补充道,“为国牺牲,使命光荣。”
在作战一线,卢运柏所在连队奉命穿越雷区,为后续部队开辟通路。已是连队副指导员的卢运柏向连长建议,由自己担任队长,每班选出一名战士组建“敢死队”,完成这项任务。
卢运柏回忆,当时一个班只抽一人,战友们抢着报名。“我告诉大家,这次任务不是儿戏,一个不留神就可能牺牲。他们说,‘我们知道,我们不怕牺牲’。”
3天4夜的战斗中,卢运柏和战友们歼灭守敌,攻占18个高地,圆满完成任务。战斗结束,卢运柏荣立二等功。
“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大家的。”直到今天,卢运柏还时常讲起震撼他心灵的那一幕:一名受重伤奄奄一息的战士掏出衣袋里的5元钱,托他转交给党组织,作为最后的党费。“当时,战士的津贴是每月6元。”卢运柏说。
后来,卢运柏先后担任指导员、副教导员、师文化补习学校校长等。战争的经历、战友的故事,成为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财富。向着胜利的方向,他一次次发起新的冲锋,每一个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
开拓,书写春天的故事
1992年,神州大地春潮涌动。结束16年军旅生涯的卢运柏回到家乡广州。
上过战场、立过战功……在亲友看来,凭借卢运柏的条件,完全可以选择一个称心的单位。然而,卢运柏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转业成为增城区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三江开发办的一名办事员。
“当时开发办征地任务比较重,有的群众不理解,工作开展比较困难。”卢运柏回忆。
为了顺利完成征地任务,卢运柏发挥在部队多年从事政治工作的经验,卷起裤管走到田间地头,用心用情与群众谈心交流,寻找开展工作的突破口。从国家大政方针到地方产业规划,从政府的好政策到百姓的钱袋子,卢运柏的劝说入情入理、有理有据,征地工作渐渐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短短3个月,征地2000亩,超额完成任务——卢运柏交出的“成绩单”,在单位引起轰动。领导由衷赞叹:“当过兵的人就是能干。以后有退役军人转业回来,我们都欢迎!”
1994年,随着开发办撤编,卢运柏被安排到一家企业负责经营管理工作。企业负债较重,职工缺乏动力……面对新的挑战,卢运柏一边做员工的思想工作,一边大刀阔斧调整经营思路,让企业重回正轨。如一头勤勤恳恳的“拓荒牛”,卢运柏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一次次书写精彩的奋斗故事。
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2002年,卢运柏所在企业改制,40余名员工都面临下岗。为帮助大家渡过难关,卢运柏凭借多年经验,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后大胆决定:创办一家机械制造企业,为员工解愁,为社会分忧。
靠着广州当地退役战友的大力支持,卢运柏再次闯出一片新天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不仅解决了下岗职工就业难题,还吸引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加入。后来,他们又依托企业成立了一家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前来学习技术的退役军人提供免费培训,对退役军人子女给予优惠。
传承,凝聚老兵的力量
“我40多年前在部队是指导员,现在还是‘指导员’。”谈起退休后在广州市黄埔区组建“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并担任“政治指导员”的经历,卢运柏言语间满是自豪。
2018年,永和街道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面对分散在街道几十家企业的500余名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黄媛媛时常思考:如何更好发挥服务站作用,让老兵有归属感?如何把老兵们组织起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家住永和街道,多年来心系老兵、服务老兵的卢叔。”黄媛媛找到卢运柏,请他出谋划策。
“部队最强调组织性纪律性。”在卢运柏看来,凝聚老兵力量,关键是帮助他们找到“心灵的落脚处”。上世纪40年代,东江纵队第四支队活跃于永和地区,如今位于永和街道的东江纵队纪念广场就是为纪念这段革命历史而建。基于红色传统,卢运柏提议组建“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搭建老兵交流沟通的平台。
卢运柏介绍,“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模拟连队编制,将永和街道退役军人按照退役年份编班,设立“连长”“指导员”“班长”等岗位,定期召开连务会、班务会,建立比、学、赶、超制度。针对永和街道退役军人人数众多且相对分散的情况,街道还成立了退役军人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有了统一的组织,如何让退役军人更好服务社会?在卢运柏的号召下,“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
“人人都在组织中,个个都是战斗员。党员模范带头,全员奋勇争先。”卢运柏告诉记者,他们根据老兵特长和社会需要,陆续孵化出多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引导老兵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员”“社会秩序维护员”“红色文化宣讲员”“突发事件战斗员”和“帮扶解困勤务员”,目前已开展10余类360余场次志愿服务。
作为一名“红色文化宣讲员”,近年来,卢运柏为弘扬东江纵队的红色历史不遗余力。逐一走访健在的游击队员、记录口述历史、拍摄视频资料,走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现场宣讲……在卢运柏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红色故事被记录下来,在当地群众中口耳相传。
一声“指导员”,一生不褪色。对卢运柏而言,“指导员”3个字,是军旅生涯留给他的最美称谓,也是战友们对他的最大认可。为了不负这个称谓,卢运柏想得最多的,是“还能为群众做些什么,还能为老兵做些什么”……
最美退役军人表彰事迹2000字(篇6)
周小俊,1984年8月出生,200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73016部队。服役期间曾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三等奖1次,团嘉奖1次,被评为优秀士兵7次,荣立“三等功”1次。
现任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兴业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民兵连长,疫情期间任三汊镇民兵应急分队队长。2014年以来,荣获孝南区三汊镇“优秀共产党员”及“先进工作者”各2次;孝南区人民政府和孝南区人民武装部“军事训练突出个人”;孝南区平安孝南建设领导小组和孝南区妇女联合会“爱党爱国守法敬业家庭”;三汊镇第六届、第七届党代会代表。
难忘军旅情
他曾携笔从戎,一身荣耀;他发挥创业创新能量,艰难打拼,一路担当,创造事业辉煌;他,是一名优秀的退役军人周小俊。一路走来,周小俊怀揣着“退伍不褪色”的坚定信念,坚守着割舍不掉的军人情愫,敢于吃苦,不断拼搏,现已拥有孝感市俊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孝南区三汊镇俊茜麻兔繁育基地等产业。
有人曾问他,你人生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当兵!军营教会了我勇敢忠诚,奉献牺牲;军营教会了我遵纪守法,拒耻争荣。青春的渐逝伴随着精神的升华,体魄的磨炼铸就了意志的坚定。对批评的烦恼和表扬的喜悦,修炼成宠辱不惊的成熟和冷静。虽远离了父母的舐犊之情,却收获了五湖四海的甘苦弟兄。”
至今,他对工作的认真和担当、对生活的乐观和从容。他深知是三军将士的赤胆、白衣天使的丹心,守护着祖国的盛世太平。
2001年,他离别家乡故土,穿上军装,参军入伍,在部队度过了难忘的十二载。在服役期间,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及代理排长,为连队培养了20多名优秀骨干和训练尖子,本班战士苏连斌提干,现已是副营职军官。先后参与国家2·18矿国防工程施工、励剑2004远火效能检验演习、上海世博会安保等重大任务。如果还能重新选择,他仍然会披甲执戈,为国从戎;军人的烙印影响了他的一生,抹之不去,如影随形;当兵无悔,无悔青春,无悔人生。
创业进行曲
2013年,周小俊积极投身到地方经济建设中。2015年1月,成立孝感市俊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思麻兔养殖。
创业初期,由于盲目自信,带着部队的一腔热血,走了不少弯路。创业资金一次性投入过多,种兔规模过多,但养殖技术有所欠缺,导致繁殖的兔子成活率不高,损失惨重,繁殖的第一批2000多只小兔子损失过半。
对市场销售渠道了解不深,导致销路受阻,经济损失惨重。痛定思痛,他开始走出湖北,到养兔大省山东学习养殖技术,并向有经验的同行请教,经过两年多的不断学习和不懈努力,合作社由最初的5家发展至现在30多家,种兔达到1500多只,现在标准兔舍10000多平米,年出栏70000多只,至今已在湖北带动30多家农户从事肉兔养殖。养殖户遍布十堰、枣阳、咸宁、荆州、孝昌、黄陂、宜昌等十多个地区。
近10年来,基地始终按信誉办事,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开拓进取,在同行享有较高的声誉,先后得到镇、区领导的肯定与表扬,并于2016年4月、9月被《孝南新闻》、湖北电视台《垄上行》分别报道。2021年被孝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评为“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并成为孝感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会员单位”。
创业以来,带动50多人就业,在带动养殖户的过程中,带动一家成功一家。对有困难的养殖户,周小俊积极上门帮忙指导。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期间,自己的养殖户,包括自己本养殖场的兔子遭到重创。
兔子饲料无法购买,饲养的兔子无处可销售,农户着急他也焦虑,在安抚群众的同时,他也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当疫情好转一些的时候,第一时间联系安排销售养殖户的兔子,缓解农户的压力,然后再来销售自己的兔子。
不间断的疫情对养殖户的影响很大,也从中不断积累经验,临危不乱。在依托活兔出售的情况下,也在往酱香兔(熟食)这块发展。
兵哥当村官
2018年底,正值孝南区三汊镇兴业村委会换届选举,经过层层筛选,周小俊有幸成为了一名基层干部。从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一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学习农村相关工作知识,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水平。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要做到了解村情,才能找准方向,找到工作落脚点。
在成为兴业村村委会的一员后,周小俊还负责民兵的各种工作,圆满完成每年民兵、征兵各项工作,用真心实意帮助群众。
在一次征兵任务中,村里有一名精准扶贫户,周汉生,已大学毕业,读大学期间享受过雨露计划,深感党恩,但又顾虑颇多,犹豫不决。通过对他多番做思想工作,终于打消其各方面顾虑,周汉生顺利参军报国,至今仍在部队服役。另有五保户周桂桥,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他采取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上门拜访方式,帮助解决老人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
返乡创业、任职兴业村期间,周小俊先后被三汊镇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及中共三汊镇第六届、第七届党代会代表。
2020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肺炎疫情,他挺身而出,带头参与防疫工作,事迹先后被孝南融媒,湖北日报,今日头条等媒体报道,并被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老兵战役》选录印编成书。
在工作的同时他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于2021年、2022年参加两届全省基层退役军人党员培训示范班学习,并顺利结业。2022年参加孝感市第二届“军创杯”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
上阵父子兵
2019年腊月三十,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下打乱了三汊人民的生活节奏。为防疫情蔓延,上级防控部门决定在全镇进行静态管理,即对全镇所有街道和所有村出入口进行封堵和管控。
由于沿街门店星罗棋布、加上错综复杂的街道,出入口不计其数,不时有居民偷偷上街闲逛,疫情传播风险很大。
关键时候,三汊镇人民武装部发挥其独特优势,在全镇发出号召,征集退伍军人成立民兵巡逻队,协助社区管控镇区街道。
作为村干部的周小俊,身上肩负兴业村三千多人的防控和宣传任务,同时他没忘记自己是一名退役士官,现在“娘家人”的召唤,让他十分兴奋但又“寝食难安”。
他白天参加镇区防控,晚上回村参与值守。周小俊带领的这支巡逻队,由于意志坚定、特别肯吃苦,特别能战斗。他被武装部任命为民兵队长,他与队友们向镇武装部领导立下军令状,坚决不让一人在街上闲逛、坚决不让疫情在镇区扩散!这支巡逻队在周小俊的带领下以顽强的意志、刚柔并济的工作作风,为镇区防控立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迫于疫情的严峻形势,镇政府征用一处宾馆,用作疑似发热病人“隔离点”。隔离点成立后,紧缺病区保洁员。前来应聘的人员,得知工作任务是每天近距离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打扫走廊和房间,而且一经录用,中途不得回家,直到疫情结束。应聘者一个个摇头摆手,拒而远之。
然而任务迫在眉睫,镇领导这时想到了军人出身的周小俊,特将招聘清洁工的任务交给他。
就当前的疫情而言,人们在家自行隔离还谈虎色变,普通民众怎敢与疑似病人接触,这个任务何其困难!
周小俊硬着头皮联系了几位关系比较好的村民,不出所料地被一一拒绝!怎么办?他将目光瞄上了自己的父亲周明强。
无独有偶,周小俊的父亲也是一位退伍军人,看到儿子心急如焚的样子,在没有征得老伴的同意下,毅然接过儿子交给的艰巨任务。谁叫他们是父子、谁叫他们是退伍老兵!这真是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这对父子兵在国家危难之时,不顾个人安危,首先想到的是责任与担当,他们嘴里没有豪言壮语,心里装的只有责任……
最美退役军人表彰事迹2000字(篇7)
___,1992年12月入伍,1994年9月入党,2007年12月转业,转业后先后在琅琊区人事局、区人社局、区纪委监委工作。10年前,___同志以一名退役军人从人社部门加入纪检队伍,10年来,他始终坚守军人的情怀,坚定铁军的担当,用躬身实践诠释了纪检监察战士的忠诚、干净、担当,做到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裉色。
永葆赤子之心,忠诚如磐
古人云“君子诚之为贵”。___同志常和同事说:“忠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军人的基本素质。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忠诚于事业是我们无悔的选择,忠诚于职责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忠诚于党和国家是我们无上的荣耀。只有忠诚,才能坚定践行‘两个维护’;只有忠诚,才能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新阶段建设现代化新琅琊提供坚强纪律保障。”___同志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忠诚忠实贯穿到履行纪检监察职责的全过程、各方面。他不断强化政治忠诚,铸牢初心使命。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和学习教育为契机,在学思践悟中对标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脱贫攻击、扫黑除恶、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决策部署,带头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传承军旅作风,奋勇担当
从军营到地方,从军人到纪检监察干部,变化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在军营锤炼的硬朗的作风。___同志一如既往保持能打胜仗、听党指挥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关键时刻豁得出、打得响、战得赢。他常说:“军营是人民部队,纪检监察是纪律部队,我们退役军人要传承发扬军营作风,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他聚焦“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主责主业,开拓进取,担当作为。一是始终保持惩腐力度不松。成功办理全区首例征迁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开启了以留置措施办理立案案件的第一例。监察体制改革后,共办理留置案件25件,移送司法机关11件。全力推进涉黑涉恶“伞网清除”,严格落实“一案三查”机制,认定“关系网”1人,立案留置并认定“保护伞”2人,打“伞”破“网”取得零突破。深入推进人防系统腐败治理,对政法系统腐败问题严惩不贷。2019年,成功劝投潜逃近15年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圆满完成省纪委监委挂牌督办、全市首个追逃政治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省委巡视组移交的41件问题线索,全部办结。近三年来,共立案16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32人。二是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带领纪检监察室以“季度谈”为抓手,推动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联通互动。注重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尤其用足用活用好“第一种形态”。近三年来,运用“四处形态”教育批评帮助和处理556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411人次、第二种形态97人次、第三种形态24人次、第四种形态24人次,第一第二种形态占比91。4%,科级干部和“一把手”__举报量连续2年降幅超50%,全区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三是做细做实“后半篇文章”。注重从典型案例中查找监督薄弱环节和制度漏洞,针对征迁领域违纪违法突出问题,先后向区征收办和相关街道发出监察建议书4份;针对涉农街道“八小水利”工程、“一事一议”项目等突出问题,向相关涉农街道及主管部门发出纪律检查建议书3份;针对村(居)组集体资产监管等提出纪检监察建议,发出纪律检查和监察建议书10份,督促相关党组织修改完善规章制度30余项,做实以案促改,防范廉政风险。编印《前车之鉴—“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读本》,入选“安徽廉洁文化精品库”。制作新一轮“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片》并开展警示教育,做实审查调查的“后半篇文章”。四是注重打通基层监督末梢。建立2个街道纪检监察协作区,并兼任第一协作区主任,下沉一线联动协作,解决基层监督“不敢、不会、不善”问题。先后研判指导问题线索91件,排查问题线索43件,受理处置32件,处置了结26件,立案8件,党纪政务处分4人,其他组织处理5人。同时督促街道制定9大类20余项社区(村)“小微权力清单”和“监督清单”,推动基层干部“照单用权”,基层纪检委员“照单监督”,进一步打通基层监督末梢。2020年12月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报道我区《联动协作还群众明白账》的做法。
恪守军人情怀,倾心为民
作为当代纪检监察干部,___同志不仅担负着新时期维护党风党纪,同党内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做斗争的重任,同时还承载着组织的深厚信任、群众的殷切期盼。在平时的工作中,他牢记军民鱼水一家亲,深知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关注的焦点作为工作重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做一名可亲、可信、可敬的好干部。他经常深入基层一线走访群众,听民声、汇民意、解民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排忧解难。他把群众当亲人,聚集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办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不存私心,不谋私利,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工作中有时也有自己的亲戚朋友打招呼,但他始终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办理,坚决不办违反原则的事,坚决不做不符合政策的事,做到身子正,骨头硬,腰板直,不让群众戳脊梁,不让别人说闲话。正因为他深知自己是“纪律铁军中一员”特殊的岗位,军人本色的理想信念是多么坚定不移且不可动摇。
严守军人纪律,执已从严
纪律是军人的生命,严守纪律是军队的光荣传统。作为纪委监察干部“打铁必须自身硬”,做到“刀刃向内”严防“灯下黑”。___同志时刻保持自醒自警自省,自觉接受最严厉的约束和监督,强化严管严治、自我净化。在履职过程中,他坚持依规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和不正之风,自觉做到律已从严,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规范履职行为。同时管好分管的同志和家人,自觉净化交友圈、生活圈、社交圈,严格要求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带头做到在行使权力上慎之又慎、在自我约束上严之又严,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实际行动,把自己锤炼成的忠诚干净担当纪检监察战士。
路漫漫其修远兮,赤子之心永远不改、军人情怀永远不变。在未来的道路上,他将永葆军人本色,忠实履职尽责,以实际行动兑现新时代退役军人“永不变色的橄榄绿”的铮铮誓言,为推动新阶段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一名退役军人的力量。